黑板報科技類素材

  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則為科學普及不斷提供新的生長點,使科普工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濃厚的社會性.所以大家看一起來學習科技知識,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李政道:二十一世紀物理學前景

  李政道:1926年出生於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認為,取得科學成功的幾個必要條件是:人才、方向、環境、時間。他說,中國已經具備了一切條件,21世紀世界物理學的領袖人物將出現在中國。
 

以科技為主題的黑板報圖片

  回首20世紀,李政道認為20世紀物理髮展可以簡單歸納為:瞭解基本粒子就會了解大物質體的構造。而21世紀的物理學發展將是探求整體統一,物理與生物學和其他學科會有極緊密的關係。“在我看來, 21世紀物理學的前景是:激發真空;微觀和巨集觀物理的結合;製造象宇宙開始的狀態;瞭解暗物質;瞭解類星體的能源;瞭解CP不對稱的原理。”

  李政道說20世紀的文明是微觀的,而21世紀微觀和巨集觀應結合成一體。在整整一百年前,湯姆遜發現電子,從那以後影響了我們這個世紀的物理思想,即大的是由小的組成的,小的是由更小的組成的,找到了最基本的粒子就知道了最大的構造。這個思想不僅影響了物理學,還影響到本世紀生物學的發展,要知道生物學就應該研究生物的基因,知道基因就可能會知道生命。20世紀是越微小越好,我們覺得小是操縱一切的。但現在我們發現其實並不然。小的粒子,是在很廣泛的真空裡,而真空很複雜,是個凝聚態,是有構造的。微觀粒子和巨集觀真空實際上是分不開的,這兩個必須同時處理。就造計算機而言,是不是越小的就越好呢?可能21世紀的計算機要的是較大的,是個凝聚態單位,這裡的資訊才更多。21世紀如果把微觀和巨集觀整體地聯絡起來,這不光是影響物理學,也許會影響到生命的發展。

  :請給我一點時間***拉瓦錫***

  法國大革命時期,共和國政府將千千萬萬的貴族推上斷頭臺,拉瓦錫也未能逃脫厄運。拉瓦錫被捕的緣由是他曾經是一家包稅公司的股東,他雖然沒有親自徵稅,但作為股東,自然也從中獲利。而法國百姓當時對包稅公司簡直是恨之入骨。1794年5月2日,革命政府將拉瓦錫交付革命法庭審判,那時沒有什麼公正,拉瓦錫清楚這一點,他的妻子和朋友們也清楚這一點。這是一場鬧劇式的審判,不需證據、不需辯護,法庭很容易就可以確認一個人有罪。“有罪,有罪,把他送到革命廣場去,不得遲延。”人們瘋狂地喊著。

  “可是,”拉瓦錫開口說話了,“我在實驗室急待做一項關於排汗的實驗,我只請求給我一點時間,讓我為祖國多做一點貢獻。”“夠了,”法官拍著桌子大吼一聲,“共和國不需要科學家。”面對這些失去理智的人,拉瓦錫不再提出請求了。他開始回憶自己一生的工作,對法官沒有多餘的話要講了。1794年5月8日,拉瓦錫和岳父還有其他二十多個犯人一同被裝上死刑的押送車,開始了他們可怕的最後行程。拉瓦錫知道自己會怎樣死。押送車停在革命廣場上,囚犯們靜靜地等待著。拉瓦錫雙眼緊閉,面無表情。隔了一會兒,他又睜開眼睛,環顧著人群,這裡邊有瘋狂的群眾,在盼著他們速死,也有他的親人和朋友,在為他默默流淚。

  刀刃上升下落,現在輪到拉瓦錫和岳父了。岳父早已嚇得哆嗦成一團,站都站不穩,靠在拉瓦錫的身上。“放大膽些,這只不過一剎那的事,然後——就是永恆。”拉瓦錫對岳父耳語道。拉瓦錫就這樣從容地走上了斷頭臺。為此一位科學家寫下了下面的話:砍掉這個腦袋只需要一瞬間,但是100年也生不出這樣一個腦袋來。一時的狂熱過後,法國人當然懂得拉瓦錫的價值,他死後不到兩年,巴黎就豎起了他的半身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