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林覺民的一封信

  林覺民是推崇自由平等學說,獻身為國,為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先烈。林覺民的《與妻書》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很有影響的一篇作品。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給林覺民的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篇1

  敬愛的林覺民先生:

  您好!

  我很榮幸能以這種方式與您進行精神上的交流。我想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您也沒能想到時至今日,仍有無數人記得您的慷慨就義,記得您的柔情似水。那封“與妻書”雖不纏綿卻表達了千言萬語也難以形容的愛,雖是情書,但也是一封蕩氣迴腸的國書,向世人彰顯著你對國家對妻子濃濃的愛。

  苟利國家生與死,豈因禍福避驅之。當山河破碎,你選擇了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在民族大義與兒女情長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即使會與摯愛的妻子生離死別,即使會與未出世的兒子骨肉分離,即使與年邁的父親陰陽兩隔,但卻仍一往無前。

  您這為國家奮不顧己的精神將會一直傳下去,您以生命守護的中華將由我們繼續守護!

  壯哉!我中華民族之兒女如斯幸矣!美哉!現中華民族兒女必使其壯矣!

  篇2

  尊敬的林覺民先生:

  您好!

  讀了您的“當亦樂犧牲吾身於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與妻書》,我慨嘆萬千!

  我原本是一個渾渾度日、成天吊兒郎當、無所事事的人,既不算好學生,也不算壞學生。在我步入初三之前,不管做什麼事都表現地漫不經心、能拖則拖,可謂一個“懶”當頭。自從初二下學期有幸得老師點化,使我這榆木腦袋開了竅。我意識到我是社會的成員,少了我地球不會滅亡,但是我滅亡了,地球會因此少轉一圈!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將世界改變。“積少成多”、“水滴石穿”中國一步步的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邁進,再邁向更高的階層,其中主要的動力便是我們。反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中國雖然已經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如果要使其衰敗也是輕而易舉——還是我們。

  我在生活中常遇到類似的事情,如:亂丟垃圾、順手牽羊、冷眼旁觀、謊話連篇等。造成這些現象的主因便是人們的心態——反正不差我一個。正因為這普遍存在的心態,造成了現在社會不安定的中國。我這樣說的主要動因並不是針對於中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優點有許多,缺點當然也存在。現在我們需要把這些缺點彌補起來,靠得就是我們。

  每逢週六週日或是節假日的下午,我都會與母親在街區上漫步。一次,我剝開了一個糖果袋,吃了裡面的糖果之後,我四下張望,尋找著垃圾桶,直到我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後,我心中的石頭才放下。媽媽在那之後笑著說道:“你管那麼多幹什麼。”我認真地注視著媽媽說道:“要從小事做起。”如果我不那樣做,別人又怎會知道要把垃圾丟進垃圾箱?當時可能沒有人從我身邊經過,也可能只有一兩個人經過,但是,結果卻大不相同。我把垃圾扔在地上,別人可能會模仿著我做相同的事,但如果我把垃圾扔進垃圾箱之後,他們下次會在將要丟垃圾時想起我的所作所為,他們會和我一樣把垃圾丟進垃圾箱裡,到那時候可能還有其他的人從他身邊經過,別人看見後,也會學著他那樣去做……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最後講衛生、愛國家的行為可能遍佈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如果有人說:“我有什麼義務去講衛生,為什麼要為別人付出?”我可以這樣來打一個比方:諾大的中國有幾十個省份,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個人一天至少出門一次,如果說見了一面之後就算彼此認識了,那麼可以說全中國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了!如果這樣打比方還不夠,我還可以再打一個比方:一家一戶基本上親戚遍佈五湖四海,他們的親戚也有親戚,經過親戚的介紹,親戚的親戚就會與那一個家庭互相往來,最終演會變為親戚。每個人都會步入社會上與人交往,一個包子鋪老闆、零食店老闆、餐館經理、汽車公司老闆、縣長、市長、省長,一個接一個的輪流介紹,全中國沒有誰不被列在聯絡範圍內。互相的認識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林覺民先生,我在這裡為您寫信,不是為了安慰您,而是以一位仰慕您、與您志同道合的朋友身份來與您交談。但是我與您相比,相距甚遠,我的愛國之情遠遠不及您。您的信中飽含對妻子的深情、不捨與對自己的深深自責,如果我當時是您,我也可以肯定的說:我也會這樣做。

  許多人可能不解我們的想法。的確,我有時候也為自己的這種想法感到疑惑:為什麼要為別人付出?別人為你付出過了嗎?回答始終來自我內心深處:不為什麼,因為你想讓家人過得好,想讓人民過得好。我們的力量,就像沙漠上的一粒沙石。我們的回報,就如將一塊石頭投進深不見底的懸崖裡。即使如此又何妨?因為我們努力嘗試過,嘗試之後絕不會後悔。

  世界歷史上,英雄人物不斷地湧出,都是因看不慣社會現實而站起來反抗的人。每一道不合民情而下達的國家的命令,都會被人推翻、被新政代替。以此見得:任何事物都在不斷翻新,即使停留在原地,終有一天會打破沉靜。滄海桑田,是一個漫長的拼命反抗的過程,它並沒有規定時間的起止,但總會有一個結局;又猶如洪水淹沒人們的房屋,它沒有限定時間,只有一個過程,過程的長短,由人們自己決定。反抗的聲浪越大,邪惡的勢力越早褪去。如果人群中始終只有一兩人反抗,其他人坐享其成,那麼等待他們的就只有被淹死的份。沒有反抗,就始終沒有結果,犧牲的反而越多。

  由此得出:愛國愛人民必須要儘早做起,一切好的行為習慣都要從小養成,即使周圍的人們冷眼旁觀,但我們不怕,人心不是石頭做的,我們終有一天會將他們感化。您正是一個例子:雖然您的反抗沒有將您拯救,而且那次的行動也以失敗告終,但是您的行為推動了一些遲鈍思想的人們,將一些頑固的人感化,由此才使中國一步步走向改革開放。今天的中國,有您一部分的功勞!

  此致

  祝:身體健康,一切順利!

  2014年12月14日

  初三:白妍

  林覺民與妻書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也,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挽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間,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見告,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餘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思。吾愛汝至,所以為汝體者惟恐未荊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能獨善其身!嗟夫!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

  意洞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