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戲曲家鄭光祖是誰
鄭光祖是是歷史上著名的戲曲家,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是中華民族藝術文化中不可缺失的文化瑰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著名戲曲家鄭光祖,希望對你有幫助。
著名戲曲家鄭光祖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後人並稱“元曲四大家”。生平甚無記載,只知他“為人方直,不忘與人交,故諸公多鄙之;久則見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伶人稱他為“先生”,死後由伶人火葬於杭州靈隱寺。其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八種,其中以《倩女離魂》最為著名,後三種被質疑並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還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鄭光祖的生平簡介
鄭光祖,公元1264年出生於平陽襄陵。鄭光祖的生平事蹟,留有記載的沒有多少。我們只是能從鍾嗣成的《錄鬼簿》中,知曉鄭光祖早年以習儒為業,後來曾任杭州路吏。鄭光祖“為人方直”,不擅長跟官場人物交往,官場諸公也因此瞧不起鄭光祖。這就足以見得,鄭光祖為官之路的艱辛與坎坷了。
加上杭州本就是江南水鄉,風景秀麗不說,伶人歌女更是隨處可見。從小便受到戲劇藝術薰陶的他,也因此開始了雜劇創作。
在經過文學戲劇界的考證我們得知,鄭光祖一生中,一共寫了18種雜劇劇本,只有《迷青瑣倩女離魂》、《醉思鄉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攝政》、《芻梅香騙翰林風月》和《虎牢關三戰呂布》等是至今保留完好的。
除了雜劇以外,鄭光祖也寫過一些詞曲。流傳至今的有套數二曲和小令六首。他寫的詞曲,即景抒懷,不管是寫景還是抒情,都非常清新又不失嫵媚,對於後世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鄭光祖將他的全部天才貢獻給了雜劇這個民間藝術,他一生從事雜劇創作的工作,並經過伶人的傳播而在民間產生廣泛的影響。他的作品經人傳唱而不衰,他的生命卻是終將逝去。鄭光祖死後,伶人將他的屍體,在靈隱寺火葬了。
鄭光祖的戲曲特色
以描寫青年男女愛情故事為主題的劇本中,《迷青瑣倩女離魂》是他的代表作***附圖即為此作***。劇本以唐朝陳玄祐的《離魂記》小說為素材,其大致情節是:秀才王文舉與倩女指腹為婚,王文舉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約的打算,藉口只有王文舉得了進士之後才能成婚,想賴掉這門婚事。不料倩女卻十分忠實於愛情,就在王文舉赴京應試,與倩女柳亭相別之後,由於思念王文舉,倩女的魂魄便離了原身,追隨王文舉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舉卻不知是倩女的魂魄與他在一起,還以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當他狀元及第三年後,準備從京城啟程赴官,順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書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舉偕同倩女魂魄來到了倩女身邊,魂魄與身體又合一,一對恩愛夫妻得到團圓。
清人樑廷柟在《曲話》中稱讚此劇曲辭是“靈心慧舌,其妙無對”。王國維則認為:“如彈丸脫手,後人無能為役”。***《宋元戲曲史》***這一作品中的“離魂”情節,雖有唐代小說《離魂記》有關描寫作依傍,但對倩女靈魂追趕情人並與之結合的具體描寫較小說更為動人,對明人湯顯祖的傳奇《牡丹亭》的創作也有一定影響。明代崇禎刻本《柳枝集·倩女離魂》之一頁。
《翰林風月》全名《㑳梅香騙翰林風月》,寫婢女樊素為小姐小蠻、書生白敏中代傳書柬,從中撮合而成婚事。故事情節有意模仿《西廂記》。清人樑廷□說:“《㑳梅香》如一本《小西廂》,前後關目、插科打諢,皆一一照本模擬。”***《曲話》***不論從思想內容或藝術手法來看,它的成就比《西廂記》差得多;但也有不少曲詞寫得意趣盎然,情意獨至。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極為讚賞,稱之“真得詞家三昧者也”。清李調元說此劇“雖不出《西廂》窠臼,其秀麗處究不可沒”***《雨村曲話》***。不過劇中女主角樊素作為一個婢女,動輒引經據典,作者可能意在寫出她是小姐的“伴讀”身份,但有些曲文與科白終嫌過於文雅,反而不合人物身份。《王粲登樓》全名《醉思鄉王粲登樓》,據東漢末王粲在荊州依劉表、意不自得而作《登樓賦》事,並加以虛構敷演而成。第三折寫王粲落魄荊州時登樓賦詩,抒發了遊子飄零、懷才不遇的心情,唱詞意象悲壯高遠、情感真摯,在封建社會引起過不少失意文士的共鳴,因而受到推崇。此劇結構較散漫。劇中所用的“誤會法”,即王粲岳父蔡邕故意辱婿,逼令進取,最後經旁人說明,終於以團圓結局。這對後來的《舉案齊眉》、《凍蘇秦》、《漁樵記》等戲曲都有影響。此劇雖然在劇情、結構方面無甚可取,但詞曲工麗,對人物心境的描寫卻頗具匠心。
他的歷史劇中,較有特色的是《鍾離春智勇定齊》。這部劇以《戰國策》、《烈女傳》所記史實為依據,通過戰國時期秦、燕、齊三國的矛盾糾葛,塑造出了智勇雙全的古代婦女鍾離春的英雄形象。劇中的鐘離春是齊國的一位採桑女子,她外貌醜陋,但膽識過人,在秦、燕兩國合兵伐齊之際,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輔助齊宣王一舉戰勝了敵人,使處於亡國境地的齊國不僅轉危為安,而且被尊為上國。
鄭光祖的歷史評價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其描寫男女愛情生活的劇作,以文采見長,語言典雅,受王實甫影響頗深。其《㑳梅香騙翰林風月》與《迷青瑣倩女離魂》兩部作品均明顯受到《西廂記》的影響,但成就卻各有不同。《㑳梅香》可稱為元曲的敗筆,而《倩女離魂》則堪稱傑作。產生此種現象的原因種種,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作者在學習繼承《西廂記》時,採取了兩種不同態度:模仿與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由此,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推論:文學作品只有創新,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繼承中的發展。《㑳梅香》在“套數、出沒、賓白全剽《西廂》”,前人作此評價未免過嚴,但基本符合實際。因為它確實過多地表現出模仿《西廂記》的痕跡,因而終於湮滅於盛開的元曲百花園中。而《倩女離魂》則不同,作者並沒有滿足於《西廂記》已有的成就,而是對其作了一些新的發展與開拓,因而成就了作者和作品的輝煌。
周德清《中原音韻》中舉“六字三韻”例和“定格”範例時都引用過他的曲文,稱讚說:“美哉,德輝之才,名不虛傳”。
鍾嗣成說他“乾坤膏馥潤肌膚,錦繡文章滿肺腑,筆端寫出驚人句,解翻騰,今是古,詞壇老將伏輸。”***《錄鬼簿》***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為元曲四大家之首。
王國維則說他“清麗芊綿,自成馨逸”,與關、馬、白“均不失為第一流”***《宋元戲曲史》***。
他們都是從鄭光祖作品的語言角度來評論的,難免有失偏之處。其實以鄭光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生活氣息來說,同關漢卿、王實甫作品相比,都較遜色。藝術上也有過於雕琢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