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高一上冊語文第二單元能力創新試題及答案

  在一份設計良好的語文試題面前,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檢測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水平!所以,還等什麼呢?讓我們來做一套語文試題卷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粵教版高一上冊語文第二單元能力創新試題,希望對你有用。

  粵教版高一上冊語文第二單元能力創新試題

  一、***18分***

  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 綿亙***gèng*** 漫溯***sù*** 倔強***juè*** 照相簿***bù*** 百舸爭流***gě***

  B.供養***gōng*** 後裔***yī*** 黴菌***jùn*** 奔頭兒***bēn*** 瞠目結舌***chēng***

  C. 窒息***zhì*** 遒勁***jìng*** 裨益***bì*** 劊子手***guì*** 無色無臭***xiù***

  D. 瞥見***piě*** 絮聒***guō*** 血痕***hén*** 窠臼***kē*** 萬馬齊暗***yīn***

  2. 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2分***

  A. 幅員 宣洩 斷壁殘垣 輕歌曼舞

  B. 竣工 媒介 心浮氣燥 安分守己

  C. 詮釋 婉惜 變本加厲 貽笑大方

  D. 啟封 贗品 義憤填膺 安排就序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北山街居委會積極推廣“黨員家庭”掛牌活動,讓掛牌的黨員家庭在各方面為群眾作出 。

  ②城市化和數字資訊科技的廣泛 是當前人類社會和城市發展的兩大趨勢。

  ③ 讀一篇文章或一部書,要是自己沒有讀懂,就不應該借用別人的話來概括這篇文章或這部書, 別人的話是對的。

  A. 模範 應用 不論/雖然

  B. 模範 運用 如果/即使

  C. 表率 應用 不論/即使

  D. 表率 運用 如果/雖然

  4.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3***

  A. 這個人雖然沒人性,揹著大家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但用法律的準繩來衡量,還是罪不容誅的,我們還是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吧。

  B. 有些黨員幹部心胸狹隘,唯我獨尊,老虎屁股摸不得,只要下屬提出與自己不合的意見,便給人穿小鞋,這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C. 我們都是國家培育了多年的熱血青年,一定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積極鍛鍊身體,一旦被祖國挑選為飛行員,就要肝膽相照,報效國家。

  D. 你讀了那麼多儒家經典,應該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現在這樣到處刺探他人隱私,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說過要“目不窺園”嗎?

  5. 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 他每天騎著摩托車,從城東到城西,從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醫院、照相館、出版社等單位的廢定影液一點一滴地收集起來。

  B. 科學工作者認為,目前國內具有如此獨特的適於華南虎種群自然繁衍的生態環境,已經不多了。

  C. 明朝嘉靖之後,世風日下,貪汙被視為正常,清廉反被譏笑,因而,在官員離任時,人們常以宦囊的重輕來判評他們能耐的大小。

  D. 蒙古族同胞長期生活在馬背上,隨身攜帶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來宰殺、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燒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6. 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簽訂的“京都議定書”於近日正式生效,這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B.《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纂修的一部叢書,共收錄了古籍3 503種。它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條目非常清晰,讓查閱者一目瞭然。

  C. 這次海嘯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話題:關於海嘯的起因和危害,關於地震的縱波和橫波,關於地震的震級和烈度……還有那百年來的七次大海嘯。

  D. 節目主持人倪萍深情地說:“知道嗎,朋友們?那個為抗洪戰士日夜操勞的王老媽媽就在我們現場。——老媽媽,請站起來,讓大家看看您!”

  7.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 詞,最初稱“曲詞”或“曲子詞”,是合樂歌唱的,它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初唐張志和的《漁歌子》、王之渙的《涼州詞》,中唐白居易的《憶江南》等就是早期詞作的名篇。

  B. 元雜劇主要由曲詞、賓白和科介構成。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的雜劇代表作分別是《竇娥冤》、《漢宮秋》、《倩女離魂》、《牆頭馬上》。

  C. 聞一多是現代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早年曾經參加“新月社”,主要作品有詩集《紅燭》、《死水》等。

  D. 世界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戰爭與和平》、《人間喜劇》、《浮士德》的作者依次是英國的莎士比亞、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法國的巴爾扎克和德國的歌德。

  二、***每小題3分,共12分***

  漂浮的板塊

  ①地質史上新的戰爭爆發了,那是一場血腥大戰,決戰雙方均為板塊。那麼,究竟是誰賦予了板塊如此強勁的動力,讓它們彼此酣熱地衝撞、擠壓?地質學家告訴我們是“內力地質作用”。地幔重熔形成的熱能和放射性元素蛻變釋放的熱能,被積壓在深深的地下,攜著膨脹的巨大欲望成為內力。此外,地球自轉產生的能量亦是這種動力因素之一。

  ②因此我們不難想象地球的活躍程度,正如一個年輕強壯的生命,它的體內熱血在奔流,心臟在跳動,激情在噴發,願望在生長,夢想在飛翔,你怎麼能夠把它束縛住呢?

  ③這些聚集在地幔中的能量操縱著板塊在軟流圈之上開始了激烈的搏殺。

  ④那遠不是後世人類的戰爭所能比擬的。軟流圈發生對流,板塊邊緣的碰撞又使板塊向下俯衝,這種拉力再促使板塊移動拉張,產生可怕的裂縫。地表的創口再次被撕裂,熔岩如鮮血一般噴射而出,再次使地表回到了她的創世之初,是滾沸的岩漿,如同血流成河,大地狂顫不止,接連不斷的火山大噴發把剛剛形成的大地弄得面目全非。這是一場分不清勝負的板塊之戰,板塊們不顧一切地俯衝、角鬥,緊緊捉住對手,讓自己身上最堅硬的部位去與對手相撞。它們彼此插入對方的身子,沿著血肉之軀一路開掘。大地滾燙,驚心動魄地疼痛,再也沒有比這更深切的劇痛了。曾經支撐大陸的骨骼噼啪斷折,地球看上去似乎又成了初始時那軟軟的一片熔岩河,沒有骨頭,沒有主張,沒有希望,沉浸在悽迷的痛苦中無法自拔,任憑瘋狂的板塊肆意衝殺。

  ⑤這個時期可能持續了千萬年。

  ⑥也許是為了掙脫劇痛的束縛,為了甩掉那無盡無止的折磨,大地的褶皺發生了。地殼深處龐大的沉積層開始扭曲變形,並真正顯示出自己雄視一切的力量。大地不再軟弱無助,不再迷失跌宕,不再忍受擠壓衝擊,它在極度的痛苦中重塑了筋脈和骨骼,它知道哪兒是自己的出路。

  ⑦於是,大地從千萬年的深重痛苦中拱起脊背,它傷痕累累的血肉裡終於擁有了一根硬邦邦的脊骨,能夠沖天而去……

  ⑧我們欣喜地叫:山誕生了!

  ⑨這是地質歷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時刻。

  ***《痛苦中誕生》***《中學生閱讀》2005年第1期,有刪節******

  1. 下列對“內力地質作用”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地幔重熔形成的熱能和放射性元素蛻變釋放的熱能被積壓在深深的地下,攜著膨脹的巨大欲望發生的作用。

  B. 地幔重熔形成的熱能、放射性元素蛻變釋放的熱能和地球自轉等能量在地球深處產生的動力,對地球內部及地表所起的作用。

  C. 地幔重熔形成的熱能和放射性元素蛻變釋放的熱能被積壓在深深的地下,攜著膨脹的巨大欲望發生的對地球內部和地表所起的作用。

  D. 地幔重熔形成的熱能和放射性元素的蛻變等能量在地殼深處產生的動力,對地球表面所起的作用。

  2. 文中說:“那遠不是後世人類的戰爭所能比擬的。”對這句話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場“戰爭”的發動者具有人類無法具備的能量,是聚集在地幔中的能量操縱著板塊在軟流圈之上進行的。

  B. 這場“戰爭”的破壞程度是人類戰爭無法比擬的,其戰後形態是板塊衝擊而造成的全球性的大地震和火山爆發,地球到處在顫抖,炙熱的岩漿到處噴射流淌。

  C. 這場“戰爭”的形成和演化過程是人類戰爭無法比擬的,它極為慘烈地改變著地球的面貌。

  D. 這場“戰爭”的存在是人類戰爭無法比擬的,曠日持久,不分勝負,經歷了千萬年。

  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賦予板塊強勁動力的是“內力地質作用”。

  B. 第⑥段的“重塑了筋脈和骨骼”是指板塊相撞後,地面形成了山。

  C. 在板塊相撞的過程中,地球似乎沒有支撐大陸的骨骼,整個地球從內到外,到處都是軟軟的一片熔岩。

  D. 漂浮的板塊在酣熱的衝撞、擠壓中,彼此深入,使地表創世之初的創口再次被撕裂。

  4. 根據本文提供的資訊,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板塊運動是地震爆發的原因之一。

  B. 板塊邊緣的碰撞,離不開軟流圈的對流。

  C. 地球在形成和演化時期,遠比今天活躍。

  D. 初始地球表面到處是火熱的岩漿,山脈在岩漿的熔鍊中也無處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