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聯想記憶法的詳細速讀技巧***2***

  1.一點式記憶法

  對於這種要記住的陌生的知識點,我們要做的就是運用編的技巧給他一個形象,或者利用聯想的方法與它的真實含義之間人為地建立一個聯絡。

  舉例如下:

  ①人名。

  張念巨集:此人也許勤奮刻苦,"張"口"念"書念多了,磨破嘴皮子,流出了鮮"紅"的血液。

  馬寶亮:此人家中養了一匹"馬".牛有牛黃,馬有馬"寶".他太幸運了,一天發現馬肚子閃起光"亮"來了,原來是裡邊長了馬寶。馬寶形如元寶,金光四射,象心臟一樣一鼓一鼓地跳動著。

  克爾愷廓爾:他的兒子是隻饞貓。一次他帶兒子來做"客",飯還沒做好呢,他的"兒"子就掀"開鍋"蓋想先吞為快。***諧音:客兒開鍋兒***哈茲裡特:此人膽怯面薄,怕見生人,因此總把自己裝在"盒子裡頭".不知盒子龐然,還是此君玲瓏。

  ②地名。

  平陽:此地有一隻羊鑽進瓶子喝水,頭出不來了,只好天天帶著瓶子,所以人們稱此地為平陽,即"瓶羊"之意。故事續集也許是:羊的主人為了把羊救出來想了許多辦法,都不見效。後來聽從舅父的高見,先將羊頭鋸下,再把瓶子打碎,羊頭終於從瓶子裡出來了。主喜,排筵歡慶。酒過三巡,老舅淚如雨下,號啕如雷。一問,他說:"唉!現在我活著,有了難題還可以幫你出出高招。如果哪天惟腿一蹬去了,再有解不開的疙瘩,你們可咋辦啊!我為你們擔心啊!嗚嗚……"普魯士:此地人人都是悲觀厭世者,一生之中每人平均有864次試圖自殺。他們見面時的問候語不是"Hello",也不是"吃了嗎",而是"不如死",所以人們才稱此地為"不如死***普魯士***".當你神遊至此的時候,看見路上躺著的人比豎著的人多一倍,鐵路上臥軌的人比坐車的人多八倍,黑壓壓一片象趕會似的。真是慘不忍睹。

  ③抽象概念。

  艾賓浩斯曲線***是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反映記憶過程中知識遺忘的時間規律的曲線圖***。想象:一隻"耗子"鑽進了冰窖,腦子一受凍***"挨"了"冰"***不靈了,忘了來時的路。想了很長時間才想了起來。趕緊往回跑,再遲一點就該凍死了。記:挨冰耗子。故事中反映出來的其他關鍵因素還有:遺忘、時間。

  巴特萊特實驗***這個心理學實驗旨在證明記住了的知識在保持的過程中會發生變形***。想象:我把一個東西***知識點,想象成磚形,紅色。***交給大腦保管,取回來時發現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原是磚形,現在成了球形。我認為是大腦偷樑換柱掉了包,一生氣,扒了他***大腦***,還把責任推卸給他***賴他***。這就是" 扒他賴他"事件的來龍去脈,其中反映實驗本意的因素是:大腦儲存資訊、變形。

 




  3. 多點式記憶

  一開始,我只是想要記住它有哪些主題而已,至於誰前誰後,不想多管。為此,我可以採用這樣幾種方法來記:

  ①口訣法。就是從要點中取出關鍵字***有時可以不只一個***,通過諧音變形、順序調整,組成一段有形象、有意思的話。***這句話如果能用5個或7個字來表達則最為理想,因為這樣符合中國人審美的節奏,象古詩一樣琅琅上口,好讀易記。***然後將這句話中的形象與題幹掛鉤。

  比如每個要點取出一個字,分別為:理、學、族、王、文、物、宇。加以諧音變形分別轉換為:鯉、雪、族、王、文、物、魚。順序調整組合成:王族文物雪鯉魚。可作如下想:這本書所謂的"婆"不過是發現了一件曠世國寶--一件古代王公貴族***也許是秦始皇的三弟或者私生子什麼的***的玉雕鯉魚,因其晶瑩剔透、潔白如雪而美其名曰"雪鯉魚".

  ②故事法。就是以要點關鍵字詞作為基本情節要素,串成一個故事,各個要點的出場順序可以隨意調整以便於聯想。

  比如可以這樣編造:某國"總統"的"生理"出了問題,成了"植物"人,幾乎找遍了全"宇宙"的"科學家",從火星上的ABC到牛郎星上的法海博士,總也治不好。走投無路,來到中國,求助於我們的"族"醫學--中醫,華佗教授請他的"文藝"節目,京劇,又聽相聲,不到一天,就緩過氣來,也能動了,也能吃了,也能說了,也能笑了。他醒後的第一句話大概是:"中華族的醫學,大大的好!我們美利堅的,八格牙……"按照故事記憶的時候,引號中的詞是知識要點,想象時要多盯上幾眼。

  ③居室法。類似於前面提到的羅馬居室法,不同之處在於這裡不必給居室中的事物確定次序。我的"居室"用的是我的老家的臥室,其中常用的"鉤子"有:床、枕頭、被子、書架、寫字檯、檯燈、插座、方桌、方凳、衣櫥、窗戶、兩個甕***因為臥室也兼作糧倉***。這些如果還不夠用時,還可以臨時呼叫房樑、老鼠洞進來湊數。

  記憶時,就是進行一種類似於化學反應的聯想:"題幹" "鉤子"→"要點".

  ④擬物法。此法和居室法相似,不過這裡是把題目和一個臨時指定的事物掛鉤,把要點與事物的零件掛鉤。這裡是一事物上只掛一個題目,而居室法的居室則可以反覆使用,可以掛上許多個題目。這裡只要在零件和要點之間建立聯絡即可,而在居室法中還要加上題目,每記一個要點,都要在三個點之間建立聯絡。

  比如記這本書的要點,就可以把書和"書架"這一事物掛鉤。我的書架零件有:四隻腳、一個抽屜、鎖、玻璃、架上鋪的報紙,架頂之上有個紙盒,旁邊還運一根鐵釘……有這七個,足矣。

  如果現在一時心血來潮,我又打算按照書中順序記憶這本書的目錄,則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①羅馬居室法。這種方法和居室法的不同之處在於羅馬居室中的事物有的順序,每一事物必須和相同序號的要點掛鉤,不可亂配。

  我的"羅馬居室"是我從前所在的一間六個人的辦公室,前10號的鉤子分別是:1-東牆上的石英鐘,2-東面帶鐵柵的窗戶,窗外對著某廠的五穀輪迴科,3-寫字檯上的檯曆,4-白色的磁化杯,常在寫字檯的左前角,5-一支廉價的鋼筆,6-寫字檯右上方的抽屜,有鎖,可是即使上鎖也能不費力就拉開,有時不鎖反而拽不動,7-一把椅子,8-椅子上的座墊,其實我的椅子上並無此物, 不過想想何妨,反正後世的考古學家不會調查得如此仔細,9-房門,在西牆上,綠色,玻璃上貼了一張白紙,以便同事們偶爾可以做點私活,10-熒光燈,兩頭髮黑,光可不黑,只是有些時候眨眼眨得勤些。

  現在讓書中的要點對號入座,加以聯想,這時還是要和事物之鉤發生反應。

  分別聯想如下:

  ⑴把書扔到"鍾"上,砸壞了,鐘的"生理"機能出了意外。

  ⑵把書扔到"窗"上,穿窗而過,砸在一位如廁的科學家的天才大腦之上,他是廠家請來的顧問,現在顧問成了顧客,醫院的顧客。

  ⑶書和"檯曆"同屬一個"族",所以拿書砸在臺歷上時,書竟然抗命倒戈,飛回來打在我的鼻子上,頓時鼻血滔滔,懷山襄陵。

  ⑷把書投入"杯"中,衝成"布克茶***booktea***",獻給乾隆,龍顏大悅,把"國王"寶座租給了我,租期99年。

  ……

  ②數字諧音代法。就是用諧音的方法給序號分別分配一個形象作為序號的代,使用時把知識要點掛在序號代上。

  我的前10位的諧音代分別是:1-衣,2- 耳,3-山,4-絲,5-霧,6-柳,7-旗,8-壩,9-酒,10-石。

  此書要點就可以這樣聯想:

  ⑴穿"衣"時把書包在裡面,是因為有人說這樣可以治癒許多"生理"上的疾病,我想治好我的關節炎。

  ⑵把書貼在"耳"上是想讓書中的"科學家"告訴我一些天才速成的祕訣。

  ⑶把書鋪滿"山"坡,是想把知識印在山上,讓山區的父老鄉親用知識武裝自己,早日小康,這座山在少數"族"聚居區。

  ……

  ③口訣法。這次編口訣就不如上次自由了,因為順序不能調整,難度就大了些。

  這本書的要點可以這樣編:李***生"理"***家***科學"家"***竹***"族"***筒***總"統"***一***文"藝"***只***"植"物物***魚***"宇"宙***。可作如下注釋:李連杰家裡長出一棵竹子,長大了,砍斷,製成竹筒竟從裡面跳出一隻活魚來。李在香港呆久了,話也說不好了,還說一"只"魚呢。

  4. 迴圈記憶法

  這種技巧可以形象地比作依依惜別,一步一回頭。

  當要記的內容較多時,可以分為若干組。在學完第一組後,複習一遍。學完第二組後,複習一遍本組,再複習一遍第一組。學完第三組之後,要複習本組和第二組。依次類推,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這樣做,可以提高記憶的效果,減少遺忘的比例。

  科學研究表明,在記憶一段內容時,記得最清晰的是開頭和結尾的部分。越是靠近中間,遺忘率越高。中間專案的遺忘概率有時竟相當於兩端專案的三倍。

  通過分組,可以使原來處在中間的專案也有機會處於兩端,從而減少遺忘。

  另外,原先記憶的內容,會由於現在學到了新知識而受到干擾,產生遺忘。通過回頭,可以使受到干擾的內容及時得到鞏固。

  這種方法不是孤立的,如果不和前面提到的方法配合使用,迴圈也就收效甚微了。

  5.嘗試回憶法

  也許你有這樣的體驗:一個知識點,平時一次又一次地讀,印象卻總是淡淡的。考試時,考到了,記不起來,搜盡枯腸,仍然不見蹤跡。走出考場,一查答案,從此就象深深地刻在腦子裡了似的,經久不忘 .有人喜歡在講一件事的時候先賣個關子,引起聽者的強烈求知,然後說出來,也能收到類似的效果。

  嘗試回憶,就是在記憶時給自己賣個關子,考一下自己。在記憶時,經過幾次重複,可以合上書,試著複述一下。記不起時,先不急於找答案,努力在腦中通過各種方法回憶、聯想,實在想不出來了,再看書。在複習時,也用這種方法。

  你可以靈活採用各種方法來做。

  比如:

  ①掩蓋法。蓋住書上的關鍵部分,試著回憶。比如記英語單詞時,可以找出生詞表,蓋住英文,看著漢語譯成英語。或者反過來,看著英文,譯成漢語。

  ②自測法。可以把要記的內容概括成一個題目,把題幹寫在遠離答案的位置,可以是書上的空白區域,也可以是在筆記本上、卡片上***這時最好註明答案所在的頁,以便於及時查對***。複習時,看著題目,試圖回憶答案,然後與答案核對。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引起對答案的注意,把精力集眾上面,努力去回憶,使大腦充分活躍起來。如果回憶正確,可以鞏固正確的知識。若是錯了,或是忘了,可以及時糾正、補充,並獲得正確而深刻的印象。

  6.過度學習法

  如果是燒水,燒到100度,也就夠了,即使再燒,也仍是100度,徒勞無益。

  記憶則不同,記憶到可以100%正確回憶的程度時還不夠,還不可以就此止眇。如果一個材料記上10遍可以達到完全正確回憶的目的,那麼,我們稱重複十遍為100%的學習,如果僅學5遍,就是50%的學習,15遍則是150%的學習。

  實驗表明,記憶後隔相同的一段時間之後進行回憶,33%的學習,遺忘率為57.3%;100%的學習,遺忘率是35.2%;150%的學習遺忘率是 18.1%;超過150%,記憶的效果並不繼續上升。這表明,進行150%的學習,是最理想的。

  也就是說,如果4次即可正確地回憶,最好再來2次;如果6次剛剛好,最好總共重複9次。具體每次學習應該重複幾次,應該因人?時、因材料而制宜,不可一概而論,也不可一成不變。

  7.卸磨殺驢法

  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類的用語容易使人聯想到恩將仇報、薄情寡義等等不光彩的字眼。但是在聯想記憶法中,這是應該刻意追求的記憶效果。

  聯想記憶是通過一些中介在事物之間建立聯絡的,這些中介有故事、畫面等等多種存在形式。它們的作用不過是使知識掛鉤聯網更方便更快捷。聯絡建立之後,經過適當的重複,知識之間的聯絡已經較為牢固地存在於大腦中了,這樣使用時就可以拋開中介,直接回憶了。比如圓周率,開始要記"山巔一寺", 這樣才快。後來記熟了,即使不用口訣也可以熟練地背出"3.14……"來了,這時就可以拋開口訣,直接記憶原型本體 .又如記bag,開始時還通過諧音"白鴿"作為中介,後來熟了,見bag就知道是書包了,"白鴿"也就應該適時而退了。

  中介的作用有點像媒人,其作用僅僅表現在戀愛關係建立之初,此後就該從兩人世界中淡出。你見過這樣的夫妻嗎?丈夫跑到媒人家,"張大媽,請你告訴俺那口子,明天早上6點叫醒我,別讓我遲到。"妻子跑到媒人家,"張大媽,你給俺那孩子他爸爸捎個口信兒,別看電視了,該吃飯了。"還好,媒人家不遠,離他們家才40里路,更妙的是,還都沒有電話,中間有20裡的山路,不通車。

  當然,如果後來偶爾雙方失掉聯絡了,中介還是會派上用場的。只不過不能讓它把這種插手當成一日三餐式的例行公事。不然為了效率反而失去效率。

  說起來也許不容易弄明白怎麼去做,其實只要頭腦中扯起這根弦,在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往往是不必太在意就會水到渠成地做到的。慢慢來,別發愁。

  8.限定時間法

  項羽為了鼓舞士氣,在渡河之後,打破做飯的鐵釜,沉掉了坐來的船隻,全軍上下面臨退無可退、進須速決的境地。別無選擇,只有個個奮勇爭先,拼死一戰。果然以少勝多,以一當十。在後世文人的筆下,此事叫"破釜沉舟".在兵法中,這叫"置之死地而後生".

  有的學生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習慣於在考前一兩天才開始磨槍。儘管他們磨得遠遠不如一貫刻苦的學生那麼亮,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他們自己而言,平時即使努力做了,用3天也學不到的東西,現在也許一夜之間即可攻下。這是因為有限的時間造成的緊張情緒使充分集中,大腦格外活躍。

  記憶時,尤其是感到鬥志鬆懈的時候,不妨給大腦下個"最後通牒":"我要X分鐘之內搞定它,必須如此!"你也可以經常在記憶的時候統計一下速度,並在新的記憶開始之前暗示自己:"我的記憶速度要創下新紀錄!"這時的自我超越心理造成的緊張感同樣會使大腦出奇的好用。

  不過要注意的是:此法不可作為常備武器。心絃繃得太緊了,不利於大腦的健康。多數情況下,放鬆才是良好記憶效果的前提。有的記憶術專家為此還建議人們使用類似於氣功冥想入靜的方法來進行記憶前的熱身運動,放鬆身心。

  記憶之道,亦張亦弛。是張是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9.聯想和理解相結合

  聯想記憶往往忽略了知識的真實內涵、內在聯絡。若不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即使可以倒背如流,學到的也不過是一堆無用的死知識。該想到的時候想不到, 該用的時候用不上,這豈不是瞎耽誤工夫!

  聯想記憶往往要對原型提煉、加工、轉換,變得面目全非。如果對於原來的含義知之不深,或根本不懂,回憶時就會經常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的情形:形象順利地想出來了,可是形象代表的原型是什麼呢?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想到了代,卻不會解。經過深刻理解的就不同了,形象出來一提示,原型就能立即心有靈犀地顯現出來,清晰、完整、準確無誤。

  另外,有許多知識是僅靠理解和想象就能記住的,這種時候如果還費心勞力地去編、聯想,無疑就會捨近求遠了。例如記憶歷史事件,這事是怎麼發生的、產生了什麼影響,完全可以憑理解和想象來記憶,只要集中精力把其中難以靠理解、想象來記的因素***比如人名、時間、地名等等***編一編,聯一聯,整個事件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掌握了。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時間,又減輕了記憶時的負擔。

  10.現實的目標

  有的學生似乎特別愛和自己過不去,不論記憶什麼東西,都非得逼著自己按原文一字不差全文背誦下來,連標點也不能兩樣。這實在沒有必要。

  知識是活的,使用知識的人更是活的。在使用時需要用的是知識的內涵實質,而不是它的外在形式,用什麼詞,加什麼標點。

  有的學生也許是認為在應試的時候精確的記憶可以拿滿分,而"模糊"的記憶要帶來分數上的損失。這是不必要的擔心。其實考試的時候,問答題、簡答題有很大的自由度。即使有,也是要求要點齊全,只要全了,解釋能夠合理,就可過關。有些題目雖然需要精確的記憶,比如填空題,但也絕對不是要求通篇背誦,需要精確的只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而已。要求整段背誦的恐怕只有語文考試中的課文片斷的默寫題,而這比重實在太小了,而且該背誦的部分在課本中有明確的要求,完全不必自討苦吃,盲目擴張。

  何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考試也將越來越重視綜合能力的考察,這種刻板而陳舊的學習方式也將越來越難以適應,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更要命的是,這種方法不僅使你在不重要的東西上面耗費了太多的寶貴時間,還極易挫傷你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變成一種又艱辛又痛苦的折磨。

  現實的目標是指:善待你的時間、寬容你的大腦,不要老做既無必要又不可能而且有害無益的事,該背的背,該記要點的記要點,可以不記的只要理解就可以了。

  雖然大腦潛力無窮,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人的時間有涯。還是那句老話:"好鋼用到刀刃上".

  現在請你綜合運用前面介紹的方法、技巧,記憶下面一段知識,然後回頭對照前面的介紹,看在記憶時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應該如何改進。再然後,請你將學到的方法立即用到你的學習實踐中去。掙了錢要花,學了法得用。

  "心理學家為了揭示睡眠的奧祕,採用儀器測量睡眠深度和夢出現的時間。根據記錄到的腦電、眼動及其他身體功能的變化,可以將睡眠分為五個階段:

  ①昏沉期。此時腦電出現α波,而眼動則為緩慢的轉動。人處於似睡非睡狀態,易被吵醒。

  ②淺睡期。出現梭形電波,開始真正睡眠。

  ③深睡期。梭形電波減少,部分地被σ波取代。難吵醒。

  ④沉睡期。σ波佔優勢而梭形波更少。更難叫醒。

  ⑤快速眼動睡眠期。出現快速眼動,腦電出現越來越多的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