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第二單元基礎知識複習題
初一語文第二單元的考試即將到來,同學們要準備一些基礎知識複習題來練習,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掌握一批生字詞
籌辦攢積曉諭引經據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知道一點文學常識
魯迅原名周樹林,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們學過他的散文《風箏》、小說《故鄉》、《孔乙己》等。
三、學習一種妙想
《魯迅自傳》線索分明,層次清晰。本文從整體上看,用的是順敘寫法,即以是時間為序自述生平,重點敘述了個人經歷中的主要內容,線索非常清楚。另外銜接自然。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的語言特色,如“罷課”一詞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反動統治下的進步學生為了一定的革命目標而聯合停止上課的鬥爭。這裡借用此詞形象而幽默地寫出了少年毛澤東敢於反抗舊勢力的精神。“抗議”一詞用得也很好。在當時那個封建思想充斥的時代,能夠敢於對長輩的錯誤提出抗議,這就是很不簡單的了。
《第一千個球》的小標題的作用。
《少年愛因斯坦》中過渡句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四、重溫課內閱讀語段
《魯迅自傳》選段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之後,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我已經決意要學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於是進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箇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於,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範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生,紹興光復後,我做了師範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後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範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語堂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誌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現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1、“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說”即《》,它是我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一本回憶記”指《 》。4分
2、魯迅學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棄醫從文的原因又是什麼?請在文中分別用摘出。4分
學醫的原因:
棄醫從文的原因:
3、文中加點的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4、選文寫了魯迅的哪幾次職業的選擇,最終選擇是什麼?4分
5、文中提到的“小計劃”是 3分
A、準備成立一個共產主義小組。B、開始提倡文藝運動,計劃創辦一個文藝雜誌。
C、準備發起針對清朝的起義。D、準備開設一所專治中國人病的醫院。
6、談談你對魯迅人生道路選擇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啟示。
答案:
1、《狂人日記》《朝花夕拾》
2、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於是進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箇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
3、這句話說明了他學醫的目的是為了振興祖國。“決意”一詞表明作者改變專業是經過反覆考慮的。
4、一共是三次職業的選擇。最終選擇了文藝救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