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級政治論文
初中政治對於學生對政治的認識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啟蒙作用,能夠使學生對政治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一、初中政治快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的注重快樂的營造
雖然對於初中的政治教學來說,其中運用快樂教學法十分的有效,能夠提升教師的課教學效率,但是在教師的運用之中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教師無法很好的對其進行應用,從而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在一些初中教師中,一些教師經常是為了注重課堂的快樂,在課堂上利用遊戲教學,但是教師過分的注重遊戲,從而忽視了教學的主要目的。這樣使學生無法很好學到課堂中的主要知識,導致了學生一節課下來,僅僅是開心了一番。對於初中生來說,正處於身體發育的主要階段,因此其性格都是比較的好動,但是對於課堂來說是有紀律的,若是在課堂中僅僅是重視活動,忽視學習,那麼只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並且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2.利用物質獎勵激發學生興趣
物質獎勵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若是教師在教學中過分的依賴物質獎勵,那麼就會導致學生單純地為了物質而學習,使學生得先努力發生變化。對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物質獎勵一定要適當的發放,同時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針具政治內容進行分組教學,將快樂教學法應用到每一個小組中,從而來促進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合作,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3.過分依賴多媒體目前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很多的教師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都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講解,雖然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若是教師過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則會取得反作用,若是教師過分的追求多媒體教學,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對於政治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一些知識難點演示給學生,在教學中有很多的內容是不需要利用多媒體的。所以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的內容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
二、促進初中政治快樂教學的相關措施
1.豐富的知識儲備
初中政治教學中,實施政治教學,對於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必須要擁有紮實的政治理論課程知識,同時也要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只有這樣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能夠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來對課堂的形式進行設計,將生活中的元素更好的應用到政治教學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能有效的將政治的理論性內容,結合目前社會的形式,為學生進行全面的講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做好課堂互動
政治學科屬於一門應用型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好課堂的互動,提升課堂的活躍性,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這是實施快樂教學的一個基本方式。只有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到課堂,相互之間進行提問探討,才能夠保證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了可以利用分組的形式,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而教師則是在一旁不斷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去思考,以此來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
3.組織學生參與課外調查
對於初中政治學科來說,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科目,主要是對社會進行研究,因此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才能夠促進學生對政治理論性知識的理解。學校可以定期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外進行社會調查,做到學以致用。課外活動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好的鞏固與理解課堂知識,從而來培養出全面性人才。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初中的政治教學也逐漸的應用了新課改理念,將快樂教學法逐漸的應用到了教師的教學理念中。但是,目前很多的初中教師對於快樂教學法的應用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很有效的提升教學的質量,最終影響了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的對其進行研究,能夠結合實際,將快樂教學法合理科學的應用到初中政治的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升。
篇二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刻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誌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
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範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資訊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資訊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型別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就是要千方百計開闢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從我們先情況來看,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管理民主”, 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不要將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就是興建新村莊,只注重農村房子是否整齊劃一,道路是否寬闊等表面的東西.決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成農村新一輪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潔”,不能單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長. 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建設混同起來.農村有農村的特點,有的地方按小城鎮的要求搞農村建設,最後搞得不城不鄉,反而不利於改善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解決制約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 ,一定要把握好五個“堅持”原則:一是堅持發展經濟,富裕農民;二是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四是堅持循序漸進,務求實效;五是堅持節餘資源,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