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政治論文

  初中政治在整個教學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如何上好初中思想政治課

  摘要:新課改的實施,對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教學教法都將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呈現許多新的特點。當然,也並不排斥對某些優秀的傳統方法的繼承和發揚。在這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對當前的政治課教學教法應有所探索,有所總結。本文我將我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拿出來和同仁們共同探討。

  關鍵詞:初中政治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現行的中學政治課教學仍然處在以升學為目的的僵化教學軌道上。上課教師講空道理,交待知識要點,複習時學生背要點,考試時力爭一字不差地答要點。學生通過政治課學習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條,不知道它們在現實中有什麼用,如何用,甚至覺得他們和現實是相矛盾的,是無用的東西,從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怪有許多思想政治課教師喊出了“政治課沒法上了”的哀嘆。那麼,該如何優化思想政治課教學,上好思想政治課呢?

  一、巧設情景、形成互動,培養學生參與興趣

  學生的需要是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動力。在課堂上,真正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這就需要把學生帶入教學的情境中,實行情境教學。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對於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的中學生來說,很難提高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要巧設情感,情感色彩是十分鮮明的,結合國際時事、國際人物、事件,充滿激情的讚揚與批判,帶動學生的情感,形成師生互動,從而達到學生自願參與學習討論的最佳效果。這就需要老師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精髓,同時要精心設計教學,收集豐富的教學資料,包括文章、圖片、視訊等。創設情景的方法有:

  1.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增強有益於提高學生素質的資訊量,減少不利於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的資訊量。目前,許多中學特別是農村中學,大部分實行全封閉管理,學校條件差,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等室都不具備,學生甚至常年看不到電視,看不到報紙,看不到有益的圖書,學生整天就是跟課本打交道。放假回家雖能看上電視,但缺乏正確的引導,看到的只是電視中的武俠打鬥片或青年男女擁抱接吻的鏡頭。這種情況下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只能是空談,學校特別是政治教師要給學生訂一些報刊,並引導、激勵學生課後多讀,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收看電視。主要是為學生蒐集時政材料***注意材料的針對性和可讀性***,對每個熱點問題給出一到兩個提示問題***聯絡所學知識***,這種情境創設的特點是不需要教師的直接參與,既節約了課堂時間,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課堂所學的知識在課後進一步得到內化,也可使即將要學的知識在課前就得到預習。同時,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也得到了增強。

  2.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慾望,撥動學生的心絃,點燃學生好奇之火。在授課過程中,結合課本內容及時抓住了當前的時政熱點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恰當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以及師生雙方的交流,學生產生了學習動力,同時增添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

  3.主題討論法。這是創設教學情境最常用的方法。也是開放性學習的較好形式。教師事先確定一個主題,組織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定向式討論;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圍繞有爭議的中心論題進行自由式討論,以獲得多樣、獨特、合乎條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鍼鋒相對的論辯式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唱主角,積極探究,使其思維處於最佳狀態。

  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對每個學生的基本要求,教師務必在教授課程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以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因而,政治課教學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引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從而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夯實基礎,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條件。

  1.指導學生學會發現。“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初中政治課程學習中,要指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要把學生看做主動學習的物件,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設定問題陷阱,引導學生去發現;教師還可以多提供給學生與時事相關的感性材料,從感性材料人手,讓學生髮現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多參與討論,在討論活動中學會發現。教師對學生髮現的所有問題及時引導,讓學生主動去分析、去解決。課堂教學是“學會發現”能力培養的主陣地,牢牢把握這個陣地,堅定不移地實施培養策略,學生的發現能力就會得到有效培養。

  2.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重要的表現就是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而思維的主動性又表現在主動探究和遵循學習規律,由形象思維活動上升到抽象思維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學內容、要點、聯絡全盤托出,完全代替了學生的思考,而應儘可能給學生置下充分的思考空間並留予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思考,逐步形成創新思維。

  3.指導學生學會參與。在新課程的教學實施中,我組織學生開展砸究性學習,注意引導學生的廣泛參與,努力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同時也著意於利用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如本人曾就農村環境的現狀讓學生作一調查。學生通過調查發現:現在農民們的衣食住行有了亥大改善,家家都蓋了新房,而且打掃得千乾淨淨。但走到附近的河邊或田頭,卻發現各種垃圾雜亂、汙穢不堪,河水變髒變臭。到了農忙季節,農田裡的稻草成了焚燒的物件,煙霧繚繞……針對此種情景,學生感觸極深。學生提出了保護農村環境的種種措施。如必須重視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對農民的環保意識教育:專人負責上門處理生活垃圾;治理整頓河道;參加義務勞動;對於稻草,學生建議通過科學方法進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學生盡情地發揮自已的想象力,提出了許多建議。儘管有些建議不成熟,但這對於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總之,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住時代的脈搏,認真分析學情,改革教學方法,重視學法指導,努力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篇二

  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 在現在的社會分數成為了衡量學生的一切標準,而在這個標準的背後是被忽視了的德育教育,然而德育教育卻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可以說德育教育對於學生來說非常的重要。

  關鍵詞:德育 初中思想政治 滲透

  在初中的政治課堂中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德育教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德育工作是一項關乎民族素質、民族未來的基礎工作。本文旨在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德育,以提高初中生細想思想道德素質。

  俄國著名的哲學家別林斯基曾經說過:“有許多種的教育與發展,而且其中每一種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道德教育在它們當中應該首屈一指。”我國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曾說過:“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可見德育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為一門德育教育重要的學科,我們應真正實現“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活空間、學習空間及社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培養其高尚的品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開展,新教育理念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教育必須使學生全面發展。

  家長和社會要求孩子既要成才,更要成人,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是我們接下來急需探索並解決的。新時期的初中政治教育必須進一步拓展新的思路與方法,尤其是要加強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工作。因此,我們要切實做好這方面的探討和研究,進而求得科學系統的教育方法,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一、開展網路德育活動,做好網路德育工作

  資訊科技發展日益成熟,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被網路所充斥。因此,網路對中學生的學習和自身的發展都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形色各異的網路道德問題接觸而至。作為當代的思想品德教師,不僅僅要高度重視網路道德教育,還要積極的去面對,正確引導和科學管理學生,提升網路環境下德育工作的實際效用。網路德育,顧名思義就是在區域網或者廣域網上開展一系列的品德教育活動。這些活動的主要主題就是現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其和初中學校的德育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補充,更加是德育現代化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網路德育實現學校德育的途徑有,學校德育課堂,網路諮詢、線上探討、網上德育基地等等。學校網路德育目標不僅僅是指德育大綱規定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總體的德育目標,還包括網路特色的德育目標。網路的特點的德育目標有網路德育、資訊涵養、自我管理學習、網路人格等幾分方面組成。

  二、改善校園環境,提高德育實效

  校園環境對學校德育工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想提升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美好的教學環境。古代哲學家老子曾經說:“聖人居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句話就是說,人的言論散發著思想的光輝。要說這句話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孟母三遷的故事肯定是家喻戶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足夠說明環境對陶冶人的情操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良好環境本身就是實施教育的資源,它不僅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在對政治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應注意什麼

  1.注重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的細節,合理滲透德育思想

  為了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德育內容,教師在知識理論的傳授外,要注重理論聯絡實際,與學生關心的時事結合,與本校的實際結合,與學生的頭腦結合。決不能脫離現實,迴避現實,進入空洞說教的旋渦。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細節,合理滲透德育思想。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的生活價值以適當的方式揭示給學生,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藝術化,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進行德育思想滲透

  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經常說的一個問題是教師如何將教學氣氛變得融洽,使學生的聽課效率能夠得到提高,進而使其教學效果達到更好。可是事實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在教學過程當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可是藉助身邊的情況以及感人事件恰恰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鬥志,這是調節課堂教學氣氛的有利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手段及方法的運用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很好地調動,在此期間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也就會被更好地激發出來,德育教育也會得到順利開展。

  四、教師要提高自身德育素質

  1.以生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對於教師而言,要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體現人文關懷,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觀察和了解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和需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產生知識與價值上的共鳴,使學生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生成長中的價值上的認可或體悟,教師要在授課中表現出自然而然的道德標杆作用,不會使學生產生教師的說和做兩張皮的感覺。這種高尚的道德是對思想政治課上理論知識的最好註解,它會感染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2.聯絡實際,活躍德育氛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學有所獲,知行統一,就必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創設課堂情境,增加情感投入,給知識、資訊附加情感色彩,實施情感教學。

  3.自我完善,發揮榜樣作用。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這就決定了教師的道德修養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學生培養成有高尚道德的人,前提是教師本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政治教師更應如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果我們每個政治教師都能抓住德育滲透的特點,遵循德育滲透的原則,實施恰當的德育滲透模式,相信必定會取得良好的德育滲透效果。

  因此,要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思想政治課必須滲透德育。政治教師是馬列主義的傳播者,是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 教師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質、理論水平、文化修養等如何關係著培養人才的質量, 因此政治教師必須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提高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文化水平, 只有這樣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實到實處。總之,在中學思想品德課中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教師的授課要注重細節,尊重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德育滲透,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培養時代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