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非金屬及其化合物複習訓練和答案

  金屬材料是指金屬元素或以金屬元素為主構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的統稱。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高一化學非金屬及其化合物複習訓練晃答案,供你參考。

  高一化學非金屬及其化合物複習訓練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題3分,共45分***

  1.下列措施不能達到節能減排目的的是***  ***

  A.利用太陽能制氫燃料

  B.用家用汽車代替公交車

  C.利用潮汐能發電

  D.用節能燈代替白熾燈

  解析: 本題考查化學與現代生活、科技的聯絡。用家用汽車代替公交車仍然要消耗汽油,達不到節能減排的目的,B不正確;而A、C選項利用新能源可達到目的;D很明顯體現節能思想。

  答案: B

  2.材料與化學密切相關,表中對應關係錯誤的是***  ***

  材料 主要化學成分

  A 剛玉、金剛石 三氧化二鋁

  B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鈣

  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矽酸鹽

  D 沙子、石英 二氧化矽

  解析: 本題考查了材料化學。金剛石是一種碳單質,所以A項錯。

  答案: A

  3.***2010•海南卷***下列物質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烴

  C. 二氧化碳 D.甲烷

  解析: 形成酸雨的是SO2,氟氯代烴破壞臭氧層,形成臭氧空洞,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

  答案: A

  4.下列反應中,通入的氣體物質只作為氧化劑的是***  ***

  A.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B.氯氣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C.氯氣通入氯化亞鐵溶液中

  D.氨氣通入水中

  解析: 在反應,SO2+Cl2+2H2O===H2SO4+2HCl中,SO2作還原劑;在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Cl2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在反應:Cl2+2FeCl2===2FeCl3,Cl2作氧化劑;反應NH3+H2O NH3•H2O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 C

  5.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的濃度和反應溫度等有關。下列各組物質:①Cu與HNO3溶液

  ②Cu與FeCl3溶液 ③Zn與H2SO4溶液 ④Fe與HCl溶液,由於濃度不同而能發生不同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 濃HNO3與Cu產生NO2,與稀HNO3產生NO,Zn與稀H2SO4產生H2,而與濃H2SO4產生SO2。

  答案: A

  6.四支試管分別充滿O2、NO2、Cl2、HCl四種氣體,把它們分別倒立於盛有下列各種液體的水槽中,發生的現象如下圖所示,其中充滿Cl2的試管是***  ***

  解析: 氯氣能溶於水,但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性很小。

  答案: C

  7.如圖所示,室溫下,A、B兩個容積相等的燒瓶中分別集滿了兩種氣體***同溫、同壓***,當開啟止水夾K,使兩燒瓶內氣體充分接觸後,容器內壓強由小到大的順序正確的是***  ***

  編號 ① ② ③

  A中氣體 H2 NH3 NO

  B中氣體 Cl2 HCl O2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 同溫、同壓下,容器中氣體的物質的量越少,則壓強越小。①中,H2+Cl 2=====光照或點燃2HCl,氣體物質的量不變;②中,NH3+HCl===NH4Cl***固體***,氣體物質的量為0;③中,2NO+O2===2NO2,氣體物質的量變為原來的34。

  答案: A

  8.在實驗室裡可按如圖所示的裝置來乾燥、收集氣體R,多餘的氣體R可用水吸收,則R是***  ***

  A.HCl B.Cl2

  C.CO D.NH3

  解析: 該氣體由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用水除尾氣,應該是密度比空氣小,易溶於水的氣體。

  答案: D

  9.用濃氯化銨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著火點升高 ②幕布的質量增加 ③氯化銨分解吸收熱量,降低了溫度 ④氯化銨分解產生的氣體隔絕了空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NH4Cl分解時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達不到幕布的著火點,且分解產生的氣體可以隔絕空氣也使幕布不易著火。

  答案: B

  10.***2010•山東卷***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與NaOH溶液反應

  B.Na2O、Na2O2組成元素相同,與CO2反應產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氣汙染氣體,在空氣中都能穩定存在

  D.新制氯水顯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充分振盪後溶液呈紅色

  解析: Na2O2與CO2反應時,除生成Na2CO3外還生成氧氣,B項錯誤;NO在空氣中能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NO2,故C項錯誤;因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滴入少量石蕊試液時,溶液先變紅,後褪色,D項錯誤。

  答案: A

  11.右圖裝置可用 於收集SO2並驗證其某些化學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選項 試劑 現象 結論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紅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無明顯現象 SO2與NaOH溶液不反應

  D 紫色石蕊試液 溶液變紅色後不褪色 SO2有酸性,沒有漂白性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SO2的相關性質。A項中,SO2使酸性KMnO4褪色說明SO2有還原性,不是氧化性。C項中SO2與NaOH反應生成產物仍為無色,現象不明顯,但SO2與NaOH反應了,故C錯;D項中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是H2SO3的酸性,不是SO2的酸性,故D項錯誤。

  答案: B

  12.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AlO-2、Br- B.H+、Fe2+、SO2-4、NO-3

  C.K+、NH+4、CO2-3、OH- D.Ca2+、Al3+、NO-3、Cl-

  解析: 本題考查離子大量共存問題。A項中AlO-2水解呈鹼性,可使Mg2+轉化為Mg***OH***2;B項中NO-3、H+構成了強氧化性條件可將Fe2+氧化;C項中NH+4與OH-可生成弱電解質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D

  13.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碳酸氫鈉溶液與足量氫氧化鋇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鹽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碳酸鈣溶解於稀硝酸中:CO2-3+2H+===CO2↓+H2O

  解析: A中通入少量 SO2應生成正鹽,所以A錯誤;氨水中NH3•H2O為弱電解質,不能寫成離子形式,所以C錯誤;CaCO3難溶於水不能寫成離子形式,所以D錯誤。

  答案: B

  14.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氣體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過一段時間後,量筒內的氣體體積減小為原來的一半。則原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比是***  ***

  A.3∶1 B.1∶3

  C.2∶1 D.1∶2

  解析: 因為氣體與水反應前後體積減小一半,而造成氣體體積減小的原因在於:

  3NO2+H2O===2HNO3+NO ΔV

  3 L 1 L 2 L

  V 23 V

  故原混合氣體體積為23V×2=43V,其中NO2體積為V,則NO體積為13V,V***NO***∶V***NO2***=13V ∶V=1∶3。

  答案: B

  15.在銅跟稀硝酸的反應中,如果有1 mol硝酸被還原了,則被氧化的銅的物質的量為***  *** X k b 1 . c o m

  A.38mol         B.83mol

  C.23mol D.32mol

  解析: 由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知,參加反應的8 mol HNO3中被還原的只有2 mol,被氧化的Cu的物質的量為3 mol,即

  3Cu ~ 2HNO3***被還原的***

  3 mo l  2 mol

  32mol 1 mol

  解此題的關鍵是抓住參加反應的HNO3的作用:14起了氧化劑的作用,34起了酸的作用。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5分***

  16.***10分***a、b、c、d、e是含有一種相同元素的5種物質,可發生如下轉化: ,其中:a是單質,b是氣體,c、d是氧化物,e是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

  ***1***如果a是一種淡黃色粉末固體,試推斷這5種物質***填物質名稱***:

  a________,b________,c____ 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如果 a是一種常見氣體,試推斷這5種物質***填化學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解析: a為單質,b為氣體,則a為非金屬單質,b為氧化物或氫化物;若b為氧化物,則c為更高價氧化物,若b為氫化物,則b中的X元素為負價;d中X元素的化合價比在c中更高;e為元素X最高價含氧酸***設相同元素為X***。

  答案: ***1***硫 硫化氫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硫酸

  ***2***N2 NH3 NO NO2 HNO3

  17.***10分***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用如下實驗裝置及化學藥品***鹼石灰為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的混合物***製取氨氣。請你參與探究,並回答問題:

  ***1***它們製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學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其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學用上述裝置製取氨氣時,其中有一位同學沒有收集到氨氣***實驗操作都正確***,你認為沒有收集到氨氣的同學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三位同學都認為他們的實驗裝置還可用於加熱碳酸氫銨固體來製取純淨的氨氣,你判斷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該裝置中的NH4HCO3固體能否用NH4Cl固體代替?________***填“能”或“不能”***。

  解析: ***2***中,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的依據是:NH3的密度小於空氣密度。

  ***3***中,由於乙同學先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濃H2SO4中,因為2NH3+H2SO4===***NH4***2SO4而不能得到乾燥純淨的NH3。

  ***4***中,利用加熱NH4HCO3固體來製取純淨的氨氣,必須分離除去H2O***g***和CO2,所以只有丙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若用NH4Cl代替NH4HCO3,不能製取純淨的氨氣,因為分解產生的NH3和HCl極易在試管口化合生成NH4Cl固體。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NH3的密度小於空氣的 ***3***乙 ***4***丙 不能

  18.***9分***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可以驗證NH3和HCl的有關性質。實驗前a、b、c活塞均關閉。

  ***1***若要在燒瓶Ⅱ中產生“噴泉”現象,燒瓶Ⅰ中不產生“噴泉”現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開啟a、c活塞,再擠壓膠頭滴管,在燒瓶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擠壓膠頭滴管和控制活塞的開關,在燒瓶Ⅰ中產生“噴泉”現象,燒瓶Ⅱ中不產生“噴泉”現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形成噴泉必須有比較大的內外壓強差,形成壓強差的方法可以是氣體溶於水,也可以通過氨氣和HCl反應生成固體等。

  若要在燒瓶Ⅱ中產生“噴泉”現象,燒瓶Ⅰ中不產生“噴泉”現象,先開啟a、b活塞,再擠壓膠頭滴管***或先擠壓膠頭滴管,再開啟a、b活塞***。若先開啟a、c活塞,再擠壓膠頭滴管,則在Ⅱ中NH3被水吸收,形成壓強差,Ⅰ中HCl進入Ⅱ中,HCl和NH3反應生成固體NH4Cl,形成白煙。要在燒瓶Ⅰ中形成“噴泉”,就要先開啟a、c活塞,再擠壓膠頭滴管***或先擠壓膠頭滴管,再開啟a、c活塞***,最後,關閉a,開啟b。

  答案: ***1***先開啟a、b活塞,再擠壓膠頭滴管***或先擠壓膠頭滴管,再開啟a、b活塞*** ***2***Ⅱ中導管口處產生白煙

  ***3***先開啟a、c活塞,再擠壓膠頭滴管***或先擠壓膠頭滴管,再開啟a、c活塞***。片刻後,關閉a活塞,然後開啟b活塞

  19.***13分***如下圖是中學化學中常見物質之間的一些反應關係,其中部分產物未寫出。常溫下X和H是固體,B和G是液體,其餘均為氣體,1 mol X分解得到A、B、C各1 mol。

  試解答下列各題: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X________,B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H+G―→A+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G+Cu―→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業上合成C,合成後採用加壓降溫液化方法從混合氣體中分離出C,能用上述方法分離出C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框圖可知A既能與酸反應生成氣體A,又能與鹼反應生成氣體C,故X應為弱酸的銨鹽,該弱酸易分解,而且產生的氣體能與Na2O2反應,猜想X應為NH4HCO3或***NH4***2CO3,又知1 mol X分解得到A、B、C各1 mol,故X只能是NH4HCO3,其它問題迎刃而解。

  答案: ***1***NH4HCO3 H2O

  ***2***①C+4HNO3***濃***=====△C O2↑+4NO2↑+2H2O

  ②4NH3+5O2=====催化劑△4NO+6H2O

  ***3***3Cu+2NO-3+8H+===3Cu2++2NO↑+4H2O

  ***4***NH3易液化

  20.***10分******2010•長沙高一檢測***已知SO2+I2+2H2O===H2SO4+2HI,某化學興趣小組選用下列實驗裝置,測定工業原料氣***含SO2、N2、O2***中的SO2的含量。

  ***1***若原料氣從左向右流向時,上述裝置組裝連線的順序是:原料氣→______________***填a、b、c、d、e***。

  ***2***裝置Ⅱ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當裝置Ⅱ中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時,

  立即停止通氣。

  ***3***若碘溶液的濃度為0.05 mol/L、體積為20 mL,收集到的N2與O2的體積為297.6 m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下的體積***,SO2的體積分數為__________。

  解析: ***1***原料氣先通過Ⅱ裝置除去工業原料氣中的SO2後再利用Ⅰ、Ⅲ裝置測量剩餘氣體的體積,故氣體的流向為:c→d→b→a →e。

  ***2***依據題目提供的I2與SO2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其離子方程式為I2+SO2+2H2O===4H++SO2-4+2I-,當溶液中藍色褪去時,表明I2與SO2恰好完全反應。

  ***3***由反應方程式可知:

  SO2   ~   I2

  22 400 mL 1 mol

  V 0.05 mol/L×0.020 L

  V=22.4 mL

  則SO2的體積分數為22.4 mL22.4+297.6mL×100%=7%

  答案: ***1***c→d→b→a→e

  ***2***SO2+I2+2H2O===4H++SO2-4+2I- 藍色褪去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