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教案是初二政治教師日常備課的產物,其代表著教師對課堂的假設與預想,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初二政治下教案北師大版

  搏擊人生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從理想的雲端回落到堅實的大地,以一種不畏艱難、愈挫愈勇的氣概和腳踏實地、點滴積累的精神,以及積極主動地分解目標,循序漸進的科學態度把理想變為現實。同時要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把對理想的追求從“想”的層面切實地落實到“做”的層面。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其次,要讓學生珍惜時間,馬上行動起來。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明白,腳踏實地地去行動,是通向美好理想的唯一途徑。

  能力目標:通過幫助學生實現由“想”的層面向“做”的層面的轉化,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行動能力和抗挫能力。從情感上,要讓學生增強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效率意識和時間觀念。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我們既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又要不失時機地幫助他們以一種良好的精神面貌,腳踏實地地實現理想。

  二、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具備一定的精神狀態。

  2、引導學生立即行動起來,從今天做起,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站 追夢年華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具備一定的精神狀態,即要有一種不畏困難、愈挫愈勇的氣概;必須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以科學的態度分解目標、循序漸進。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人生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只有付諸行動才能變成現實,否則就只能是空想和幻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那些不畏困難、努力拼搏的人,才可以到達光輝的巔峰。

  以扼住命運咽喉的音樂之父—貝多芬的故事匯入新課。貝多芬不屈服於命運的勇氣和氣概激勵了世界上無數青年。圖片表達了一種不屈服命運,與自然對決,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討論:思想驛站:想一想 貝多芬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拉奧孔》的圖片給我們什麼啟示?

  《拉奧孔》又名拉奧孔,大理石群雕,高約184釐米,阿格桑德羅斯等創作於約公元前一世紀,現收藏於羅馬梵蒂岡美術館。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故事講到,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終未獲成功,後來建造了一個大木馬,並假裝撤退,希臘將士卻暗藏於馬腹中。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已走,就把木馬當作是獻給雅典娜的禮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臘將士衝出木馬,毀滅了特洛伊城,這就是著名的木馬計。拉奧孔是當時特洛伊城的一個祭祀和預言家,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將木馬引人城中。這觸怒了阿波羅和眾神要毀滅特洛伊的意志,於是阿波羅派出了兩條巨蛇將拉奧孔父子三人咬死。鮮明地表現了拉奧孔和他兩個兒子受蟒蛇折磨、掙扎的痛苦情狀。拉奧孔在祭壇的石級前,正在作生死搏鬥。他雙手擒住巨蟒,蟒蛇穿他的肋腹,咬噬他的腰部,為此他的身軀急劇地躱閃而形成激烈的扭曲,全身肌肉緊張,胸部高拱,腹部緊縮,似在竭力抑制痛苦。他的兩個兒子各有不同的表現,一個情況似乎不亟另一個危險,他正想抽出左腿用力擺脫,側過頭來關切地注視著父親;另一個已經站立不穩,正舉起左手,似乎在呼救,他已被死亡的恐怖所控制。整座雕塑採取了金字塔形的處理。中以人物拉奧孔形體較大,次要人物較小,兩條扭動的巨蟒成為把三者連在一起的紐帶,形成一個完整的三角形構圖,顯得穩定而變化豐富。人物隨蛇的纏繱扭動,相互呼應組成一個多變的整體《拉奧孔》在表現愛國者與神的悲劇性突上的鮮明,在人體解剖上的精通,在構圖上的純熟與完整,都無愧於一座群雕名作。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困難和問題。面對困難和挫折,每個人的精神狀態是不一樣的。

  二、新課學習

  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應具備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1、要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就必須有一種不畏困難、愈挫愈勇的氣概。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事實證明,人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精神面貌不相同,追逐理想的結果也就不相同。只有不向困難低頭、頑強奮爭的人,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2、要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就必須腳踏實地、從點滴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理想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從點點滴滴做起,從小事積累,才能逐步接近理想的目標。點滴小事,看似不起眼,卻是通向我們人生目標的階梯和橋樑。

  舉例: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打掃乾淨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仔細一想,陳蕃之所以不掃屋,無非是不屑而致。胸懷大志,欲“掃除天下”固然可貴,然而一定要以不掃屋來作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表現,我則未敢苟同。 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正所謂集腋成裘,必須按一定的步驟程式去做。

  討論:各抒己見 有的同學認為:“凡是做大事的人,就應該不拘小節。”你是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3、要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就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分解目標、循序漸進。

  我們要將長遠目標分解成一系列階段性的、可操作性強的具體目標。目標定好以後,就要不折不扣地一個一個地去實現。

  活動平臺:我的學習計劃書。

  三、小結:

  四、作業: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應具備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第二站 把握今朝

  教學目標:告訴學生人生的理想盡管美好,但是因為它並不是現實,從理想到現實還有很遙遠的路要走,引導學生立即行動起來,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話說有二個和尚,他們分別在相鄰的二座山上的廟裡。這二座山之間有一條溪,於是這二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好朋友了。就這樣,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己經過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 ,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拜訪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達左邊這座山的廟,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 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想一想:讀了這個故事後,你有什麼感想?挖好屬於自己的井,付出總有收穫。再好的目標,如果不付諸行動,也只能是空想。

  二、新課學習

  1、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任何目標,都必須藉助於一定的實施方案,才能最終變成現實。沒有明確的目標,會使我們的行動盲目;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任何目標都只能是空中樓閣。

  2、要“立決立行”,從今天做起。

  一旦確立理想,就要馬上付諸行動,否則,再美好的理想也會化成泡影。理想的實現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把對明天理想的追求,變成今天的現實行動,從今天做起。不要做理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我們馬上要升入初中三年級了,時間對於我們每一個同學來說是極為珍貴的,所以,我們不僅要馬上行動起來,而且,我們還要珍惜每一分鐘,做時間的主人。

  3、要懂得珍惜時間。

  人生是短暫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中成就更大的輝煌,就必須學會珍惜我們的時間。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有的人在同樣的時間內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因為他能夠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花有再開日,人無少年時,我們應該把寶貴的青春時光用在學習知識上。

  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呢?人生短暫,時間是公平的,時間是易失的。

  “各抒己見”與我的時間“餡餅”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時間是珍貴的,學會有效率地做事。

  三、小結。

  四、作業:我們要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

  1、要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就必須有一種不畏困難、愈挫愈勇的氣概。

  2、要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就必須腳踏實地、從點滴積累。

  3、要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就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分解目標、循序漸進。

  4、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5、要“立決立行”,從今天做起。

  6、要懂得珍惜時間。

  談思想品德課中的情境教學

  思想品德課是向學生比較系統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課程,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加深學生對道德要求的理解,促進學生的行為動機,培養學生實踐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學,可以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而不斷豐富其內容的。情境教學可以適用直觀手段,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和氣氛,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思考進入情境。

  具體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情境

  思想品德課教材一般都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的事例來體現一定的道德要求,並通過道德認識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教師為達到這一目的,必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對這些事例進行描繪、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達到以情激情,以情動人的教育效果。如講故事、朗誦詩歌、引用格言等。教師為此必須鑽研教材、熟記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變書面語言為口頭語言,再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使語言形象生動,使學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義,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

  ***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情感是對客觀事物感知而產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離不開特定的環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儘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道德情景,使他們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中受到感染和薰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採用錄音、音響、幻燈、錄影等電化教學,對道德要求進行渲染,再現於摹擬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道德規範和要求的認識。

  ***三***運用學生自身的表演進入情境

  學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與年齡的差異,理解能力的強弱有關,這就使學生道德認識形成具有一定的難度。要突破這一難關,可以採取讓學生自身表演,通過做一做、想一想,慢慢體會,從中悟出道理,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啞劇、相聲、角色扮演等。通過學生的自身表演進入情境,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學生的道德認識。

  ***四***運用觀察、演示進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緊扣教學要點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圖表,接觸實物,進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及進一步深化。如用一雙筷子和十雙筷子作比較,哪個更容易折斷的演示,讓學生明白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演示進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觀,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圖、掛圖進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課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圖的,低年級教材更是圖文並茂。因此,在教學中,巧用插圖或掛圖,創設有靜有動的情境,使學生加深對道德要求的認識。

  二、情境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行為動機的實踐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明理是基礎,導行是關鍵。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明確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認識,增強道德信念的過程中,必須指導他們的道德行為,使學生明確具體的行為要求,在現實生活中,知道怎樣按道德規範去行動,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運用情境導行,可以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

  1.巧用自然環境進行情境導行

  在思想品德課教材中,有很多反映歷史的、近代的、當前的、現實的人文景觀,也有反映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問題。因此,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創設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為學生導行,並使導行起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如教學《與鄰居友好相處》一課,就通過泉泉和龍龍兩家和睦相處的故事匯出你自己是怎樣與鄰居友好相處的?讓學生從中受到啟和教育,達到對學生行為動機的指導。

  2.創設與道德行為相應的情境導行

  在導行教學中,不僅要密切聯絡學生的實際,而且要讓他們進入角色,在道德行為里加入學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學生把行為與道德規範相對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實踐道德規範。如教學《學心要有恆心》一課,舉出本班某個同學在學習上有恆心、有毅力,學習成績又很好,再舉出本班一個學習成績較差且表現不夠好的同學,就是否有恆心和毅力進行討論,使學生在比較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

  總之,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道德認識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規範;使學生道德認識和情感得到鞏固和發展,使學生的道德認識不斷內化成道德行為,再由道德行為的實踐,養成道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