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狀元備考三輪複習的方法

  依據歷年中考大綱的要求,結合往屆考生考試及複習積累的經驗,歸納總結出了“三輪複習法”。在歷年初三備考複習中運用,經中考結果的驗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總之,複習之法多變,複習之道各異,本著“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旨,依據中考大綱,緊扣課本內容,合理安排複習進度,結合考生個性特點,認真組織複習,相信我們的中考複習會出效果,中考能出優異的成績。

  第一輪,分章節抓好單元複習,夯實基礎。

  課本內容是根本,不管試題形式如何變化,但最終要以課本為依據,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所以第一輪複習必經要以課本內容為根本,按章節,抓好單元複習,奠定厚實的知識基礎。考生對課本內容掌握的熟悉、熟練程度,直接關係著中考基礎分獲得的多少。

  根據現行中考考試大綱命題結構的比例標準7:2:1,抓住課本內容***即基礎知識***就意味著取得了70%的成功。教師可依據各學科的內容特點,分章節,有重點地抓好單元複習,讓考生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以及一些基礎性的計算技巧及思維方法。固定根本,夯實基礎。千萬不能把眼光放在追逐做難題、偏題上,否則會誤導考生捨本求末,得不償失。浪費了時間、精力,而收益甚微。

  在熟悉掌握教材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配套一些基礎性習題。通過練習,進一步消化應掌握的內容,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考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培養考生解題思維能力,增強考生解題運作能力。按單元複習避免了考生面對課本內容無從下手的困惑,初步形成一個小的知識體系。考生就會對佔70%的基礎題有所把握,取得複習的初步效果。

  第二輪,成體系做好系統複習,整合知識。

  分單元複習的目的是為系統掌握課本整體知識打下基礎,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機地整合各章節知識。教師要結合各學科知識的特點,梳理各章節內容,理清脈絡,分清條理,對各單元知識的歸納,有機的整合,形成較為完整的綜合性知識體系。引導考生對各知識點的把握又上一個新的層面,從統觀全域性的高度來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整個知識體系。

  考生在對各章節知識的融會貫通中,全面、深入地理解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絡。同時,要以綜合性或中考模擬性試題來配套練習,提高考生對課本知識整體把握的條理性和系統性。在訓練過程中增強和提高考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把所學知識系統地運用到具體解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考生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把握和理解。提高考生對各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進而達到對各單元知識的有機整合之目的。這有利於考生對佔20%比例的中檔題型的解答,強化考生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運用能力。

  第三輪,分型別設計專題複習,拓展知識。

  如今題型設計的時代性、人文性、現實性、開放性很強,所以教師在引導考生系統把握和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應開拓思路,放寬眼界,把歷年來各次中考題型分類梳理,按題型特徵,結合當下命題的時代性、人文性、現實性、開放性等特點,設計專題性複習。這一輪複習,目的性強,目標具體,要把考生個性特點及時代特點,現實生活等方面因素納入到題型設計的範圍中來,把課本知識拓展到生活當中去,讓考生面對“題目在書外,答案在書中”的試題題型時,從容不迫,有條不紊,能夠自如地運用所學知識,遊刃有餘地解題。

  考生把所學知識縱深化,再解一些開放性、探究性的試題時,做到“胸有成竹”,臨陣不亂。故此,教師應把一些比較典型的,開放性的題型設計成複習的專題舉例;讓考生多見多練,再練習中培養考生開放性思維,強化靈活運用知識解析試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考生對知識把握程度和運用能力的檔次。這樣考生才能適應新考綱下的中考題型的新面孔,學會把所學知識與時代生活聯絡起來,能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地解答佔10%比例的較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