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童謠的簡介

  客家童謠是中國民間童謠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國傳統鄉土民間文化的傑出代表,客家童謠以客家話為創作、演唱語言,廣泛傳播於國內及海外客家地區。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客家童謠的相關資訊吧!

  客家童謠的概述

  客家童謠是中國民間童謠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國傳統鄉土民間文化的傑出代表。客家童謠以客家話為創作、演唱語言,廣泛傳播於國內及海外客家地區。

  客家童謠取材於客家地區的日常生活物事,形式多樣、語言活潑、易於上口、貼近生活、變化多端。幾乎所有客家分佈地區都有傳唱客家童謠,各個地區的客家童謠既有相同之處,又各具特色。

  廣西浦城的客家童謠

  《禮記·本論》說:“童謠乃有聲母乳,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深。”廣西合浦客家童謠曾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客家人很小的時候就可感受到客家童謠。小的時候,被家中老人放在一 個竹搖籃中,老人邊搖邊用客家話輕快地念道:“灩艾艾***搖啊搖***,擔塘泥,塘泥崩,打爛毑公***外公***罾。

  毑公騎馬去告狀,毑婆***外婆***攬仔上樹望。望麼西,望荔枝。荔枝跌落井,撿只大燒餅。大燒餅跌落河,撿只水老婆。水老婆跌落江,撿只豬兒無食糠。擔去賣,賣無了,擔轉來炒,炒無熟,打只嗶嗶剝剝。”

  客家童謠句式簡短,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為多,韻腳多變,常用雙句一韻腳,很順口很優美,經老人帶感情的輕吟快念,搖籃中的小孩子很快就能甜甜入睡。

  夏夜的晚上,客家山村竹風陣陣,蛙聲、蟲子聲齊鳴,小孩子們在禾場城樓前,圍坐在一起聽大人們講“阿哥威”的故事***“阿哥威”是一種鳥,整天“哥啊,哥啊”地叫,叫聲悽慘***。故事聽完後,有的小孩子去到附近的田野裡、草叢中捉來螢火蟲,做了一個紙燈籠,把熒火蟲放在燈籠內。熒火蟲在燈籠內一閃一閃地發著幽藍的光,煞是好看。這個時候,小孩子就會情不自禁地念誦起螢火蟲的童謠:

  “螢火蟲,飛融融,飛到荔枝山,撿竹筒,撿竹筒做埋西?織筲箕;織筲箕做埋西?撈黃米;撈黃米做埋西?踏黃餈;踏黃餈做埋西?等阿姨。阿姨哀挪上***在哪裡***?哀天上;般得上***怎麼得上***?風打上;搬得落?風打落。阿姨打發麼西轉?打發黃牛帶仔轉;阿姨打發埋西來?打發黃牛帶仔來。”

  俗話說:“無客不山,無山非客。”在山間生長的客家孩子沒有什麼娛樂可言,尤其在當年山村沒有通電之前,銀月朗照的夜晚不啻是孩子們母性撫慰,孩子們也總是與溫情的東西保天然的的親近。在客家童謠中,很多童謠是以月光起興的:

  “月光光,照地方;馬來等,轎來扛。扛麼人?扛老陳;老陳無哀誇***不在家***,扛阿媽;阿媽愛屙屎,扛大姐;大姐愛炒菜,扛老妹;老妹愛餵雞,扛老弟;老弟會爛叫,扛空轎。扛到荔枝山,有張塘,撿條鯉魚八尺長,阿公講留來做生日,阿毑***奶奶***講留來娶新娘。娶只新娘高天天,煮飯臭火煙,娶只新娘矮墩墩,煮飯香噴噴。”

  廣東惠州的客家童謠

  月光光,照禾黃,

  拗蓮卡,娶新娘。

  娶只新娘矮咄咄***dut***,

  朝朝煮飯香餑餑***but***,

  討個新娘高筒筒,

  朝朝煮飯臭火燶***燒焦***。

  阿妹妹,剁豬菜。

  剁到手,無人愛。

  撿來塞狗庲***洞***。

  缺牙耙,耙豬屎,

  耙到半路撿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