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主要反映了歷史上所發生過的事情,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戚家軍的故事 戚家軍顯神威
明朝辰光,戚繼光的兩個兒子和侯繼高一同到東海來打倭寇。戚繼光的大兒子長得高大魁梧,大家叫他大戚;小兒子長得端莊秀麗,人們叫他小戚。兄弟倆殺敵都很驍勇,倭寇一聽到戚家兄弟的名字,就嚇得發抖。
一天,小戚帶著部分戰船出海巡邏,碰到了一小股倭寇,小戚把紅旗一揮,戰船就像一群梭子魚似的呼呼呼撲了上去,倭寇紛紛敗退。小戚奮勇殺上前去。不一會,其他戰船漸漸落後了。殺呀殺呀,小戚殺到嵊泗洋麵,忽然一陣長筒響,來了大批倭船,把戚家船圍住了,小戚中了奸計。
大戚得到訊息,一邊派人給侯繼高送信,一邊跳上一隻小舢板,飛快地划著木槳木櫓,帶領一部分戚家軍,箭一般趕來。倭寇碰到他,就紛紛落水。大戚殺進包圍圈,跳上小戚的戰船。嘿!大戚和小戚真是兩條打不爛、殺不敗、噹噹響的漢子,這麼多的倭寇,他們一點也不放在眼裡。他們手裡揮舞著兩把寒光閃閃的驅妖劍,遇人頭落,碰船板碎,刀來刀斷,槍來槍折,箭不能人,盾不能擋,直殺得倭寇像爛田裡的癩蛤蟆一樣,咕咕直叫!
倭寇一見硬的不靈,就來軟的。他們洋裡洋氣地朝戚家船打話:“你們,大大地被包圍……抵抗,死啦死啦的,……投降,好來西格……”
不管倭寇怎樣狂喊,大戚小戚就是手不停地殺,殺,殺!
倭寇見軟的也不行,就狗急跳牆,拿出四十九門豬娘炮,轟隆隆,轟隆隆!打了九九八十一炮。戚家船中了炮彈,戚家兄弟也受了重傷,小戚嘴裡淌著血水,屹立船頭,兩眼像電光;大戚咬著嘴脣,捏著利劍,傾聽著大海呼嘯的聲音,一陣震耳的螺號聲從海風中傳來,侯繼高率領的船隊從遠處疾駛而來。就在這時,轟——,又一排炮彈飛來,戚家船被打沉了,戚家兄弟舉著驅妖劍,呼喊著跳下海去。霎時波濤洶湧,風吼海嘯,十丈浪頭像開口獅子,吞沒了九九八十一隻倭寇船。
不久,在一個大霧天,潮急風猛,倭寇又偷偷摸摸來到嵊泗洋麵,隱隱約約地看見船舷左側有無數篷帆影,好像是戚家軍朝他們殺來。倭寇慌了,連忙開炮。轟隆隆,轟隆隆!從三更直打到五更,炮彈打盡了,戚家軍仍然不動。天亮了,大霧散去,倭寇往前仔細一瞧,大吃一驚:“啊——”原來他們打了一夜的竟是一塊篷礁。篷礁附近還有兩座新冒出海面的山頭。這時四面螺號齊鳴,篷帆遮天,倭寇要逃也來不及了,侯繼高在那裡佈下了天羅地網,把倭寇殺得乾乾淨淨。
人們傳說,那篷礁就是戚家船的化身,那兩座高山就是戚家兄弟——嵊泗的大戚島和小戚島。
2: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其祖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的東北***。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貞元間進士,授祕書省校書郎,任左拾遺和左贊善大夫,曾因故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又歷任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他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著名的“新樂府”的倡導者。早期的諷喻詩,有不少篇章能較廣泛尖銳地揭發當時政治上的黑暗現實,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詩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除諷喻詩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著有《白氏長慶集》。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西湖旁邊的幾千畝農田,地皮都乾裂了口,稻禾枯黃,象火燒過一樣。老百姓天天到衙門裡去請求大老爺:趕快放西湖水,救救農田。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爺,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尋歡作樂,卻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百姓們又熙熙攘攘地趕到衙門裡來,要求大老爺放西湖水,有的喊:“青天大老爺,趕快放西湖水,救救農田吧!”有的喊:“大老爺,再不放西湖水,我們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鬧得那位大老爺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親自到衙門口,怒氣衝衝地對百姓說:
“誰說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裡的魚龍就沒有地方棲息啦!”
這時,只見人群中走出一個長著五綹長鬚的老漢,不慌不忙地反問道:“魚龍與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個要緊?”
大老爺一聽,又氣呼呼地說:
“誰說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長了!”
老漢冷冷地一笑,又反問道:
“菱角與稻米相比,哪一種重要?”
大老爺一聽,更加氣急敗壞:
“誰說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對皇上洪福不利!”其實,這位大老爺想說的是對自己的官運不利,怕說得太露骨了,觸犯眾怒,就把當今皇上抬了出來,嚇唬嚇唬老百姓。
誰知那老漢一聽這話,更生氣了,他理直氣壯地反問道:
“皇上與百姓相比,哪一個要緊?假如沒有百姓種稻谷給他吃,做衣服給他穿,他還當得成皇帝嗎?”
周圍的百姓們,聽了大老爺的話,條條無理,早想大罵他一頓;現在聽了這位老漢的話,駁得句句有力,都高興得跳了起來:“他說得對!他說得有理啊!”
大老爺早已氣得渾身發抖:“你,你是哪一個?膽敢當眾頂撞老爺,煽動百姓!”
那老漢又微微一笑,說:“問我哪一個?我就是白居易!”
大老爺一聽,原來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這老頭兒,當今皇上也怕他三分,不好硬頂,連忙打躬作揖地說:“原來是新任的刺史白大人到啦!下官有失遠迎,當面謝罪。請,請到衙內休息一下。”
老百姓聽說這老漢就是白居易,有的還讀過他關心百姓的詩篇,都說:“白居易來做我們的父母官,我們的農田有救了!”
果然,第二天,碧綠綠的西湖水,嘩嘩地流進了附近的農田,乾枯的稻禾,象喝上了甘露,“唰”地一下子直起了腰。百姓們望著嘩嘩的湖水,流進自己的農田,興奮得掉下眼淚來。
後來,白居易又訪問了附近農家,在錢塘門外,修了一條堤,造了一座石涵閘,把湖水貯蓄起來。他又恐怕後代的地方官不瞭解堤壩對人民的利害關係,親自寫了篇《錢塘湖石記》***當時西湖又叫錢塘湖***刻在石碑上,詳細寫明堤壩的用處,以及蓄水、放水和保護堤壩的方法。
百姓都圍攏來看這塊石碑。當看到上面寫著:放一寸湖水能夠灌溉多少頃田時,大家都為白居易深知百姓疾苦,精密設計了這個水利工程,感動得熱淚滾滾。大家紛紛議論,覺得這大老爺不錯,要為他向朝廷請功。白居易一聽到這個訊息,急忙阻止,還沉痛地做了一首詩。
稅重多貧戶,
農飢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
與汝救凶年。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對這一湖水,平時管理得可嚴啦。
有一次,白居易去遊湖。看到南面的湖邊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臺樓閣。白居易就傳問是哪一家造的?當差的回來說:“這是衙內二爺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園!”
白居易就把二爺的老丈人傳來,說:“西湖,是百姓的西湖,你一個人為什麼要佔用?現在,罰你開田一百畝。”
那位二爺的老丈人沒辦法,曉得刺史說一不二,只好僱了一批百姓,挖了一百畝湖泥。
又有一次,白居易從白沙堤上散步回來,看見有人從山上砍了兩株樹,揹回來當柴燒。白居易就對那人說:“山上的樹砍光了,山泥就會流到西湖裡去,積聚起來,那怎麼行?罰你補種十株樹!”
那人就只好到山上去補種了十株樹。從此,再也沒有人敢佔湖造屋,上山砍樹了。這樣,白居易在杭州三年,把西湖整治得水綠山青,使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可是,白居易的所作所為,也得罪了那些魚肉百姓的官吏們。他們把白居易看做眼中釘,偷偷地把他寫的《醉後狂言》等詩篇,加油添醋地送到皇帝面前去告發他。皇帝一看,這還了得,就把他貶到另外地方做官去了。
白居易要離開杭州了,手下傭人把他剩餘的俸錢裝好箱子,準備帶走。白居易看見了,說:“把它存到庫裡吧,今後治理西湖好用!”
白居易要離開杭州了,杭州的老百姓,心裡好不難過。他們打聽好白居易上路的日子,紛紛提了酒壺,託了糕點,站在西湖邊來送別。
百姓們在西湖邊等啊等啊,沒聽到鳴鑼喝道的聲音,也沒看到抬著滿箱金銀、滿筐綢緞的行列,只見白居易從天竺山騎著馬緩緩而來。後面兩個傭人抬著兩塊天竺石跟隨著。一路走來,一路與百姓們話別。百姓們跪著攔住白居易,許多人都哭了。
白居易,心中十分感動。當即在馬上吟了一首詩,大意是說:我在杭州三年,慚愧沒有什麼功績,只不過是脫不了詩人的習氣,做了十多首詩歌,臨走還帶走了兩塊天竺山的石頭,這怕也有傷清白吧!
白居易離開杭州後,杭州百姓一直親切地呼他為“白舍人”。有的人畫了他的像,供在家裡;有的人把他的詩抄寫了貼在牆上。白居易在西湖修的堤,早已經沒了。但是,千百年來,杭州人一直把原來的一條白沙堤,叫做“白公堤”,來紀念這位關心民瘼的詩人!
3: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故事
一次,王羲之吃飯時,用筷子在桌上劃字,把酒杯撞翻了。他就用手指頭蘸***站Zhàn***①著酒寫字,飯都忘了吃啦。他的第七個小兒子王獻之見到哈哈大笑,說爸是個“字瘋子”。他媽聽見了,說道:
“兒呵,只要功夫深,‘泰山頂,高不過腳面兒’②。你爸苦苦下功夫,書法一定會勝過古人的呵。”
這時,王獻之認為自己的字已經寫得很好了,他快活地問道:
“我的字再寫三年也夠好了吧?”
王羲之聽了沒作聲。
媽聽了,搖搖頭說:“遠哩!”
王獻之又問道:“五年行了吧?”
媽還搖搖頭說:“遠哩!”
王獻之氣得跳了起來,問道:“究竟寫多久,才行呀?”
王羲之聽到這裡,站起來,走到視窗,用手指著院心的大水缸說道:“你呀,能寫完這缸水,字兒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
王獻之聽了心裡不服,下決心顯點本領給爸看。他跑進書房,拿起筆來,決心打頭重來,先練基本功。就天天照著爸爸的字練筆劃,只練些橫、豎***述shù***、點、撇***piě***、捺***納nà***。這樣足足寫有兩年,捧來給他爸看。他爸望望又沒作聲。給媽看,媽說道:“唔,有點象鐵劃③了。”
王獻之這番回到書房,天天光練鉤。又足足寫了兩年,捧來給爸看,爸望望沒聲響。給媽看,媽點點頭說道:“有點象銀鉤④吶。”
第五年,王獻之這才開始天天練字,足足寫了一兩年,把字都捧出來給爸看。王羲之拿過來翻了一翻,仍然搖頭嘆氣沒聲響。只是見到字裡面有個“大”字,嫌架勢上緊下鬆⑤,於是在下面點了一點,成為“太”字了。
王獻之又把所寫的字捧給媽看。他媽把字放在桌子上,一張一張三天才看完,最後嘆口氣道:
“我兒寫字兩千日,只這一點象羲之。”
王獻之走近一看,驚傻啦,原來媽媽指的那一點,就是爸爸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點呵!
王獻之這才感到自己的字不行呵。於是煩悶悶地走出門外,在路上低著頭走,心裡有點不舒坦!不覺來到城門口,見到有位老婆婆在烙單餅賣。哈,怪呵!只見她烙好一張餅,就用竹筷挑起,從肩頭往後面撂⑥,一下子就撂進背後的竹匾裡去了。匾裡一張張單餅疊得齊齊整整,有尺把高哩!王獻之看得驚訝***亞yà***極啦,問道:
“老婆婆老婆婆,你連頭都沒回過去望一望,這餅兒,怎麼撂得這樣準呵?”
老婆婆笑笑道:“沒什麼,也不過象王羲之寫字,熟練罷了。”
王獻之一想,對呀,可不是這樣嗎?於是急忙忙跑回家,一頭栽***災zāi***進書房裡,天天安心下苦功練字了。
有一次,王羲之來到書房,悄悄走到王獻之身後,猛然間拔他手裡的筆桿,沒拔動。王羲之大喜,他知道王獻之寫字有了手勁啦,於是悉***希xī***心⑦教導他習字,寫了一本《樂毅論》⑧讓他臨摩。到後來,王獻之完完全全寫光了缸水,也成為我國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啦。人們把他與王羲之合稱為“雙王”,稱王羲之為“大王”,叫王獻之為“小王”。不過“大王”和“小王”寫的字,功夫還是有差距的。
一次,王羲之到京城去,臨走的時候,在牆上寫了幾個字。王獻之等爸走了以後,連忙把牆上的字擦掉,自己照樣寫了幾個字在原來的地方。自己左看右看,認為很不錯了,象得很呢。等到王羲之從京城回來,又經過這兒,見到牆上的字,反覆仔細端詳⑨了一會兒,嘆道:“咳,我臨走的時候,真喝得太醉了,竟然寫出這樣的字來!”
王獻之在一旁聽到,驚得說不出話來,這才不敢驕傲,更加努力地老老實實練字了。
的人還:
1.古代名人讀書故事10個
2.中國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3.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4.中國古代名人的故事
5.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