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動物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精華,字數雖少,可是表達的含義卻十分深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守株待兔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闡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來建立適當的政策與設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認為古代聖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適不適合當前社會。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宋國有個農夫,有天在耕作時,看見一隻兔子跑過來。那隻兔子可能太驚慌了,沒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樹,把脖子撞斷死了,農夫便不勞而獲地得到那隻兔子。

  他想以後如果都可以這樣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於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送上門來。結果從此以後再也沒得到任何一隻兔子,反而讓自己成為全宋國的笑柄。

  所以,用舊法來治理國家,就像這個守兔之人,根本會徒勞無功。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拘泥守成,也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

  2:為虎作倀

  從前,在某一個地方的一個山洞裡,住著一隻凶猛無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為沒有食物充飢,覺得非常難過。於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裡去獵取食物。

  正在這時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遠處有一個人正蹣珊地走來,便猛撲過去,把那個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還不滿足,它抓住那個人的鬼魂不放,非讓它再找一個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讓那人的鬼魂獲得自由。那個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於是,他就給老虎當嚮導,找呀找的,終於遇到第二個人了。這時,那個鬼魂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脫,竟然幫助老虎行凶。他先過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後把那人的帶子解開,衣服脫掉,好讓老虎吃起來更方便。這個幫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倀鬼。後人根據這一傳說,把幫助壞人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稱“為虎作倀”。出處《正字通·聽雨記談》

  3: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有個楚國人沈諸樑,字子高,是葉地縣尹,因此自稱葉公,大家都叫他“葉公子高”。葉公喜歡龍的癖好名揚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劍、鑿刀上雕著龍,家裡的門窗樑柱上也刻著龍,就連牆上都繪著龍的圖案。天界的天龍知道人間有這樣一個好龍成癖的人,十分感動,決定要下凡來走一趟,向葉公表示謝意。

  於是葉公好龍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一天,葉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時間忽然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夢中的葉公被驚醒了。他急忙起來關窗戶,沒想到天龍從窗戶外探進頭來,嚇得葉公魂飛魄散。當他轉身逃進堂屋,又看見一條碩大無比的龍尾橫在面前。

  葉公無處可逃,嚇得面如土色,頓時癱軟,不省人事。天龍瞧著暈倒在地的葉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掃興地飛回天界去了。其實,葉公並不是真的愛龍,只不過是喜歡那種似龍非龍的東西。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歡某事物,而實際上對它怕得要死的人。

  後來,人們用“葉公好龍”這四個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歡某種事物,其實並不是真的喜歡的人或事。

  
的人還:

1.關於動物的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2.關於動物的成語故事

3.動物成語故事大全

4.動物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5.動物名稱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