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歷史的成語故事

  漢語的成語因其具有短小精悍,內涵豐富,表達生動的特點,是漢族人們喜聞樂見也喜歡使用的詞彙。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大煞風景

  唐朝詩人李商隱很有才華,他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他在《雜纂》中列出大煞風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上晒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這些都是當時讓人掃興的事情。

  對於唐朝時期的朝廷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詩人李商隱不能做出什麼決斷性的作用,但是在他撰寫的《雜纂》中列出大煞風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上晒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都是讓人感到掃興的事情,正如朝廷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讓人感覺大煞風景一般。

  篇二:脫穎而出

  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

  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助,毛遂請求跟著去。

  平原君說:“有本事的人,在人群中,就如錐子放在布袋中,尖兒立刻露出來。你在我家已有三年,但我未聽說過你的名字。看來你沒有什麼能耐,還是不要去了。”

  毛遂說:“若我真的能如錐子,放在布袋裡,就會連錐子上面的環也露出,豈止只露出尖兒。”

  後來毛遂就跟著去,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哪想到最後是毛遂在這場戰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生性低調,平時安分守已。但是在重要關頭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從眾多將士中脫穎而出,成功幫助趙國抵制了秦國的攻打。小朋友們在學校也要努力學習、開朗活潑的和大家做朋友,用自己的優秀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篇三:千載難逢

  唐朝時期,憲宗皇帝非常信佛。

  有一次,他準備把一個寺院裡的一塊釋迦牟尼的遺骨弄到宮裡來。

  韓愈當時是刑部侍郎,他覺得唐憲宗這樣做非常不好,於是他上了《諫迎佛骨表》的奏章表示反對。

  唐憲宗看了奏章後惱羞成怒氣得想置韓愈於死地。幸好宰相極力說情最後韓愈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

  後來唐憲宗對前朝的一些不好的政策進行了改革,在國家治理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這時侯韓愈又寫了奏章《潮州刺史謝上表》,恭維憲宗皇帝是個明主,還建議憲宗皇帝到泰山去做封禪大典,以此表明自已認為憲宗皇帝是位傑出帝王的態度。

  韓愈在表中還透露出自已很想參加這樣千載難逢的封禪典禮的心理,失去這樣的機會將會是遺憾終生。

  憲宗皇帝認為韓愈是個敢講敢說的人,後來他又把韓愈調回了京城任吏部侍郎一職。

  故事說完了,後面唐憲宗統治有方,韓愈在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面前進言建議憲宗皇帝到泰山去做封禪大典,並且表達自己很想參加這次盛會。憲宗皇帝認為韓愈是個敢講敢說的人,便調回韓愈在京城任吏部侍郎一職。
 


  看過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