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如流的成語典故

  從善如流的的意思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大家瞭解從善如流的典故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左傳·成公八年》

  欒書,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卿,因屢立軍功,升任中軍元帥。公元前585年,楚國派數萬精銳軍隊進攻鄭國,鄭國不敵向晉國求救。晉景公派欒書率軍前往救鄭,欒書的軍隊剛到鄭國境內,就遇上了楚軍。楚軍見晉軍來勢洶洶,就退兵回國了。

  欒書不想就此撤兵,便去進攻與楚國結盟的蔡國。力量弱小的蔡國見晉國來犯,連忙派使者向楚國求救。楚國本不想與晉國正面交戰,但蔡國來求救,很明顯,此戰已經避無可避了。於是,楚王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帶領軍隊前去救援。

  晉國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準備率軍攻打前來援救的楚軍,欒書同意了。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建議說,楚軍本來已經退回去了,現在又折回來,一定是有備而來的,千萬不可大意。此戰如果我們獲勝了,也只不過是打敗楚軍,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但是如果失敗了,就一定會令人感到恥辱。權衡利弊,這一戰還是不打的好,我們不如收兵回國。欒書覺得他們說得有理,便下令準備撤軍回國。但軍中仍然有很多人想與楚軍決一勝負,又聽說欒書決定撤兵,就跟他說:“其實賢人與多數人的想法是一樣,只要用心去做,事情就能成功。您為什麼不按照多數人的想法去做呢?身為主帥,輔佐您的有11個人,其中只有3個人不主張開戰,說明想打的人還是佔多數的,您為什麼不按多數人的想法行事呢?”欒書回答說:“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大多數。知莊子他們三個是晉國的賢人,他們所提的意見正確,能代表大多數人,我就採納他們的意見。”於是,欒書下令撤兵回國。

  兩年之後,欒書率兵攻佔了蔡國,接著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當時的具體情況以後,建議欒書暫時先不要攻打楚國,而應該去侵襲沈國。欒書覺得他們的建議正確合理,便去攻打沈國,最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人們稱讚他:“能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一樣迅速。”

  從善如流的成語解析

  【注音】cóng shàn rú liú

  【解釋】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聽從別人的意見

  【相近詞】從諫如流、從善若流

  【反義詞】獨斷專行、剛愎自用

  從善如流的成語造句

  1. 老帥表現出的最大特點就是從善如流,用一句更簡單的話說就是,老洪比老李更懂得要攏住人心。

  2. 遼陽當地同志介紹說,在遼陽,在遼寧,無論領導還是群眾,舉賢薦能,珍愛人才,崇尚美德,從善如流,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的風氣,是長期形成的一個傳統。

  3. 愛不是一廂情願,而是兩情相悅,愛不是豐取刻與,而是相濡以沫,愛不是言聽計從,而是從善如流,愛不是疑神疑鬼,而是耦俱無猜。

  4. 人才難得,並非所有的領導人物,都像劉備、孫權這樣思賢若渴,從善如流的。

  5. 要做到總攬而不獨攬、領唱而不獨唱、果斷而不武斷,有從善如流的氣度和聞過則喜的胸襟,善於聽取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做到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人。

  6. 大愛無邊,溫暖無限,洗心滌慮,從善如流,瀟灑似神仙。

  7. 但他有一個最大的長處,凡事愛做自我批評,嚴於責己,寬以待人,知錯就改,從善如流,其偉大人格令人折服

  8. 愛思考的王海波仔細想了想好基友的一番話,當真覺得有道理,果斷決定從善如流。

  9. 當主流民意清晰可見時,相信立法會的多數議員一定會從善如流、玉成其事。

  10. 作為該書作者,王躍文這樣評價陳廷敬: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

  11. 只要我們湘西人敢想敢闖,從善如流,地理環境的局囿,只會讓湘西山光水色更環保美麗;巫鬼文化的神祕,只會吸引更多的遊客觀友來湘西流連忘返。

  12. 建議政府部門將減稅方案公之於眾,廣泛聽取意見,從善如流,擇善而行。

  13. 不管請願背後是單純同舟共濟的情操,還是扭轉不良形象的算計,法國政府迎來即期支票的及時雨,決定從善如流,暫時徵收。

  14.自從他懂事後,他就改過不吝,從善如流,很快改正自身的缺點與不良習慣,完善了自已的個性,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個很出色的領導者。

  15. 愛思考的王海波仔細想了想好基友的一番話,當真覺得有道理,果斷決定從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