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痰是白色
人在感冒咳嗽的時候會咳出痰,但是有時候咳出來的痰的顏色會不一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痰的相關知識,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寒氣
痰是由肺和氣道排出的黏液,其濁而稠者為痰,清而稀者為飲,此皆有形之痰。《景嶽全書·雜病謨·痰飲》認為,《內經》只有積飲之說,本無痰證,痰證之名始於《金匱要略》,痰飲雖曰同類,而實有不同,飲清沏而痰稠濁。飲為水液之屬,凡嘔吐清水及胸腹膨滿,吞酸噯腐,渥渥有聲等水谷不化,停積腸胃即為飲,故由胃內排出之黏涎,亦稱痰飲。痰為津液血氣因病而化生,無處不到,凡五臟之傷,皆能致之,故其中也包括無形之痰。望診所見之痰飲,當指狹義之痰飲,即因咳嗽、嘔吐而排出之黏液。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一說,但痰飲的形成,不獨與脾、肺有關。除了肺失宣降、脾失健運之外,腎陽不足,或腎陰不足,肝失疏洩,三焦不通,心陽不足等,皆能聚溼生痰,再加上寒凝、溼鬱、熱灼、燥結、風擾等六淫因素,便形成了痰或飲。可見望痰飲對辨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熱痰:痰黃黏稠,堅而成塊,因熱邪煎熬津液,灼煉成痰之故。因為心主火熱,故《張氏醫通·諸氣門·痰飲》和《望診遵經·診痰望法提綱》都認為,堅而成塊者是熱痰屬心經,而臨床上多見於肺熱。除黃痰外,其色赤、色黑亦可能屬熱痰。《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心曰熱痰,其色赤,結如膠而堅。”
2.寒痰: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點,或其色青白,因寒主凝滯,且傷陽氣,氣不化津,水溼凝聚而為痰。因為腎屬寒水,故《張氏醫通》與《望診遵經》都認為寒痰屬腎,臨床上除脾腎陽衰而生寒痰外,也多見於風寒束肺。《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腎曰寒痰,其色有黑點,吐出多稀。”
3.風痰:痰色青,清稀而多泡沫,此病在肝經,因肝風挾痰,阻滯氣機,上擾清空,往往伴有支脅滿悶,躁怒眩暈,脈弦面青,胸悶喘急等。若因風邪犯肺,往往伴寒熱身痛,咽癢咳嗽,鼻塞流涕等。在臨床上,外感傷肺,非風寒即風熱,故風痰以在肝經為多見,《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肝曰風痰,其色青,吐出如沫多泡,四肢滿悶,躁怒,……風痰多癱瘓奇症,頭風眩暈,暗風悶亂,或抽搐。”
4.溼痰:咳痰量多,白滑而易咳出,若兼溼熱,其色或黃,或咳吐膿血臭痰。因脾虛不運,水溼不化,聚而成痰,故《望診遵經·診痰望法提綱》曰:“滑而易出者,溼痰屬脾。”《症因脈治·外感痰證》認為,溼痰之因,或坐臥卑溼,或衝風冒雨,則溼氣襲人,內與身中之水液,交凝積聚。可見外感溼邪或溼熱,蘊結上蒸於肺,亦可成溼痰。《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脾曰溼痰,其色黃,滑而易出,多倦怠軟弱喜臥,腹脹食滯,脈必緩。或挾虛、挾食、挾暑、挾驚,各宜從脾分治。”
5.燥痰:痰少而黏,難於咳出,或痰中帶血絲,或咯出如米粒而色白,或有少量泡沫痰,甚者乾咳無痰。此因陰虛肺燥,或秋燥傷肺,故《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肺曰燥痰,其色白,咯出如米粒,多喘促寒熱,悲愁,脈必澀。”臨床上當分外感燥邪,和內傷陰虛。《雜病源流犀燭》又有“鬱痰”之說,亦稠黏難咯,伴有毛焦,咽乾,口燥,咳嗽喘促,色白如枯骨,乃火痰鬱於心肺間,久則凝滯胸膈。
6.老痰:吐痰形如敗絮,色如煤炲,或黏稠如膠,皆為老痰。《望診遵經·診痰望法提綱》曰:“老痰膠。”“形如敗絮,色如煤焓者,悉老痰之容。”《張氏醫通·諸氣門·痰飲》認為“老痰”積於胸膈作痞,亦可流滯於經絡四肢。《丹溪心法·痰十三》認為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是老痰。也有人認為老痰即鬱痰,由火邪薰於上焦,肺氣被鬱,津液凝而成痰,積久膠固而得名。《醫學入門·卷九》認為燥痰日久亦成老痰。二說可並行不悖,總之,年深日久之頑痰即屬老痰。
白痰代表肺或支氣管有濾過性病毒感染,或過敏等引起,其痰是白色的。只要個人免疫力夠強,病毒感染多是自限性,亦即七天內會自己死亡,所以一般不需吃藥就會好。不過最怕的就是這段時間,引起繼發性細菌性感染,這時痰就會變成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