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隆老爹讀後感

  米隆老爹是一個擁有民族大義草根英雄。讀者對此的評價是什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米隆老爹》從生者的回憶轉入正題,先提出普軍官兵屢遭夜襲的奇案,後回敘米隆老爹的英雄事蹟。回敘又先由米隆老爹自述,再以第三人稱描述,把一個簡短的故事寫得迴環多姿。

  一個60歲的老伯伯竟能殺掉16個年輕力壯的德國兵。米隆老爹的“助手”是誰?他的“助手”就是他的那一顆愛國的心。

  當米隆老爹被捕後,米隆老爹在敵人審判時竟然面不改色地坦承了自己殺人的事實。

  當德國軍官讓他做一件事,可以從寬處罰他時,米隆老爹不但不答應,反而往德國軍官的臉上吐了口唾沫。這樣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真是我們心中當之無愧的英雄!

  米隆老爹,我們不會忘記你的!

  篇二

  他高昂著頭,接受審判。不要求憐憫,不需要寬容,法國一個普通鄉村的普通農民--米隆老爹,展現出了他的血性、剛強,以及殘忍。

  戰爭,對於像他一樣的普通人來說,起初並沒有刻骨銘心的概念。作為一個淪陷區的農民,他不願、也不能憑個人之力,改變戰爭的結果。他同所有普通人一樣,擔憂的只是個人的利益,而非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只是,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心中的某一個角落,懷著對佔領他們村莊的敵人--普魯士人的刻骨仇恨。因為,他的兒子和他的父親,就死於這場即將被載入史冊的普法戰爭。

  一天晚上,或許是命運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上天給了他一個復仇的機會。他抓住了--也抓住了死神。

  他將意想不到的夢魘帶給了12個普魯士士兵。這12個可憐的人啊,才以為自己逃脫了戰爭與死亡的陰霾,卻不料折翼於一個農民之手。若說無辜,他們豈不也遭了飛來遭禍?他們替整個民族、甚至是替這場戰爭負罪。這不是他們能夠承擔的。於是,他們死了。

  “兩個對十二個。我們兩清了。”這是米隆老爹死前的話。相信很多人讀到這裡,內心會情不自禁地叫起好來吧?畢竟,在戰爭中的居民,又有幾個能像他一樣,依舊挺直了脊樑,去倡導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不禁開始佩服莫泊桑了。他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引誘讀者沉迷的假象。

  讀者心中都希望著,米隆老爹的確是一個肩負民族大義的普通的英雄。

  可惜,他不是。

  他只是一個痛失老父和愛子的普通人,選擇了一種極端的發洩和復仇方式,他不幸與戰爭糾纏在了一起。如此這般,他成了“英雄”。試想,如果米隆老爹不是法國人,而是普魯士農村的農民,因為血海深仇而殺害了12個法國士兵,這整篇小說也全部換一個視角--完全站在普魯士士兵的立場,那麼,我們讀者會站在哪一邊呢?

  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處了。

  總之,看完《米隆老爹》,心中緩緩浮上的,除了對作者的敬佩,還有一絲隱隱然的同情和憐憫。只不過,一部分賦與了米隆老爹,另一半卻給了那12個士兵。

  可再細細一想,作者想要引導我們去思考,莫非正是這樣一種矛盾與莫名--這世上沒有對和錯,受害者一轉眼間就成了殺人犯,而侵略者也會成為死去的普通人。

  這,或許就是這篇小說所帶給我們的啟示吧!

  篇三

  小說主要寫了米隆老爹曾有的一點財產在普法戰爭時被普魯士的士兵奪走了,最重要的是普魯士兵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和小兒子,為此他要殺16個普魯士兵為他們報仇,他穿著死了的士兵的軍裝,攔截過路的落單的士兵,使他們一個一個死在自己的手中,但最後被人舉報,把真-相告訴了普魯士兵的團長,最後在查明時,米隆老爹自己很爽快地回答了團長的問題,並且爽快地承認了是自己殺的普魯士兵,這使他的家人以及那團長目瞪口呆,最後他被槍決在自家的葡萄藤下。

  文中的米隆老爹是一個愛國之情很強的人,最後他是在微笑下被槍決的,我想只是因為他自己的心願完成了,家中畢竟還有長子,他沒有了其他的心願,是自己甘願死去的。米隆老爹有著屬於自己的靈魂,因為他沒有投靠殺自己親人,破壞自己的國家的人,也許他在那時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