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蛙讀後感

  《蛙》描述的是姑姑—萬心由一名助產士最後成為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的鬥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說起來有點兒慚愧,今早讀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書籍。就是這樣一本不算厚的書本,卻也整整2個星期有餘。

  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的普通婦產科女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而記敘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麼也不會和婦產科醫生聯絡到一塊兒去的。但莫言取這麼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後,被無數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後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裡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雷厲風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行著國家政策,忠實於黨的方針戰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姑姑”強行讓張拳的老婆、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所以,我也時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沒有錯,她在晚年時的內疚、失眠,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輕女的農村人,是“計劃生育”方針的制定者,還是執著的、不講情面的姑姑本身?還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摻雜其中。而可憐的“姑姑”,卻顯然是錯生了一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國家政策和家族利益衝突對立的代罪羊和犧牲品。沒錯,她的選擇是“反政策”的,但誰又能說政策本身不是呢,誰又能說明知這個政策還懷著僥倖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篇二

  前些日子,爸爸從六合帶回一本小說,小說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麼值得看的?我們農村裡青蛙多得是,可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是。

  《蛙》描述的是姑姑—萬心由一名助產士最後成為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的鬥爭。結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後,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彷彿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記得四年前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也有同樣的遭遇,媽媽因超生而東躲西-藏。我從小就一直待在媽媽身邊,從未離開過她的懷抱,我整天以淚洗面,後來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回來幫我掛了十天水。後來聽大人們說弟弟沒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媽媽回來以後我一點沒怪她,相反,我覺得媽媽是偉大的勇敢的!

  媽媽是幸運的,書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顧她的生命沒有輕易離去。媽媽回來時明顯瘦了許多,她看見別人的孩子總要抱一抱,我知道媽媽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當這時我就心如刀割。2009年一個新生命降臨在我家,這個家又充滿了朝氣!

  篇三

  昨晚,“拼夜”,看到晚上3點半,在寶寶哼哼唧唧、翻來覆去中,我看完了《蛙》!

  一開始我真的覺得挺好看的,所以才會堅持看下去。看到姑姑的執著,心裡既是敬佩又是難以理解,這麼堅持的一個人,堅持是不是意味著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個床上拿了本書抹著眼淚,有點傻勁。可是我真的傷心的哭了,你說一個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個孩子而已,而那個孩子已經在肚子裡5、6個月了,都成形了呀,卻要被硬是拿出來,扼殺掉,悲劇的是,連王仁美一同去了,多麼美好的生命,在當時的政策和醫術下,就這樣走掉了。真心心痛。這時候,還真恨那個姑姑啊。最不理解的是,我覺得書中的小跑對王仁美,並沒有王仁美那麼愛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後,用一種懷念、思念來想念他的好。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獅子後,被小獅子“盪漾起伏”的胸給征服了。王仁美是天真、沒有心眼的。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許在這一點上小獅子跟貼合他。

  結果,到了晚年,姑姑開始“懺悔”了,毀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種迷信的方式、瘋傻的行為來彌補自己當年幾近瘋狂的舉動。國家是要感謝她的,她是為國家奔波前後的、她心裡只有國家這一個政策。可晚年,她還是懺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輕時,她是“大我”,晚年了,她迴歸了“小我”。這是多麼矛盾的一對結合,以至於她內心的糾結把她整得有點痴了。

  書中還有一些“痴傻”之人,痴傻之人自有可敬之處,他們的感情更為單一、純潔,目標更為明確。作為一個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猶豫的、有退縮的、有點自私的。可是他們沒有,所以我遠遠的敬重他們,卻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