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為什麼失敗
張士誠***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1] ***,原名張九四。元末位於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張士誠失敗的原因
元末鹽梟了?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張士誠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雙方打來打去,誰也不能打敗誰。直到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一舉消滅了陳友諒,同時又擊潰了張士誠的軍隊,最終朱元璋舉得了勝利。優柔寡斷、斤斤計較的性格是的主要原因。
張士誠跟元朝的關係疏近疏遠,時而叛變了,時而又投降了,這跟他的出身和經歷有關。歷史學家評價他“沒有主見,生性遲鈍,比較怕事。江湖兄弟做錯事情了也不忍心指責,賞罰不分。”朱元璋在得到天下之後,跟君臣討論經驗,對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性格都進行了剖析,他們認為張士誠顧慮多,遇事總是斤斤計較,而陳友諒則野心慾望極大。
所以,朱元璋斷定先攻打陳友諒,張士誠會選擇袖手旁觀,如果是先打張士誠,那陳友諒肯定會傾巢而出。後來事實證明朱元璋的判斷是正確的,朱元璋對張士誠性格的判斷十分準確。張士誠投降元朝,也有他的私心。在此後的幾年裡,他打著官方的招牌,不斷進行侵略,擁地達到二千多裡。
1363年,朱元璋擊潰了陳友諒,再順勢劍指江浙,張士誠也只能選擇自保。1367年,朱元璋大軍包圍平江城,張士誠拒絕投降。經過十個月的奮戰,朱元璋大軍攻破平江城,張士誠成了俘虜,被押往應天府。之後,因為張士誠拒絕問話以及不進飲食,朱元璋一怒之後下令將他打死。
沈萬三與張士誠的關係
沈萬三與張士誠是一個時期的人物,他們生活的時期都是從元末過渡到明朝的階段,但是不同的是沈萬三成為了明朝時期的富商,擁有著富可敵國、取之不盡的財富。而張士誠卻因為惹怒了朱元璋而被殺死,沒有活到明朝的鼎盛時期。其實沈萬三與張士誠之間還有著一定的關係,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沈萬三與張士誠之間的關係還要從元末開始說起,張士誠本來是起義軍的首領,他們活躍在江浙一代,據說在元末時期,張士誠是所有起義首領中最為富有的人,他的身上也具有很強的能力,所以在十八條扁擔起義之後,就成立了自己的政權,並且聲稱自己是誠王。而那個時候沈萬三也在蘇浙地區經營著生意,他的生意重心就設在蘇州地區,而張士誠起義的時候,他曾經用金錢的方式支援過他,在成功之後張士誠還為他設立了石碑編寫了傳記。
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在張士誠建立政權之後也開始支援沈萬三的生意。然而在朱元璋得取了權力之後,張士誠的政權也就立即瓦解了。然而在民間傳說中沈萬三和張士誠的結局是沒有什麼差別的,他們都是因為得罪了朱元璋,之後張士誠被人直接殺死,而沈萬三落得個流放的下場,最終也因此而離開人世,所以說他們的人生還是比較相似的,儘管有人認為沈萬三的故事只是傳說而已,但是民間還是有許多人相信這種說法。
張士誠起義的過程
張士誠起義,又稱“十八條扁擔起義”。“十八條扁擔”指的是張士誠、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兄弟四人及李伯升等十四人,“扁擔”是他們起義時用的武器。元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的一天晚上,他們十八人揭竿而起,用扁擔打死一直欺負他們的鹽警邱義,後又衝進當地大戶家中,開倉放糧分錢。“十八條扁擔”的義舉感動了受苦多年的鹽丁,他們推舉張士誠為主,一起起兵反元,義軍不久攻下泰州、高郵,張士誠在高郵建立政權,以周為國號,天佑為年號,自稱誠王。
張士誠起義不久,元朝宰相脫脫便親率百萬大軍南下征討。危亡之際,張士誠得遇天助,元朝此時走了一招臭棋,把脫脫捉拿回京殺害,沒有了主帥的元軍也沒有了戰鬥力,張士誠遂得以轉危為安。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張士誠此後向南發展,控制了江蘇東部和浙江大部,張士誠改以蘇州為都,自稱吳王。此時他據有天下最富庶的地區,是當時最富有的起義軍。
此時在他的西邊,同是起義軍的朱元璋和陳友諒正打得火熱,張士誠無論選擇幫誰,他都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張士誠選擇了“坐山觀虎鬥”,他真的是一直在觀,直到朱元璋解決掉陳友諒,他才若有所悟。只是,此時的局勢已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張士誠兵敗後被送到南京,當夜自縊而死。至此,轟轟烈烈的張士誠起義也落下了帷幕。
張士誠後代是誰
張士誠是元末義軍將領和地方割劇勢力領袖,最後敗死於朱元璋之手。羅貫中、施耐庵都曾是他的手下幕僚。因為深感民眾疾苦,對百姓愛護有加,所以張士誠在民間享有很高的威望。張士誠死後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和祭祀活動,連今天蘇州“掛天燈”的習俗都源於對他的紀念。關於張士誠後代的說法很多,但歷史的真實已無從深考。
認宗張士誠的事很早就有,據考證清末狀元張謇還曾回蘇州姜堰市尋親認祖,但終未果。當今關於張士誠後代的說法認同比較多的是,姜堰城北村村民吳大元家中有一塊神祕張姓祖宗牌位,並留有“生死吳,死姓張”的祖訓,由此推斷為張士誠後人。關於吳姓改張姓有兩種判斷,一是張士誠被追殺時,他的子女逃亡到張的吳氏妃子家中,遂隨其舅姓吳,另一是張士誠本稱吳王,所以後人姓吳。還有蘇州府實秋老先生的講述也頗有趣,說是祖上流傳,張士誠唯一兒子逃亡中,提“張府”燈籠,受盤查,慌張中蓋上“張”字,只留下另一個“府”字,所以謊報自己姓府,後來家裡也一直就沿用了這個姓氏。
不管怎麼說,有這麼多有關張士誠後代的故事,有這麼人希望是張氏後人,說明百姓對仗義為民者的擁戴。著名武俠小說家梁羽生還由此還演繹了《萍蹤俠影》的故事,說張士誠的孫子是張宗周,重孫則是風流俊秀的大英雄張丹楓。
猜你感興趣:
- 張士誠為什麼失敗
- 創業投資公司管理制度
- 初一開學的優秀作文
- 不反彈的快速減肥方法
- 豆腐的營養功效及副作用
- 白色毛呢大衣怎麼洗
- 南京生育保險有什麼政策
- 金鐘國宋智孝下車原因真相_為什麼退出RM
- 剛進初中的自我介紹
- 香菇夏栽的技術要點
- 電腦系統啟動速度慢的原因
- 各種動物卡通畫
- 努力拼搏夢想黑板報內容
- 關於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 小狗和小兔的童話故事
- 初二人教版歷史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拓展教案
- 雞年寶寶取名方法及有寓意的名字
- 勇敢面對挫折名言
- 晚安心語正能量積極向上大全
- 衝刺高考的勵志標語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