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公孫瓚為什麼失敗
公孫瓚是東漢名將之一,年輕時就驍勇善戰。但也有失敗的時候,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公孫瓚從小便是優越家庭,即使是母親的地位卑賤,也最終當了個郡中小吏。而且他為人正直,聰明伶俐,對人也是禮讓三分。最終也是獲得了涿郡劉太守的賞識,最終還抱得美人歸,得到了劉太守的女兒。不斷的發展壯大,最終做到了中郎將,並且勇猛善戰,一步一步的對抗這北方遊牧民族,戰績輝煌在邊疆也是赫赫有名。
正是由於公孫瓚過於好戰,是導致其最終失敗的一大因素。眾所周知,軍事上的失敗必然有政治、經濟原因的主導,政治上,首先,袁紹集團雖說不上政通人和,但是人才眾多,有許攸,田豐等謀士為他出謀劃策,而公孫瓚周圍大多為武將。所以在計謀方面輸於袁紹太多,公孫瓚單憑一介猛夫之力,根本沒法和袁紹抗衡。
再者,袁紹家族四世三公,擁有很強悍的政治號召力和行為影響,在袁孫征戰之中,輿論大都會指向公孫瓚,所謂師出無名;公孫瓚的策略不是很到位,雖然他和袁術等大將為同盟,但是盟友幾乎是幫不到他的忙。反過來看袁紹,即使當時只有曹操一個盟友,卻給了公孫瓚很多的壓力。
最後是經濟,袁紹當時是在冀州,是當時東漢人口最多,經濟也是很繁華,經濟最繁華的富豪之地,而公孫瓚的幽州是在內蒙一帶的山西,人口少環境也不利,資源更是不夠,這也一方面的降低了公孫瓚的軍隊戰鬥力。這次戰役是公孫瓚一生中最大的失敗之處,也是這次戰役,最終使得公孫瓚死在了袁紹手中。
三國公孫瓚簡介
公孫瓚死於199年,字伯珪,遼西令支***河北遷安***人,他的長相異常瀟灑,帥氣,五官精美且聲音洪亮,聰明伶俐而且從小家庭條件優越,但是由於家裡母親地位卑賤,結果只是當了個郡中小吏。直到後來得到了涿郡劉太守的賞識,將自己的女兒許配了給公孫瓚,公孫瓚才算是時來運轉得以展現自己的才華。
公孫瓚工作勤懇認真,一路做到了中郎將,帶領軍隊勇猛的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百戰百勝,威震邊疆。由於他過於好戰,最後和主張和平為主的上司劉虞不和,兩個人矛盾連連,最後竟然在一起互相攻打,公孫瓚得勝殺死劉虞後,銳氣不如從前,對部下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百倍,導致自己連連敗退,最終被袁紹打敗,然後殺掉妻兒,自己也自殺身亡,勢力被袁紹吞併。
公孫瓚打的勝仗頗多,歷史評價也是很高,魏攸對他讚不絕口:“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王勃也是對他讚賞有加寫下了“區區公路,欲據列郡之尊;瑣瑣伯珪,謂保易京之業”。范曄卻不太認同公孫瓚這個人,認為其凶殘無比:“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可見公孫瓚的曲折人生。
《三國演義》中,劉備對公孫瓚如兄長和恩人一般,劉備投靠公孫瓚的時候,因為公孫瓚和劉備有學友之誼,所以在討伐黃巾軍的時候起用了劉備,讓劉備有機會建立功績,使其駐守平原。可見公孫瓚也是個重情義的熱血男兒。
公孫瓚的部下
公孫瓚是東漢末年割據北方的重要人物,字伯珪,出身貴族,娶了當地劉太守的女兒候氏為妻,為人英勇善戰,自己組建了一個善於騎射的一個輕騎,都騎著白色的馬,所以人稱白馬將軍。擁有軍兵數十萬,聲震塞北。
公孫瓚的部下中有很多和公孫瓚一樣英勇的熱血男兒,如公孫範、白馬義從、劉備、趙雲和一些公孫氏族的子弟都曾長期甚至一生追隨公孫瓚。
公孫範是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瓚最初起兵攻打袁紹的時候,公孫瓚是袁紹最懼怕的敵人,所以袁紹將自己的渤海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範企圖巴結公孫範,但是公孫範帶著渤海的士兵去投奔公孫瓚去了,這大大地強盛了公孫瓚的實力。此人在後來和公孫瓚在與袁紹的界橋之戰中和和公孫瓚一起敗走。
白馬義從是公孫瓚早期自己組建的一支小部隊,該隊伍中的人都善於騎射,因為公孫瓚在多次的戰隊中深深瞭解到一支精銳騎兵可以發揮的巨大威力,加上公孫瓚本身特別喜愛白色的馬,所以白馬義從便統一騎乘白馬,並且為了表達部隊的忠心,白馬義從的隊員都會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為證!”
在三國的歷史上,白馬義從就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三國的長空,留下過短暫的輝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實力強大在射程上佔有很大的優勢。這支曾將讓匈奴人聞風而逃的輕騎被譽為東漢第一輕騎,不過最終白馬義從被鞠義的八百先登所破,輝煌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