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咸水湖

鹹水湖是指湖水含鹽量較高的湖泊***一般以1%以上為鹹水湖***。通常是湖水不排出或排出不暢,蒸發造成湖水鹽分富集形成的,故多形成於乾燥的內流區。中國境內的鹹水湖有青海湖、色林措、納木錯等。下面就由小編介紹中國最大的鹹水湖。

  中國最大的鹹水湖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鹹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的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面積持續8年增大。2014年10月20日9時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側出現“龍吸水”壯觀場景。

  基本概況

  按地球膨脹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推斷,地球以前直徑很小,鹹冰水掩蓋陸地,經歷冰河時期。隨著地球膨脹,地殼分裂,陸地和海底形成,並受更強烈的太陽光線,大量冰川融化,液態鹹水流入海床,同時,雲層出現。被托起的陸地中的凹地本來陳留海水,但大部分被雨水河流沖洗、稀釋,淡水湖由此形成。然而,在環境相對封閉的內陸大凹地中的海水,還部分保留著歷史的本色。

  形成概說

  鹹水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兩點:***1***乾旱或半乾旱的氣候。在乾旱或半乾旱的氣候條件下,湖泊的蒸發量往往超過湖泊的補給量,湖水不斷濃縮,含鹽量日漸增加,使水中各種元素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的狀態,在湖濱和湖底形成了各種不同鹽類的沉積礦床。例如海拔2600~3200米的柴達木盆地,深居內陸,四周為綿延的山脈所屏障,又常年在中緯度西風環流影響之下,水汽的輸送量和降水量都很稀少,空氣乾燥,是一個典型的內陸荒漠盆地。位於盆地東北緣的茶卡鹽池,年降水量約210毫米,盆地中心的察爾汗鹽湖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這裡的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這樣的氣候條件,對於鹽湖的形成顯然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在盆地內部分佈了眾多的鹽湖。氣候如極度乾燥,終年無雨,或者降水稀少,亦是不利於鹽湖的形成。例如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內部,沙丘綿亙,地表無徑流產生,鹽類呈分散狀態,這些地區就難以形成鹹水湖。***2***封閉的地形和一定的鹽分與水量的補給。封閉的地形使流域內的徑流向湖泊彙集,湖水不致外洩,鹽分通過徑流源源不斷地從流域內向湖泊輸送。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湖水越來越鹹,鹽分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鹹水湖。在鹹水湖地區,常常可以看到環湖有一圈圈銀白色的鹽帶,宛若戴在鹽湖上的美麗項圈。這種自然現象,是鹽類物質自流域向鹽湖遷移的一個有力的證據。因為溶解於水體中的各種鹽類從流域向鹽湖的遷移過程中,水分逐漸蒸發,濃度不斷增大,一旦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就會產生沉澱作用。但是由於各種鹽類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呈現出一定的沉澱順序,從物質來源的上游到鹽湖之間,各種鹽類沉積物有明顯的環帶狀分佈規律。例如在崑崙山北麓的一些鹽湖地區,靠近山區的地段為硼鹽帶,近湖地段為芒硝帶,湖內則沉積有食鹽和光鹵石。鹹水湖不僅可以形成於大陸,也可由海灣演變而成。浩瀚無垠的海洋,每升水中的平均含鹽量為35克。如果海灣因沿岸帶沙壩的逐漸發展、擴大而與海洋隔離,成為封閉狀態,兼之氣候乾燥炎熱,水體在強烈地蒸發作用下,鹽度將不斷增高,最後也會形成鹹水湖,產生各種鹽類沉積。這種由海灣演變而成的鹽湖,稱為海成鹹水湖。中國近代的鹽湖,均屬於大陸鹹水湖。以中國最大的鄱陽湖、洞庭湖為例,江西和湖南的許多大河都流到這裡,通過這兩個大湖,最後湖水又都流入長江。因此鄱陽湖、洞庭湖等大湖都是淡水湖。在大草原和荒漠地帶,由於降水少,蒸發又強,地勢平坦,排水不暢,往往鹹水湖分佈較多,如中國青海省柴達木盆地中的察爾汗鹽池、茶卡鹽池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鹽湖,或者地下水把古代沉積的鹽溶解之後帶人湖裡等原因造成的。鹹水湖的水雖然不可飲用,但是它豐富多樣的鹽類,如食鹽、鎂鹽、蘇打、硫酸鈉、鉀鹽、石膏、硼砂等,都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形成原因青海湖的構造斷陷湖,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洩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尕海、耳海,後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

  境域變化由於外洩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幹,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鹹水湖。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里,唐代為400公里,清乾隆時減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20公里處有古湖堤遺址;距湖東岸25公里處的察漢城***建於漢代***,原在湖濱。東西兩邊已分別退縮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約100米。青海湖呈橢圓形,周長300餘公里。1908年,俄國人柯茲洛夫推測當時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積為4800平方公里;上世紀50年代的測繪資料顯示,青海湖湖水面積為4568多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圖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積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積為4282平方公里,2000年,通過遙感衛星資料分析,青海湖的面積是4256.04多平方公里。2013年8月,青海湖湖區面積為4337.48平方千米。湖水容積739億立方米,最長約104公里,最寬約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礦化度12.32克/升,含鹽量1.25%。

  流域特徵

  地理環境青海湖長105公里,寬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和鹹水湖,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位於東經99°36′~100°16′之間,北緯36°32′~37°15′之間。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大通山,東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間。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離西寧約200公里。湖區有大小河流近30條。湖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名尕海,面積48平方公里,系鹹水;一名耳海,面積8平方公里,為淡水。

  氣候特徵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乾溼季分明。 光照湖區全年日照時數大部分都在3000小時以上,較青海以東同緯度地區高出700小時左右;年日照百分率達68~69%。年輻射總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釐米·年,較同緯度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釐米·年。氣溫湖區東部和南部氣溫稍高,年均溫在1.1~0.3℃之間;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溫在-0.8~0.6℃之間,平均最高氣溫6.7~8.7℃之間,平均最低氣溫-6.7~4.9℃之間,極端最高氣溫25℃和24.4℃,極端最低氣溫-31~-33.4℃。水分湖區全年降水量偏少。但東部和南部稍高於北部和西部,東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發量達1502毫米,蒸發量遠遠超過降水量。湖區降水量季節變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熱同季。大風和沙暴湖區大風、沙暴日數是全省較多的地區之一。每年2~4月,午後至傍晚多出現大風,且盛行西北風。以剛察為例。大風***≥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間,最多3月份達19天之多。沙暴歷年平均為14天。重點保護區布哈河口——鳥島區多西北風,最大風力達9~10級。由於湖區海拔高,湖西風多,高空氣影響極大,全年多在西風控制之下。冬春風速最大,夏秋季較小。在風力作用下,一般波浪為2~3級,最大為7~8級,全年波浪6級以上的日數為40天左右。水溫青海湖的水溫隨季節而變化。夏季湖水溫度有明顯的正溫層現象,8月份最高達22.3℃,平均為16℃;水的下層溫度較低,平均水溫為9.5℃,最低為6℃。秋季因湖區多風而發生湖水攪動,使水溫分層溫度現象基本消失,

  冬季湖面結冰,湖水溫度出現逆溫層現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層溫度-0.9℃,底層水溫3.3℃。春季解凍後,湖水錶層水溫又開始上升,逐漸又恢復到夏、季的水溫。冰情青海湖因含少量有無機鹽類,湖水凍結的溫度比0℃稍低。每年從11月中旬開始,湖區氣溫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氣溫為最低,全湖形成穩定的冰蓋,封冰期年平均為108~116天,最短為76天,最長138天。冰厚度一般為40釐米,最大冰厚90釐米。封冰後,冰面平坦,由於猛烈狂風,往往出現裂縫和溝隙。在冬時來觀賞湖光山色,滿目皆白,銀光閃閃。3月中旬,冰蓋破裂,湖面出現浮冰,在風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飄至岸邊,最大冰山體積約10立方米,4月中旬後,湖內冰塊完全消融。[4] 湖水水系青海湖水補給來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餘條,呈明顯的不對稱分佈。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積大,支流多;湖東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積少。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條河,發源於祁連山支脈的阿木尼尼庫山,長約300公里,幹流長92公里,支流有幾十條,較大支流有10多條,下游河面寬約50~100米,深達1~3米,PH8~8.2。流域面積16570平方公里,約佔湖區各河流流域面各1/2。年徑流量11.2億立方米,佔入湖徑流60%。

  青海湖湖水青海湖每年獲得徑流補給入湖的河流有40餘條,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烏哈阿蘭河和哈爾蓋河,這4條大河的年徑流量達16.12億立方米,佔入湖徑流量的86%。是魚類迴游產卵和鳥類較集中地區。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補給13.35億立方米,降水補給15.57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4.01億立方米,總補給為34.93億立方米,湖區風大蒸發快,每年湖水蒸發量39.3億立方米,年均損4.37億立方米。  資源概況

  鳥類資源至2014年8月青海鳥種記錄增加至222種,[8-9] 分屬14目35科,總數在16萬隻以上,其中斑頭雁2.13餘萬隻、棕頭鷗4.5萬餘隻、魚鷗8.74萬餘隻、鸕鶿1.12萬餘隻。此外有鳳頭潛鴨、赤麻鴨、普通秋沙鴨、鵲鴨、白眼鴨、斑嘴鴨、針尾鴨、大天鵝、蓑羽鶴、黑頸鶴等。

  魚類資源湖中盛產全國五大名魚之一——青海裸鯉***俗稱湟魚***和硬刺條鰍、隆頭條鰍。青海裸鯉平均年產量為5165噸,1949~1985年共生產裸鯉191180噸,隨著時間推移,資源衰退,裸鯉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裸鯉每年6~7月迴游源流河中產卵,為食魚鳥提供豐富食物條件。1964年國家將青海湖列為保護物件,青海裸鯉列為國家重要名貴水生經濟動物。

  湖內島嶼

  海心山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公里,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長2.3公里,寬0.8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岩、片麻岩組成,島東緣有一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著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10] 海西皮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與鳥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柱形的岩石屹立於湖中,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上。沙島於湖東北,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為半島,並圍成33平方公里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三塊石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是由7塊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高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公里,距鳥島、海心山20公里。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鳥島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湧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中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地點。

  社會經濟

  人口概況2004年青海湖流域總人口數為8.56萬。其中,農牧戶總數1.38萬戶,人口7.09萬;牧業戶1.26萬戶。人口6.50萬。農業戶***含半農半牧戶***0.12萬戶,人口0.59萬。陸地人口平均密度3.4人每平方公里。湖區屬多民族居住地區,有藏族、漢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滿族等12個民族。其中藏族人數最多,約佔人口總數的68.61%,是湖區的主要民族。

  農業青海湖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生產也有著廣闊的前景。當地人民在優先發展牧業的同時,還有計劃地開墾飼草飼料基地,辦起了國營農場,發展以油料、飼料為主的農作物生產,並且在昔日荒涼的寂寞的草原,相繼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興城鎮,接著還辦起了一批工廠、礦山,其中有煤、建材、機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畜牧業

  青海湖邊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裡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展畜牧業和農業有著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裡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地。青海湖一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古代名著《詩經》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以後,隋唐時代,這裡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而著稱。

  交通青海湖的南北兩岸曾是絲綢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109國道在青海湖南部自東向西橫穿湖區,315國道則從青海湖北部穿越湖區。此外湖區還有相當數量的低等級公路及各種簡易公路遍及各鄉鎮,形成了可通達湖區各處的公路交通網。

  文化傳統

  歷史傳說1000多年前,唐蕃聯姻,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臨美麗的青海湖行前,唐王賜給她能夠照出家鄉景象的日月寶鏡。途中,公主思念起家鄉,便拿出日月寶鏡,果然看見了久違的家鄉長安。她淚如泉湧。然而,公主突然記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決然的將日月寶鏡扔出手去,沒想到那寶鏡落地時閃出一道金光,變成了青海湖。還有的說,是當年東海龍王最小的兒子引來一百零八條湖水,匯成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了西海龍王。還有說是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被二郎神追趕到這裡,二郎神非常口渴,就發現了這個神湖。

  西王母

  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為中國古代崑崙神話中的重要人物,傳說青海湖是其最大的瑤池,每年農曆六月六西王母會在此設蟠桃盛會,宴請各路神仙。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內設有王母娘娘雕像屹立於青海湖畔,供遊客瞻仰。

  水怪“海怪”在環湖土著牧民中流傳了幾百年。清乾隆初年編修的《西寧府新志》中具體記載稱有:“青海住牧蒙古,見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質黑文,毛雜赤綠,躍浪騰波,迅如驚鵲,近岸見人,即潛入水中,不知其為何獸也”。水怪的出現地點都是在海星山與湖的東岸之間,曾目擊湖中怪物者尚有數十人,據稱其特徵是:形體較大,顏色呈黑黃色。[15]

  祭祀活動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傳統。蒙古族人原來信仰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尤其認為天是至

  祭祀青海湖高無上的神。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風俗,清代以來對青海湖的祭祀活動更具規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與此同時,環湖地區的藏族人也參加了這項祭祀活動。青海湖祭海,不僅是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一種民俗活動,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其間包含著眾多民風民俗,同時表達了人們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望。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環湖比賽賽事介紹

  青海湖附近地圖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提出併發起,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廣電總局和青海省政府聯合打造環湖賽,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舉行。經國際自行車聯盟批准,環湖賽為2.HC級,是亞洲頂級賽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17] 環湖賽彩票以“環湖賽”和“大美青海”為主題的中國首套單項體育賽事即開型體育彩票在青海誕生,開中國單項體育賽事與公益彩票聯姻之先河。

  旅遊指南

  環湖及周邊主要景點為日月山、倒淌河、湖裡木溝巖畫、橡皮山、茶卡鹽湖、茶卡寺、伏埃古城、鳥島、海心山、北向陽古城、舍卜吉巖畫、尕海古城、金銀灘草原、原子城西海鎮、沙島、西海郡三角城。

  門票須知

  景區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兒童票:身高1.2~1.4米之間兒童購兒童票50元,1.2米以下免票

  60歲以上老人持身份證,老年證購老人票50元、軍官證70元

  青海湖門票旺季100元,淡季為50元。注:青海湖票可在購票期間3天內有效,購買青海湖票可任意遊玩二郎劍,鳥島,沙島三個景區,其餘景點只能當天遊玩。

  青海湖鳥島門票:115元/人。

  青海湖沙島門票:70元/人。

  日月山門票25元。

  海灘門票22元。

  鳥島門票100元左右。

  沙島100元左右。

  乘坐遊船45元,冬季不能坐船。小貼士:坐車從鳥島管理處到觀鳥臺12元,***距離是17公里,估計還能低很多***從停車處騎馬來回5元***不足兩百米,不可上島***。坐遊艇每人10元,2人以上起航。騎馬照相10元左右,可討價還價。

  交通路線公路青海湖海湖北岸的315國道條件良好,南岸公路條件同樣較好。從西寧和格爾木每天都有好幾班開往拉薩的臥鋪班車,經過茶卡鹽湖和青海湖,你可以在西寧問清大致經過的時間。想在青海湖多呆的話,你也可以在西寧包車去青海湖,桑車要400元。也可以在西寧參加青海湖一日遊,費用100~400元/人。從西寧長途汽車站坐長途汽車到離鳥島約50公里的黑馬河,時間要將近5小時,30元左右。然後再租當地的小麵包車去鳥島,費用大約是50元/車。西寧到青海湖的公路距離約80公里,4小時的車程,途經日月山,在青海湖旅遊區看日落,夜晚可宿青海湖。環湖一週約400公里。八一路客運站每天都有發往青海湖二郎劍景區的車,時間大概三小時。最早早上7:30每天早上7點45分,從西寧火車站南邊的長途汽車站會有去青海湖西邊的鳥島的中巴,票價35元。西寧有很多旅行社在火車站和旅店裡招徠去青海湖鳥島的生意,一般一日遊的費用在200元左右,二日遊的費用在400元左右。裡面不包括食宿及門票費用。在5月到9月的旅遊旺季,每天都會發車。鐵路[19] 青藏鐵路的車站與村鎮之間一般較遠且火車很少***單向每天3次***。上海到西寧的直快T165、K377,全程約24個小時北京到西寧的特快T151次,執行約24個小時;到拉薩的T27次,執行時間20個小時美麗的青海湖鄭州到西寧的K889次,下午是17:31開車,第二天上午11:35到站成都到西寧的T22,K1058,執行分別為20個小時和24個小時。乘火車在哈爾蓋下車,可以達到青海湖的南岸,但是由於鳥島在北岸,這樣的選擇也不是很好。『注意』西寧車站不允許進站接人,所以不管是旅遊還是探親最好不要帶太多的東西。從西寧至青海湖僱車站職工的摩托車去湖邊,盡情領略青海湖的湖光山色。另外的辦法是自己租車去青海湖,環湖的費用需要約800~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