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安全小知識

  隨著戶外活動的普及,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參與人員的重視。那麼你對戶外安全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

  一 自然因素

  當我們計劃去某個地區的時候,我必須要了解當地的自然因素,包括:

  1地貌,我們要明白我們去的地方的地表狀況:懸崖、落石、冰雪、岩石、叢林、沙漠、湖泊、沼澤等

  2溫度,失溫是導致死亡的一大殺手,當人體內部溫度低於正常溫度1.5度的時候,人就有生命危險了,還要注意一個誤區,不要以為只有零下多少度才可能造成凍傷或者失溫甚至死亡,理論上說只要低於人體正常溫度2度左右,就有可能發生失溫或者死亡,因為還有另一個因素--風速。我們都知道人是恆溫動物,我們是依靠體表薄薄的一層空氣形成與外界隔絕的一層隔離層,來保證身體不會失溫,在寒冷的時候,我們穿厚一點衣服。我們都知道,衣服自己是不會產生熱能的,但他幫助我們來加強這個隔離層,於是我們感到溫暖。知道這個簡單原理,你就可以想象,在極高的風速下,如果沒有合適的服裝來隔離,那我們體表的空氣隔離就會被不停的摧毀,我們的熱能就會以驚人的速度消耗,其結局將是悲慘可怕的。

  3風速,如上所訴

  4降水,降水會帶來行動的困難,使你的行程朝過預期並帶來如失溫,洪水,塌方等危險

  5落石,落石也是山地運動裡常導致悲劇的原因

  6雷擊,雷電的威力足以摧毀任何生命

  7動植物傷害,有毒的動物與植物是戶外運動中需要小心對付的問題

  8人為傷害***治安問題***

  自然的因素大略就是這些,說起來都是老生常談,可往往都是犯的這些看似***的錯誤。國內歷年來發生的事故,你不難發現許多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造成的。

  所以當我們要去某一個地區的時候,你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收集當地的自然因素情報,我們可以通過基礎的地理知識來推測獲得可能對你很重要的資料。那個地區的海拔,氣候型別等綜合因素的推斷,能讓你大致可以知道那裡的地理資訊。所以,學習基本的地理知識是必要的。

  我們必須從上面那幾個方面去逐個評估當地情況,並給出相應的對策。

  一般經驗來說:在自然環境中對於地形:

  1,要準確的解讀山體地貌,準確知道雪崩原理與地形關係,從而找到安全合理的判斷線路。

  2,針對氣溫,攜帶合適的服裝,三層著裝系統是戶外的基本著裝原則。

  3,安全的露營與行進針對上面的情況,我們就能知道,

  ***1***禁止在懸崖下150米範圍內紮營***甚至更大範圍***

  ***2***禁止在山裡唯一水源紮營

  ***3***禁止在淹沒區紮營***可以通過洪水沖刷痕跡,漂流物判斷***

  ***4***禁止在小盆地的埡口紮營

  ***5***禁止在山脊上紮營

  ***6***平坦草原上,最好找一棵樹,並在與樹距離等於樹高的位置上紮營

  ***7***在石窟裡躲避雷雨的時候,不可靠近洞壁

  ***8***有攻擊性動物地區,不可把食物放在帳篷裡

  4,瞭解動物習性,避免動物傷害。帶上有可能用到的藥品。

  戶外運動安全手冊 預防水蛭咬傷水蛭又叫螞蝗,叢林中水蛭極多,這種動物雖不傳染疾病也不立即使人致命,但它吸血多,使人的體力衰弱,並且叮咬處往往流血不止,容易發生感染。螞蟥的種類很多,有生長在陰溼低凹的林中草地的旱螞蟥,也有生長在沼澤、池塘中的水螞蟥,還有生長在山溪、泉水中的寄生螞蟥***幼蟲呈白色,肉眼不易發現***。螞蟥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當於它體重2~10倍的血液。同時,由於螞蟥的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在其吸血時,人往往無感覺,當其飽食離去時,傷口仍流血不止,常會造成感染、發炎和潰爛。 預防水蛭叮咬的方法   ·在熱帶叢林中行走要穿長褲,將襪筒套在褲腿外面,以防水蛭鑽附人體。行進中,應經常注意檢視有無螞蟥爬到腳上。如在鞋面上塗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螞蟥上爬。塗一次的有效時間約4~8小時左右。此外,螞蟥和蛇類對生蒜的氣味也不敢靠近,將大蒜汁塗抹在鞋襪和褲腳,也能起到驅避螞蟥的功效。   ·宿營的地方應選擇在比較乾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邊、河邊或溪邊宿營。   ·休息時經常檢查身上有無水蛭叮咬,如有水蛭應及時除去。   ·經過有水蛭的河流、溪溝時,應紮緊褲腿,上岸後應檢查是否附有水蛭。   ·儘量喝開水,不喝有寄生水蛭的水。細小的幼水蛭不易發現,喝進後會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處寄生。 水蛭叮咬的處理   ·水蛭叮咬時切勿用力硬拉,這易使水蛭口器斷留在皮下並引起感染。可在叮咬處附近拍打,將其震落。   ·可用肥皂液、濃鹽水、煙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盤處,或用燃燒著的香菸燙,讓其自行脫落,然後壓迫傷口止血,並用碘酒塗搽傷口,以防感染。也可用煙汁、石灰水等撒在水蛭身上,或用柴火烤,使其鬆脫,也可用刀子將其刮下。實在無法時,讓它吸飽血自然就脫落。   ·傷口如不斷流血,可用炭灰研成末敷於傷口上,或用嫩竹葉搗爛後敷上。 水泡的防治遠足的你肯定有過長途跋涉後腳被磨破,長出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難耐的經歷。 預防:最好穿著與你的腳‘磨合’慣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線襪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貼一塊‘創可貼’。如有條件,可以到商店裡買一瓶防止起泡的噴霧劑***主要減輕摩擦作用***。 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將泡內的液體排出。用消毒過的縫衣針在水泡表面刺個洞,從上放擠出水泡內的液體,然後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藥水塗抹創口及周圍,最後用乾淨的紗布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