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第二產業

  現在的國家主要有三大產業組成,那麼第二產業具體指的是什麼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第二產業概念

  第二產業是指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建築業。是傳統產業經濟理論中按“三次產業分類法”劃分的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產業部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二產業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佔就業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對國家的經濟命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產業歷史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二產業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佔就業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第二產業迅速發展主要是:

  ***一***滿足經濟現代化裝備的需要

  ***二***一些工業品取代農牧產品***如合成纖維***

  ***三***生活水平的提高擴大對工業品的需要

  ***四***發達國家比值下降,但絕對量卻不斷增加,利用其資金與技術優勢,轉到國外設廠等。

  第二產業中重化工業進展迅猛,在發達國家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佔工業的70%左右***。80年代以來,重化工業比值有所萎縮,輕紡工業發展較快***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輕重比值大致為1∶2。

  發達國家的工業日益向知識技術密集型工業發展,戰後相當一段時間,發達國家以發展資源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工業為主,把勞動密集型工業轉移到工資低廉的發展中國家。70年代以來進一步調整產業部門結構,尖端技術工業猛增,比重上升,而資源密集型工業再一次向外轉移。發展中國家多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次為資源密集型,而新興的工業化地區,已開始向技術密集型工業轉移。總之這已成為世界工業發展的總趨勢。

  戰後世界工業生產地域也發生很大變化,其基本特點是:

  ***一***工業生產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綜合化發展。大型化、系列化是戰後工業分佈規模的主導方向。根據地域發展條件,以一二個工業部門為主導,多發展成綜合性聯合生產基地,是工業地域部門結構的特點。

  ***二***工業地域不同層次的集中和相對分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地域集中有所加強,形成世界性大工業地帶,如北美工業地帶、西歐工業地帶、東歐工業地帶、日本工業地帶等。發展中國家的集中程度更高,呈點狀分佈,如各國首都多發展成為最大的工業城。世界工業生產從高密度區向低密度區擴充套件,是世界工業空間運動的趨勢。

  何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

  三次產業: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範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諮詢服務業和綜合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水利服務業和水利業,公路、內河***湖***航道養護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