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板書設計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描繪了世間萬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與活力,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一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2分鐘***

  師:同學們好!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讓我們一起欣賞幾幅西湖風光圖片,親眼感受一下吧!

  ***配樂,投影風光圖片***

  師: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呀?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5分鐘***

  師:西湖風光的確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遊覽一番吧?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著我們遊覽西湖的這位導遊。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

  ***指一生說***

  ***幻燈片出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作最多的一個,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長慶三、四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著詩人。在任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有關西湖湖光山色的詩歌。請注意: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

  2、課下積累

  師:《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所作。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說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應當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誰呢?他就是蘇東坡。無獨有偶,蘇軾也曾寫過描繪西湖的傳世佳作。有誰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師: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他們靈感,更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恆的詩意啊。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他們,也記住他們千古傳頌的詩歌。

  師:你還能說出描繪西湖的詩句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標:***1分鐘***

  師:欣賞完這兩首描繪西湖美景的詩歌,我們先來明確一下今天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大家請看大螢幕!

  目標導航: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師: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到目標?我相信,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一定能達到目標!

  四、讀一讀領略詩之韻***6分鐘***

  1、師:有了目標,就讓我們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但旅途中我們也不能閒著,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歌吧!在朗讀之前誰能告訴大家朗讀詩歌有哪些要求啊?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詩歌的學習,瞭解中國古典詩歌中蘊藏的傳統文化。

  2、 領會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歌所營造的意境。

  3、 初步瞭解律詩在格律上的要求

  教學重難點分析:

  1、 律詩在格律上的要求,如押韻等。

  2、 詩人的主觀情感是怎樣融和在寫景中的?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古往今來,有多少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啊!首先人們想到的是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幻燈片1:西湖美景。文字: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選自《飲湖上初晴後雨》***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更是描寫西湖美景的代表之作,讀了他的這首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蘇軾這比喻的確切。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幻燈片2:該課封面,應包括西湖、湖水、堤岸、騎馬漫步的詩人、燕子、樹間的小鳥等景物。文字:該課課名、作者、全詩。畫外音:男聲朗讀該詩。***

  二、寫作背景

  白居易***72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幻燈片3:白居易照片或圖片。文字:“白居易***72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題”的新樂府最有名,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作。

  《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於穆宗長慶三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朗讀一次,感受一下詩中洋溢著的春意。

  三、分析結構

  1、 感受全詩,我們知道詩人在這首詩中寫的是騎馬遊西湖,全詩大部分文字寫的都是春天的景物,西湖有那麼多景物,詩人在這首詩中使用的是怎樣的順序?

  分析:這首歌詠西湖的詩,旨趣不在於介紹某一處名勝或某一種景物,而是要從總體著眼描繪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為此,作者採取了兩種寫法:一是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開始從孤山寺寫到賈公亭,***幻燈片2中“孤山寺”與“賈亭”幾個字變換形態、顏色***結尾又寫到東湖白沙堤***幻燈片2中“白沙堤”與“湖東”幾個字變換形態、色彩***,詩人足跡遍及大半個西湖;二是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四句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鶯、燕是禽鳥,屬動物***幻燈片2中“鶯”與“燕”二字變換形態、色彩***,花和草是植物***幻燈片2中“花”和“草”二字變換形態、色彩***,這樣的選擇組合,獨具匠心。

  這樣,我們知道此詩是從行遊觀賞的角度來寫錢塘湖的景色的。全詩像幾幅連綴而成的風景畫,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詩從“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