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會計電算化是適應現代經濟方式,在國際上得到普遍應用的一種會計理論與電腦和資訊科技相融合的一種企業會計工作方式。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議我國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手工會計的異同

  摘要:隨著電子計算機、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手工會計已經不能滿足會計在資料的處理、核算、記賬等方面的要求,手工會計即將被現代化的電算化會計所代替。儘管如此,但兩者同樣有其相同點和不同點。

  關鍵詞:傳統手工會計;電算化會計;異同

  1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手工會計的相同點

  ①目標相同。

  無論是電算化會計還是傳統的手工會計,其目標都是相同的,即通過會計活動,向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資訊,以便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以及資源使用的有效性和有助於會計資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②兩者都必須遵守會計法律制度。

  嚴格遵守我國會計法律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的前提,無論是在原來的傳統手工會計還是現代的電算化會計都必須嚴格遵循。

  ③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

  會計基本假設作為最高層次的會計指導規範,是對現代會計的基本先決條件的概括,它根據社會經濟環境而產生,又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而變動。因此,就算傳統的手工會計將逐漸被電算化會計所代替,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還是不變的。

  ④會計檔案都必須歸檔儲存。

  無論是傳統的手工會計還是現代化的電算化會計,各個單位每個會計年度形成的會計檔案的作用都是不變的。因此,即使是電算化會計形成的大部分會計檔案的物理介質發生了變化,但其資訊資料必須同手工會計一樣,把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嚴格按照會計檔案的歸檔要求整理立卷,裝訂成冊,並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加以儲存。

  2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手工會計的不同點

  ①概念不同。

  電算化會計是把電子計算機和現代資料處理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簡稱,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以及部分代替人腦完成對會計資訊的分析、預測、決策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企業財會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而傳統的手工會計則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下,以貨幣為計量工具對企業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其流程表現為當一般經濟業務發生後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然後再根據記賬憑證進行賬簿登記最後再根據賬簿編制各種財務報表。

  ②賬務處理程式不同。

  在傳統的手工條件下,記賬指日記賬、總賬、明細賬由不同人員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別在不同的賬冊上加以記錄。手工核算時,按照複式記賬原則,總分類賬與其所屬的明細分類賬必須採用平行登記的方法,從而將總分類賬中的餘額、發生額與其所屬明細分類賬中的相應數字進行核對,保證記錄的準確性。而會計電算化後,記賬僅是一個數據處理過程,會計人員只需應用會計軟體把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等會計資料輸入到計算機中,計算機將自動處理這些會計資料。

  ③會計資訊的特點不同。

  相對於傳統會計,電算化會計提供的資訊具有會計資訊的及時性、真實性、可理解性、一貫性和可比性強的特點。在電算化會計中,除錄入一些原始資料,錄入與複核記賬憑證之外,幾乎所有的計算、整理、歸類等工作均由計算機自動完成,會計人員手工干涉很少,計算機調整處理的特點充分發展,由此帶來的會計資訊及時性的改變是質的飛躍。由於會計資料是儲存在計算機中,資料的修改和更新會更加容易操作,因此會計資訊更為接近實際情況。實行會計電算化,會計人員可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選擇適用的會計方法,可避免由於人員變動等因素而改變會計方法的不利因素,從而更好地保持會計資訊的一貫性可比性,使會計資訊質量有較大的提高。

  ④內部控制制度不同。

  手工會計系統下企業傳統的內部控制制度即為維護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證會計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的正確性,確保各項財務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來的業務分管責任制以及各種內部牽制制度。而電算化會計系統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則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在資料的採集、存貯方面比手工會計系統形式上更多樣,手段上更快捷;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會計系統更省時省力;在資料傳輸方面,更方便;賬簿的概念已被抽象化;會計工作崗位設定出現了新的特點。

  3結 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手工會計和現代化的電算化會計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但總的來說,電算化會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發展起來的,是傳統手工會計的進一步發展,它不僅可以把廣大財會人員從複雜的記賬、算賬、報賬中解脫出來,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部分替代人工完成了對會計資訊的分析、決策,為管理提供了全面、及時、準確的會計資訊。

  參考文獻:

  [1] 閻德玉.會計學原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篇2

  淺談電算化會計應如何規範會計業務

  [摘 要]會計電算化在我國的逐漸普及和各單位會計業務處理自動化的深入開展,原有的手工會計資料處理方法和流程已經大為改變,如何規範化不變的會計業務,使之適應技術手段已經變化了的會計資訊系統的要求,是一個單位實施電算化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規範化 會計業務

  在企業管理現代化的要求下,我國企業逐步建立了適合本企業的企業管理資訊系統,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作為其子模組,也隨之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建立,改變了原有的手工會計資料處理方法和流程,由於計算機是在程式控制之下集中、自動完成會計資料處理,有必要針對這一工作特點對會計基礎工作做新的規範要求,文章試從會計資料、會計工作程式以及會計資訊的輸出等方面談談如何規範會計基礎工作。

  一、會計資料的規範化

  會計對經濟活動的反映和監督的第一步是對經濟活動發生時的各種原始資料進行收集,然後形成各種基礎資料,這些資料要滿足不同管理層次對會計資訊的不同需求。所以,資料的收集歸類要制定明確的制度,對這些資料的渠道、內容等作出規定,並設計製作符合要求的各種單據,規定相應的審批許可權,確保各種資料的真實完整。同時,為保證會計系統正常投入使用,還需要對相關歷史資料進行必要的規範。

  ***一***資料收集的規範化

  會計電算化資訊系統的資料處理以資料收集為開端。資料收集作為整個系統資訊的源頭,是保證所會計資料的真實性、系統性、完整性的首要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首先,應分析手工會計資訊系統的資料處理流程。通過對手工會計資訊系統資料處理流程的分析,查明會計資料是否有遺漏、脫節、交叉重複現象,以及其存在的原因,理順會計資料收集的方式、傳輸渠道和儲存部門。

  其次,應根據企業會計業務的具體情況,設定科學合理的憑證和單證格式。對於來源於企業內部的原始憑證,應基於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需要對其類別和內容進行規範。對內部原始憑證上應有的資訊如交易日期、數量、單價、金額、銀行結算方式和結算號、銀行賬號、單位稅號等時效性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充。對於外部原始憑證規範,主要體現在外部憑證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稽核。

  ***二***基礎資料的規範化

  會計基礎資料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用於管理和會計監督所需要的各種成本費用定額標準和預算指標,另一類是進行會計核算所需的各種存貨、固定資產等名稱和編碼。對於第一類基礎資料,要結合會計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編制出科學、合理、完整的標準,規定相應的稽核批准許可權和編碼規則。對於第二類基礎資料則要根據計算機對資料處理的要求,對原有的資料進行規範的整理,規範其資料名稱和編碼規則,並儘可能地採用國家統一標準。

  ***三***歷史資料的規範化

  為保證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正常執行 ,還需對有關會計歷史資料進行必要的規範,對原有手工會計資訊系統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對遺留問題進行徹底的解決,以便使系統一開始就處於良好的執行狀態。對歷史資料的規範主要包括對往來賬、銀行賬進行的有關資料清理,對往來賬、銀行賬下屬賬戶名稱及編碼進行規範,對憑證摘要編碼進行規範化整理,以保證會計賬簿記錄的準確性。

  二、會計工作程式的規範化

  會計工作程式的規範化包括對手工會計業務的整理和對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核算方法的確定兩項內容,這項工作是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核心。企業要按照《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有關要求,規範單位會計核算程式。企業單位會計工作程式的規範化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工作:

  ***一***會計科目體系的規範化

  會計科目是對會計物件的具體內容分類核算的指標體系,會計科目體系設定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所提供會計資訊的質量,企業應按《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設定和使用會計科目,以便編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查閱會計賬目,為實現會計電算化做好必要的準備。企業在進行會計科目體現規範化工作時,要比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設定會計科目要滿足會計核算的要求,企業要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設定會計科目,《企業會計制度》對一級會計科目和部分二級會計科目的名稱、編碼、使用範圍都作了明確規定,一級會計科目和部分二級會計科目必須採用統一的會計名稱和編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會計核算或管理的需要靈活設定二級會計科目***《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以外的***和其他會計明細科目,通過設定和使用規範的會計科目體系。

  ***二***會計業務核算方法的規範化

  會計業務核算方法的規範化主要是指企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選擇會計核算方法和會計核算程式,並將其具體體現在計算機對會計資料的處理過程中。在建立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分析採用手工會計操作所使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式是否符合計算機對會計資料的處理,另一方面對有關基礎核算工作進行必要的整理,如對存貨的計量、計價方法、對固定資產的購建、計提舊方法,對產品成本的計算、核算方法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計算機對會計資料處理的要求,優化會計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式,以保證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正常執行。

  三、會計資訊輸出的規範化

  會計資訊輸出的主要內容是記錄在賬簿和報表中的各種經濟資訊,包括對外報送的財務會計報表和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內部報表。會計資訊輸出的規範化包括賬簿的規範化,財務報表的規範化和管理報表的規範化,這些報表的規範化要求在《企業會計準則》中和相關行業制度都有詳盡和嚴格的規定,必須嚴格遵照有關制度的規定來進行系統程式設計。對一些管理報表制度尚未做特別的規定,主要依據企業管理層對會計資訊的要求,結合單位實際和軟體工作特點進行必要的設定,以便及時準確提供相關資訊。

  ***一***會計賬簿體系的規範化

  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系統輸出的各類會計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的格式和內容首先要符合《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規定。對於有的基於手工會計系統的會計賬簿格式的規定,在不違反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不減少多欄賬輸出資訊專案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採用變通的方法對多欄賬的列印輸出格式做出必要的調整。

  ***二***會計報表體系的規範化

  會計報表按使用物件不同可分為對外報送的財務會計報表和對內使用的管理會計報表。其中,財務會計報表應遵循相應會計制度與準則的要求,確定財務會計報表的報表格式和報表資料的計算公式。在生成財務會計報表時,要根據已確定好的會計科目體系和核算方法確定報表的會計要素、資料來源、取值範圍和運算關係,把財務會計報表的生成步驟打印出來作為會計檔案儲存,以確保財務會計報表編制的準確性。

  會計電算化是今後發展的方向,知識經濟、網路時代、資訊社會要求我們的會計工作必須緊跟形勢發展,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此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學習,努力更新知識,掌握多方面技能,充實完善自我,更好地發揮財務會計管理的作用。所以,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有待我們的共同努力,從一點一滴細微之處做起,最終實現整個經濟活動的有序運作。

  參考文獻

  [1]李先,會計電算化之路[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2]董白方,如何甩賬[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會,2002

  [3]呂東,企業會計[M],北京,高等教育大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