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成功祕訣

  寶馬高層語錄

  總裁赫爾穆特·龐克:寶馬在豪華車市場取得成功的條件,是要提供充滿自信、有真正內涵的汽車。

  銷售總監米歇爾·格納爾:品牌就是一種承諾。無論是在哪個地方生產的,寶馬就是寶馬。寶馬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在全球各地都是統一的。寶馬沒有中國造、德國造概念,只有寶馬製造。

  設計總監克里斯多弗·班格勒:爭論是設計的影子。我認為評價一個產品的標準,是看大家最終是否接受,由市場去證明它的成敗。

  寶馬總監透露成功祕訣:必須天天表揚員工

  最近,記者看到了兩份資料:來自德國恩比調查公司的資料說,剛被美國《商業週刊》等評為“世界最具創新能力企業”的德國寶馬公司,儘管在2005年重新整理了銷售紀錄,但其員工的工資水平在德國大企業中僅排第14位;另一項全球調查則顯示,寶馬在美國、歐洲和南非均名列“大學畢業生理想僱主”第一名。在西方企業普遍減員的情況下,去年,寶馬員工的總數卻增長了5%。寶馬為何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帶著疑惑,記者近日走訪了寶馬公司董事會成員、人力資源和社會、工作事務總監埃恩斯特·保曼先生。

  老員工成為總裁的“左膀右臂”

  進入位於德國慕尼黑的寶馬公司總部的“玉米”大樓後,記者眼前一亮——這裡除了有德國大企業共有的氣派、現代及一塵不染的特點外,記者還看到,這裡的前臺小姐和匆匆在大廈內穿梭的員工們,都顯得漂亮又自信,和寶馬車的形象頗為吻合。

  埃恩斯特·保曼一見到記者,就用很流利的漢語打招呼——“你好!”他直言不諱地說,現在,會中文已經成為寶馬招聘員工的重要條件,也是管理層人員的必修課。

  埃恩斯特·保曼在寶馬算是不折不扣的老員工了,被德國媒體稱為寶馬董事會主席、總裁赫爾穆特·龐克的“左膀右臂”。自1973年大學畢業後,保曼一直在寶馬公司工作。1982年,他從一名普通員工晉升為柏林公司的技術主任,1988年又調到慕尼黑任負責人。1991年,他升任南非寶馬公司的技術主任,3年後任雷根斯堡寶馬公司的廠長

  1999年,保曼開始擔任現在的工作。寶馬上下都對他大加讚賞。一位每天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告訴記者,保曼“善於傾聽,處事果斷且雷厲風行”。他和善的笑容、彬彬有禮的談吐,使他很適合做人事工作。

  與學校“雙元制”培訓人才

  記者與保曼先生的談話,首先從員工的選拔和培訓說起。他說,寶馬公司特別重視員工的素質。寶馬信奉“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培訓”。為此,寶馬公司與德國多所高校和職業學校合作,採用“雙元制”培訓員工。比如,寶馬公司每年都會招收中學畢業生,錄取後與學生簽定合同,培訓3至4年。培訓期間,學生25%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其餘時間則在公司培訓部學習,或在工廠參加生產實習。參加實習的學生每月還可得到一定的報酬。這種職業教育,很受學生與家長的歡迎。據保曼介紹,他們每年只招收200多名中學畢業生,但報名者往往會超過3000人。

  當然,對於在職員工,繼續培訓也是必需的。記者看到,寶馬培訓部面積相當大,足有幾千平方米。據介紹,這裡每年可培訓超過10萬名的員工。保曼的一句話讓記者張大了嘴巴——該培訓中心可同時為1萬人提供一個為期5天的輪訓。培訓中心擁有數十名專職教授和專業培訓師,可以提供銷售、市場和售後服務等領域的專業培訓。同時,寶馬也非常重視高層人員的培訓。今年3月,保曼先生就曾帶領寶馬公司在全球各地的28名總監級以上的高階管理人員到中國,走進中國著名大學的MBA教室,參加為期兩天、為寶馬“量身訂做”的培訓,親自“觸控”中國的特殊性。

  每位員工都是發明家

  那麼,哪些人才符合寶馬的用人條件呢?保曼先生說,在全球範圍內,“我們有非常重要的幾個原則:創造性,情感,一致性和專注。這些基本原則既適合我們的品牌,也適合我們對員工的要求。”他說:“我們決不生產一部平庸的車子。因此,我們也決不會要一個平庸的員工。”

  在採訪保曼先生的過程中,記者還驚訝地發現,寶馬特別重視員工的創造發明。作為世界汽車行業第一家設立“虛擬創新機構”的公司,寶馬公司要求所有僱員和管理人員都要有創新思維,對員工的每一項建議都會仔細加以分析和論證,然後將其中適用性強的建議列入創新成果轉化計劃。

  保曼先生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27歲的馬庫斯是寶馬公司裝配車間的普通員工。一年前,他向寶馬“虛擬創新機構”提交了一項“駕駛體驗”的革新建議。令他難以置信的是,幾個星期後,他作為“發明人”被公司選派到“駕駛體驗”革新計劃中。一名27歲的普通員工的建議也可以得到公司的採納,難怪寶馬會成為德國“最受大學畢業生歡迎的企業”! “寶馬最大的創新在於勞動力方面。”保曼先生說,公司一方面對每個成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強調每個工作群體中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這兩個方面,是支撐寶馬公司企業文化的兩大支柱。公司鼓勵每個成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個成員則要有勇氣為公司帶來“創造性的思想”和勇於面對紛繁複雜的局面。

  保曼先生還告訴記者,寶馬公司有句老話——“產品、技術都可以複製,但員工不能複製。”對員工進行終身培訓,是寶馬培養創造性員工的一個重要舉措。

  “今天,你表揚員工沒有?”

  何為寶馬創新企業文化做出貢獻的員工,都有機會進入企業的各級領導層,甚至是進入公司的董事會。保曼先生透露,寶馬公司300名最高管理層成員,幾乎全都來自公司內部。實際上,保曼先生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把員工當成公司最珍貴的資產,就要不斷為他們提供機會。員工只有在公司不斷髮展,才能在職業生涯中有所進步,他們才會盡心盡力地為公司工作。這就是我們的最大體會。”

  此外,在寶馬,每個高層職位都有一個可以立即繼任的替代人選,同時還有兩個經理人作為儲備。即使有人跳槽到競爭對手那裡,也不會出現嚴重的漏洞。

  保曼先生說,寶馬執行長赫爾穆特·龐克每次與中層管理人員談話時都會問:“今天,你表揚員工沒有?”保曼先生說,表揚應該“現在進行,不要因為有急事而改為明天”;要讓員工知道為什麼表揚他;表揚時要有感情,有激勵,可以拍拍員工的肩膀,鼓勵他繼續做下去。“學校並不教如何表揚、讚揚對方,但地球上有63億人都在等著別人來表揚。”

  在保曼先生的眼裡,管理者還需要成為一名有創造性的溝通者。坦誠交流是員工得到激勵和熱愛集體的前提。他說:“寶馬的很多部門都有一堵長牆,當員工每天經過這面牆時,就會看到關於公司的各種資訊,如公司盈利、虧損情況,或是一封客戶的反饋信;旁邊還有個信箱,如果發現有一封重要的信,我們就會影印並分發給每位員工看。”

  在這種企業文化的薰陶下,寶馬公司與其他很多汽車公司不同,它的員工總是帶著具有決定性的建議出現,領導只需表示是否贊同就可以了。在寶馬工作多年的老員工們說:“在這種非官僚、果斷的文化下成長起來的人,很難接受風格相反的企業。”寶馬的高階管理人員在型別上相似,或許也要歸因於其職業生涯的相似。

  所有員工從來不說“我”,而總是說“我們”

  這兩年,在大眾、歐寶等汽車商陷入危機之時,寶馬卻表現得不錯。保曼先生說,這得益於寶馬近乎亞洲式的企業文化。

  “寶馬是德國企業中最亞洲化的”,保曼先生特別強調,除了紀律和遠見之外,還有亞洲式的謙遜——公司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寶馬的領導人不應當是明星,而應當“是一些保持低調的人”。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有一句話一直在鞭策著寶馬人:“我們不想總是位居第二,我們要比賓士做得更好。”這一句簡樸的口號,深深植根於寶馬公司的企業文化中。在談到公司的成功業績時,保曼先生說,寶馬公司所有的員工幾乎從來不說“我”,而總是說“我們”。公司董事會每4到7周就聚會一次,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互相交流資訊,討論公司的發展戰略和人事問題。不過,在對某個問題存在爭執時,公司總裁擁有最後的決定權。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寶馬公司會竭力謀求一致的意見……

  對保曼先生的採訪,就像是在聽一個動人的故事。記者意猶未盡之時,採訪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保曼最後告訴記者,寶馬要加速在中國的發展。與許多跨國公司一樣,每年的中國之行,是寶馬高層必不可少的“功課”。除了德國本土和美國,中國已經成為寶馬高層去得最多的地方。他認為,用不了多久,中國就有可能成為除美國、德國本土及歐洲之外,寶馬的第四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