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手麻的原因詳細分析

  很多自行車愛好者都不知道騎車手麻是怎麼回事,手麻的原因有很多。不少人喜歡騎行或者騎自行車上班,不但可以避免交通路況,自由性更強,可以隨意觀看沿途的風景。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騎自行車手麻的原因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騎自行車手麻的原因

  1、血液不暢

  很多人騎車一直用一個姿勢,但是長期一個姿勢握把容易引起血液不暢,從而導致手部發麻,因此,養生之道網建議長途騎車的人要不時地換一下握把姿勢,緩解姿勢疲勞,使血液流通,或者用熱水泡手,加快血液迴圈,從而緩解血液迴圈不暢的問題。可以在車把上裝副把,但是手握副把要注意路面,以便手及時換到主把剎車。

  2、手部勞累

  因為要用力掌握方向,所以手指用力握車把的時間長了手自然會勞累睏乏,一個人如果連續騎行時間過長,自然會手困手麻,這種情況下的手麻就建議騎車人下來休息一下,讓自己的雙手歇歇。

  3、高度不適

  正確調整車把與坐墊高度。因為車座與車把高度不合適,也有可能會導致手部肌肉麻木,所以騎行前一定要調整車座與車把的高度,讓自己騎得更舒服。

  4、吹風受寒

  騎車的人如果過於追求騎行速度,就很可能會吹風受寒,手部在最前面,首當其衝受寒風的刺激更大,受冷麻木也是手麻的一個原因,所以,養生之道網建議大家騎車時要保證手部不受寒,冬季外出騎車一定要戴手套。

  5、頸椎病

  手麻的情況不能排除頸椎病,因為頸椎病可以壓迫血管神經從而導致人出現手麻的情況。這個可能是因為騎車的時候表現突出,頸部不自然造成的,更可能是長期用電腦握滑鼠的後遺症。大家平時要做好頸椎保健工作。

  正確的騎自行車姿勢

  1、 坐墊角度:

  一般坐墊需要水平安裝,或者前端稍稍低一點,但儘量不要前端上翹。

  有人騎完車後常常會抱怨胯下痛,這可能是坐墊前端對PP或大腿內側的壓力過大所致,這時需要檢查一下你的坐墊是否水平,甚至可以將坐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一點,這樣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磨損。

  還有減少磨損的有效方法:穿上帶護墊的騎行褲。`

  2、 坐墊高度:

  坐墊高度不合適,長途騎行後會出現膝蓋疼痛,且多數時候,人體膝蓋的損傷不可恢復,醫生也僅能幫你保持狀況不再惡化,需要重視坐墊高度的設定,保持正確的姿勢則不會損傷關節。

  我的經驗,車座最合適的高度:當腳蹬到最低點時,腿可不費勁地伸直,膝蓋可以不用彎曲,但腿稍稍使勁伸直的時候,膝蓋可以有微量彎曲,就好了;這樣在騎行中可以讓血液在騎行過程中通過膝蓋。

  當然,如果你還不適應新單車,不習慣把坐墊調得過高,可先降低一些,慢慢再升高,一且以安全為先。

  3、 背部、脖子的姿勢:

  騎行中需要背部是直的,但不是豎直,是前傾而筆直的,要從臀部前傾,而不是腰部或後胸,否則變成羅鍋或蝦米-----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是需要讓脊柱儘量筆直,否則長期騎行後, 會背痛難忍。

  脖子自然挺直,別太低或太挺,否則脖子會酸-----如果你感覺脖子要低一些、耷拉著腦袋才舒服,那你是需要休息了,儘快去休息吧。

  騎自行車的好處

  1、能預防大腦老化,提高神經系統的敏捷性。

  現代運動醫學研究結果表明,騎自行車是異側支配運動,兩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側大腦功能同時得以開發,防止其早衰及偏廢。

  2、能提高心肺功能,鍛鍊下肢肌力和增強全身耐力。

  騎自行車運動對內臟器官的耐力鍛鍊效果與游泳和跑步相同。此項運動不僅使下肢髖、膝、踝3對關節和26對肌肉受益,而且還可使頸、背、臂、腹、腰、腹股溝、臀部等處的肌肉。關節、韌帶也得到相應的鍛鍊。

  3、能減肥。

  騎自行車時,由於週期性的有氧運動,使鍛鍊者消耗較多的熱量,可收到顯著的減肥效果。

  4、可改善性功能。

  每日騎自行車4—5公里,可刺激人體雌激素或雄激素的分泌,使效能力增強,有助於夫妻間性生活的和諧。·

  5、能益壽延年。

  根據國際有關委員會的調查統計,在世界上各種不同職業人員中,以郵遞員的壽命最長,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在傳遞信件時常騎自行車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