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押題

  導語:原江蘇高考語文總複查組副組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喻旭初來到揚州,為今年高考作文“押題”。喻旭初曾連續在上“五發五中”,有業界“押題達人”之稱。

  上週末,原江蘇高考***微博***語文總複查組副組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喻旭初來到揚州,為今年高考作文“押題”。喻旭初曾連續在上“五發五中”,有業界“押題達人”之稱。此次來揚講學,喻旭初透露,今年的高考語文命題人多是首次參與命題,難度上相比往年或將降低,因此,今年高考語文題目應當不會太難。

  喻旭初在揚州共押題16道,其中包含3道“提示語+題目”型作文、4道“純命題”作文及9道材料作文題。喻旭初表示,“押題”給考生的將是一個方向和一種方法,希望考生能按照他所分析的思路面對高考作文。

  在講座中,喻旭初還提醒家長,在最後衝刺的幾天不要再提考試,讓考生儘量放輕鬆,同時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作息和營養方面應該順其自然,不宜過量,以免“過猶不及”;另外,考生可在高考前兩天再回顧一遍語文的基礎部分,保證基礎題不失分,尤其是默寫題最好再寫一遍,以免考試時“提筆忘字”;臨考前,他還建議考生重視“錯題集”,事半功倍。

  押題

  出題型別:“提示語+題目”型作文

  ■題目一 《文章與文風》

  《說苑》中說:“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主席曾撰文批評“長、空、假”的不良文風,要求大家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樹立良好文風。請以《文章與文風》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分析

  提示語點明文章中心要論述樹立良好文風的重要性。四種寫法可供參考,首先,側重闡述好文章的標準:實在、精短、新穎。可以舉歷史上的例子。漢朝政治家賈誼的《過秦論》、李密的《陳情表》、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等事例。其次,著重批評眼下的不良文風——長、空、假,可列舉不良文風的表現,指出不良文風的危害。再次,把良好的文風和不良的文風作對比,重點闡述怎樣才能樹立良好文風***可從這四個方面寫:適應社會需要、堅持實事求是、重視人的修養、加強語言訓練***。第四,分析文風不正的原因***比如,出於考試的功利需要;學校長期的僵化教育;追求虛美的浮躁心態等等***。

  ■題目二 《說與做》

  對待學習和工作,有人光說不做,有人只做不說,有人既說又做,還有人……請以《說與做》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定。

  ■分析

  可以記一個只做不說,具有務實精神的人;可以用諷刺的語調,寫一個只說不做的人。如果寫議論文,可以聯想到初中時學過的一篇文章——《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聯想到目前社會上有些人,只說不做,反映出他們心態浮躁、自我標榜、好吹牛皮的現象。從現象指出其本質,是功利當頭。對個人來說,一事無成;對社會來說,難以進步。另外,要首尾呼應,點明“說與做”所追求的統一是實事求是。

  ■題目三 《獨立》

  就個人來說,獨立標誌著成長、成熟;就國家來說,獨立代表了崛起和尊嚴。經濟獨立是基礎,精神獨立能創新。請以《獨立》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文體自定。

  ■分析

  提示語第一句話是說“獨立”的含義,第二句講“獨立”兩個層次及其關係。可寫記敘文、寫自己或熟悉的人,通過列舉兩三個事例,寫逐步走向“獨立”的過程;可批評自己“不獨立”,寫真實的自己。

  寫議論文要弄清楚“為何獨立,怎麼樣獨立”的話題。“為何獨立”是重點,先講個人為何要獨立,再講國家為何要獨立。可用對比論證的方法,也可以重點分析至今不能獨立的原因為寫法***原因儘可能包含主觀、客觀、歷史等多層次***。

  押題

  出題型別:“純命題”型作文

  ■題目一 《省》

  ■分析

  “省”的反義詞是“費”。“省”各種各樣,有種省是節省水、電、木材等資源,有種省是省精力,還有一種省是省時間。

  就第一種“省”,如去年央視有一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後來有人提出了“舌尖上的浪費”。有人做了不完全統計,每年浪費的價值是兩千億元,浪費的糧食夠2億人吃一年。節約資源可以讓社會可持續發展。

  就第二種“省”,激烈競爭的社會耗費了人們大量的精力,影響人們的健康。有資料表示,每年全國猝死的人數達到5萬多人,這其中33%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所以,現代人要節省精力,保證工作的效率。

  第三種“省”,則如:現在很多人在娛樂中,在上網中,在打牌中浪費很多時間,就個人來說,一事無成。世界上的一切節省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省。總之,凡事能省則省,在省中謀效率、求發展、出成績。

  ■題目二 《樸素》

  ■分析

  樸素可指生活方式,如講節約,不奢侈;也可指生活態度,如不浮誇,不虛假。前者可引申為一種風格、特色,後者可引申為一種品質、精神。

  寫記敘文,可寫一個樸素的人,寫出他樸素的具體表現,最好舉一兩個生動的事例。如果寫議論文,可以著重談談當前提倡樸素有什麼意義?必須指出,艱苦樸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提出艱苦樸素是實現低碳生活的一個方面。也可以換個角度,比如聯絡作文來談樸素,擺出浮誇不實不良文風的表現,進而提倡一種樸素的優良文風。

  ■題目三 《平視》

  ■分析

  平就是平常、平等;視就是觀察、看待。平視就是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人,用平常的心態對待事物。可以敘述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是名人***的平凡之事,展示他***她***真實的狀態,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從“平視”的含義說起,用比較的方法寫成議論文。平視既不是仰視,也不是俯視。仰視是降低自己,抬高別人;俯視是抬高自己,降低別人。仰視別人,會壓抑個性,造成自卑;俯視別人,會居高臨下,滋生自傲。這兩者都不可取。只有以平常的心態、平等的姿態看待人和事,才能真正認識並解決問題。

  在以人為本的今天,既要自尊也要尊重,只有相互敬重,彼此溝通,才能實現雙贏。會動腦筋的同學,還可以加上一段。有時候,我們還需要仰視,如對天空與偉人,仰視表示一種敬畏;有時候需要的是俯視,俯視困難,表示一種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不屑。

  ■題目四 《我的夢》

  ■分析

  “中國夢”是一個熱詞,與此相關聯的是“我的夢”,建議考生們圍繞這個話題做一些思考。高考作文中想拿高分,除了謀篇佈局、文字功底之外,所舉的事例貴在新穎,要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前幾年寫《好奇心》時好幾萬考生同舉牛頓被蘋果砸中的例子,考《拒絕平庸》時,很多考生列舉李娜奪冠的例子,結果造成作文分數普遍不高。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和別人撞車。

  押題

  出題型別:“材料型”作文

  ■材料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定。

  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學家,請教他為什麼自己有錢後變得越來越狹隘自私了。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問:“向外看,你看到了什麼?”富人說:“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哲學家又將他帶到了一面鏡子面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一笑說:“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於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分析

  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提供的材料是故事,就看故事裡有幾個人,一般來說,有幾個人就有幾個角度。

  如果寫成記敘文,可以寫一個有錢後就變得自私的人。也可以寫另外一種人,雖然有錢了,但是他不被金錢迷惑,他想追求自己的事業,甚至成為愛心人士或者慈善家。

  如果寫成議論文,可以以哲學家為例,指出不能因為“銀子”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這裡的“銀子”也就是錢,有腐蝕作用。時間長了,很容易喪失道德。由此揭露出文章的主題“讓道德迴歸”。論述過程中,還可以進一步深入。

  ■材料二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任選其中一段,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很多中年人提醒年輕人:生活比你想象的複雜得多。很多老年人告訴中年人:生活比你想象的簡單得多。

  有人說:不要不把自己當回事。也有人說,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分析

  材料的第一段告訴我們:不同人生經歷的人,對生活有不同的理解。對年輕人來說,既要虛心聽取長輩的教誨,更要從現實出發,該簡單就簡單,該複雜就複雜,努力活出自我,體會人生的精彩。材料的第二段的意思是: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圍發生各種聯絡,所以既要展示自己的個性,看到自己的價值,又不能唯我獨尊,漠視別人。應該看到別人也有長處。只有彼此尊重,互相學習,才能使工作順利。用一句話概括,既不要過於自尊,也不要自卑,這兩者都不可取。每個人應該把自己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

  ■材料三

  請領會下述材料的含義,選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定。

  一位二戰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後來當上了美國一位學校的校長,在每位新老師進校時,他都會交給新老師一封信。裡面寫的是:“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生還者,我親眼看到人類所不該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工程師毒死,婦女和兒童被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槍殺。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因為,只有在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

  ■分析

  材料講述了人性的重要。既可以談教育與人性的關係,也可以寫其他領域的人性,比如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城市規劃中的人性、醫藥工作中的人性等等。寫記敘文時,可以寫一個富有人性的人,或記一次富有人性的活動,也可以寫一個原先缺少人性,後來變得富有人性的人。如果寫議論文,最好能聯絡現在的生活,指出摧殘人性的危害。

  ■材料四

  閱讀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倫敦市博物館公開拍賣展廳內一塊一米見方的黃金地段,買主可以在這裡陳列私人展品,要求只有一個:能展現你或你的家族在倫敦生活的歷史。

  ■分析

  材料表明倫敦市博物館非常尊重個人和家族的價值,體現了一種人本思想和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在博物館展出的一般都是與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相關的文物,普通人一般是沒有位置的。倫敦市博物館的做法倒是一種開創,歷史是由各個時代,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活動譜寫成功的,每個普通人都應該在歷史上有地位。材料體現了以人為本,尊重每個生命個體的重要性。

  ■材料五

  閱讀下面的文字,領會其含義,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

  家鄉分三個層次:把家鄉當家鄉,把世界當家鄉,把心靈當家鄉。無論在哪裡,做好自己,讓內心成為永遠的家。

  ■分析

  材料的第一句話寫了家鄉的三個層次。把家鄉當家鄉是基礎,這裡的家鄉就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把世界當家鄉是提升,開闊視野,胸懷天下;把心靈當家鄉是最高境界,以平靜的心面對一切,體現了一種豁達、和諧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二句話是對第一句的補充歸納。“做好自己”是個重點。考生可以寫記敘文,寫一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加強自我修養,有精神追求的人。如果寫議論文,應該解釋一下,讓心靈成為永遠的家的含義。然後著重論述如何做到“讓內心成為永遠的家”:一要培養健康獨立的人格;二要平和地看待世界;要堅守自己內心的追求。

  ■材料六

  閱讀下面的文字,領會其含義,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

  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廣闊無邊。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壯無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涯。

  ■分析

  如果寫記敘文,可以寫一個有包容胸懷的人。如果寫議論文,文章要緊扣“容”字,材料中每一個“容”字都與後面的“無邊”、“無比”、“無涯”有因果關係。文章的基本思路應該是:為什麼要“容”?怎麼樣才能做到“容”?可以用總分式的結構來寫。先總的說,容有利於構建高尚健全的人格。然後分2-3個分論點。第一個分論點,容是一種修養。第二個分論點,容是一種胸懷。第三個分論點,容是一種境界。對於學生而言,要容得下各種挫折,能從“容”中反省,努力奮鬥。

  ■材料七

  下面是世界上幾所著名大學的校訓,請選一條作為你的座右銘,並以此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哈佛大學校訓:真理。耶魯大學校訓:光明和真理。斯坦福大學校訓:自由之風吹拂。劍橋大學校訓:此地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麻省理工學院校訓:知行合一。早稻田大學校訓:學問的獨立。

  ■分析

  這些校訓涉及的關鍵詞有:真理、光明、自由、啟蒙、智識、知行、獨立。這些字眼都有豐富的含義。可以選擇一個進行論述。還有一種另闢蹊徑的寫法。可以比較中國很多學校的校訓和這些國外著名大學的校訓,在比較中,談出為什麼以選定的一個校訓作為座右銘。

  ■材料八

  請由下述材料談起,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定。

  雕塑家、畫家賈科梅第說:“有時為了描繪一顆頭顱,你必須放棄整個軀體;為了畫好一片樹葉,你必須枉顧整個風景。”

  ■分析

  畫家的話告訴我們,立足於整體是對的,但更要專注於細節,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整體當然重要,但看到了太多的景物,要求太全,結果所看到的很可能都沒有真正看清楚。生活也是如此:什麼都想得到,很可能什麼都得不到,最後徒有失望和失落。考生可以記一個專注於某一點而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寫成記敘文。也可以論述專注與成功的關係,寫成議論文。專注需要靜心和細心,現代人的浮躁和功利是專注的大敵。莫言專注於反映中國農民的命運,最終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這與畫家專注於頭顱和樹葉是一個道理。作為一名學生,也只有專注於做人和學業,才能最終成為有用之才。

  ■材料九

  聯絡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一家著名的跨國公司,在上海招聘一名薪水頗高、權力較大的管理人員。三名候選人通過了初試,實力相當。但在面試後,公司人事部經理,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其中一個。這個人是三人當中唯一一個進入房間後向他點頭道早安,並用雙手接過他的名片,現場有其他人進來時起身致意,離開時將一次性茶杯主動收起扔進垃圾桶的人。

  ■分析

  我們要注意材料中的四個細節:進入房間後向他點頭道早安,並用雙手接過他的名片,現場有其他人進來時起身致意,離開時將一次性茶杯主動收起扔進垃圾桶。這個材料提醒我們,現代社會的人才競爭,不僅體現在知識和能力的競爭上,有時候更體現在文明競爭的層次上。從而引出一個話題:千萬不要小看禮貌的重要,它是構成人的整體素質的重要因素。細節決定成敗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考生可以記一個講文明行為的人的故事。也可以寫一個人一貫不重視細節,以至於後來遭遇失敗的故事。還可以針對現在喜歡搞大活動,對不重視日常行為規範養成的教育形式進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