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話題分類素材

  話題作文以有利於發揮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等優勢登上高考作文舞臺,被廣泛應用於作文教學領域,而素材的選擇是話題作文能不能出彩的關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1993年的一天,聯合國糧食組織將"拉奧博士獎"鄭重授予中國的一位農村婦女牛玉琴,這一年只有三個人獲此殊榮。1995年,中國評出十大傑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陝北農民牛玉琴的丈夫張加旺於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決心將其變為綠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帶著三個兒子繼續苦幹。他們付出難以想象的艱難,終於使1.7萬畝沙荒地披上了綠裝。成功後,她又遵照丈夫遺願,拿出第一筆收入7000元,蓋起一座小學。她從丈夫與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別命名為"加玉林場"與"旺琴小學"。她的行為感動了一位港商,這位港商悄悄留下5.5萬元贊助這所小學改建校舍,卻沒有留下名字。人們稱頌牛玉琴創造的是"綠色奇蹟"。

  分析:牛玉琴的事蹟向人們證明了人類改變生存現狀的決心和成果。奇蹟的產生,沒有艱苦卓絕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話題:"奇蹟""成功與堅持"

  篇2

  俄國著名地理學家奧勃魯契夫把每個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從早晨到下午兩點,他認為是最寶貴的時間,用來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兩點至晚上六點,在這段時間裡他認為做較輕鬆的工作為宜。如寫書評或各種筆記等。第三天是從晚上六點到夜裡十二點,用來參加會議、看書。他說,這是等於把自己的生命延長了。

  美國夏威夷島上學生們上課時,總是先背誦一段祈禱詞:今天已經和你在一起,但很快會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也會消逝。抓緊時間吧,一生只有三天。

  分析:以上兩則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時間把一天的時間合理分配,對時間要有緊迫感,從某種意義上講,珍惜時間就意味著延長我們的生命。

  話題:"對生命的態度""珍惜時間"

  篇3

  唐人孫樵寫過一篇《書何易於》的文章。說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遊山玩水。一日,他泛舟宜昌縣時,因船大水小,屢屢擱淺,便令縣裡派農夫拉縴。無意間,這太守發現縴夫中有一白面書生,就問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縣令何易於,因春耕時節,農夫忙甚,抽人不易,故下官也來充一名縴夫。"太守聽了,羞愧難當。

  何易於平日勤政愛民,窮苦百姓無錢辦喪事,他拿奉銀贈與;見到老弱病殘等來官倉完糧,每每邀之進餐;自己的隨從,不過兩三人。因此,三年內把宜昌治理得"獄無系民,民不知役"。

  孫樵在《書何易於》中說,何雖"不得志與生時,必將傳名於死後。"果然,《新唐書》把他作為廉吏為之立了傳。

  分析:做官僅僅代表必須為老百姓辦更多的事,承擔更大的責任;;而不是凌駕於人民之上。明白了這個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縣令"像何易於一樣為民"拉縴"。

  話題:"為官與為民""關於權力的看法"

  篇4

  把閃電關在瓶子裡

  在18世紀,人們還不能正確地認識雷電到底是什麼_當時本傑明·富蘭克林認為雷電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卻受到了嘲笑。

  富蘭克林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佈,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變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根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地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瓶中。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證實。

  分析:面對人們的指責,我們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實來證明一切。科學中沒有懶惰,只有勤奮和嚴謹。

  話題:"真知來源於實踐""事實勝於雄辯"

  篇5

  美國一位將軍在他的《現在可以說了》一書中是這樣評價著名的德同原子物理學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這樣的科學家,足以抵得上德國10個師的軍隊。"

  20世紀50年代,美國海軍次長金波爾阻撓錢學森回祖國,他給美國移民局的電報中稱:"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我們來說至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在哪,他都抵得上五個師!"

  分析:掌握了科學技術,就掌握了引領世界潮流的力量。因為科學是一種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

  話題:"人才""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