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冊地理複習題有哪些

  地理其實是比較偏向理科的科目,所以學習地理最好的的方法就是多做習題。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一下冊地理複習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下冊地理複習題

  1.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

  A.亞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亞洲的地勢特點為

  A.西高東低 B.東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北高南低

  3.下面的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

  A.湄公河 B.印度河 C.葉尼塞河 D.黑龍江

  4.亞洲從南到北分別為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其影響因素主要為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5.東亞氣候的最大特徵是

  A.大陸性氣候普遍 B.海洋性氣候明顯

  C.氣候型別多樣 D.季風氣候顯著

  6.關於日本自然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地形為平原 B.氣溫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C.礦產資源豐富 D.海岸線曲折多良港

  7.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

  A.本國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 B.進口原料,出口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C.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廣大 D.本國有豐富的農產品

  8.下列關於亞洲說法,錯誤的是

  A.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B.面積最大的湖泊是貝加爾湖

  C.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D.最高大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

  9.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佈地形特點的半島是

  A.朝鮮半島 B.印度半島 C.馬來半島 D.中南半島

  10.世界上華人華僑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在

  A.東亞 B.東南亞 C.南亞 D.西亞

  11.對印度水旱災害影響最大的氣候因素是

  A.西南風 B.東北風 C.地形 D.颱風

  12.下面關於印度工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核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

  B.航天技術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

  C.棉麻紡織工業一直都是印度主要發展的工業部門

  D.機械工業和鋼鐵工業還比較落後

  13.俄羅斯是世界上

  A.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B.陸上鄰國最多的國家

  C.地勢最低平的國家 D.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14.俄羅斯的地形主要是

  A .山地和高原 B.平原和盆地 C.平原和高原 D.山地和丘陵

  15.下列世界著名景點位於俄羅斯的是

  A.克里姆林宮 B.泰姬陵 C.馬克思墓 D.艾菲爾鐵塔

  16.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

  A.墨西哥灣 B.孟加拉灣 C.波斯灣 D.北部灣

  17.中東地區大部分屬於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D.地中海氣候

  18.中東地區的居民多數都屬於

  A.黑色人種 B.白色人種 C.黃色人種 D.猶太人

  19.中東地區石油運輸量最大的航線是

  A.波斯灣→太平洋→美國 B.波斯灣→馬六甲海峽→日本 C.波斯灣→蘇伊士運河→西歐 D.波斯灣→好望角→西歐 20.關於歐盟的敘述,錯誤的是

  A.歐盟是“歐洲聯盟”的簡稱

  B.由於歐盟成立,本區國家間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少

  C.歐盟在世界經濟、政治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D.歐盟是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

  21.佔歐州西部面積較大的氣候型別是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

  22.下列國家與其首都搭配正確的是

  A英國——柏林B法國——巴黎C德國——倫敦D奧地利——馬德里 23.觀賞下列風光,應去的國家是

  A.參觀水城威尼斯——荷蘭 B.觀賞峽灣風光——挪威 C.觀賞花卉與風車——西班牙 D.觀看鬥牛比賽——英國 24.撒哈拉以南非洲分佈面積最大的氣候型別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的經濟特點是

  A.以出口工業製成品為主 B.工農業都很發達

  C.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 D.經濟發展穩定,不受外國資本控制

  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乾旱、糧食和環境 B.人口、糧食和環境

  C.人口、糧食和就業 D.宗教、資源和糧食

  27.下列動物中,澳大利亞特有的是

  A.大猩猩 B.鱷魚 C.鴨嘴獸 D.狒狒

  28.澳大利亞重要的農牧產品是

  A.羊毛、小麥 B.牛肉、玉米 C.羊毛、稻米 D.羊肉、小麥

  29.下列不是澳大利亞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的是

  A.採礦業 B.紡織業 C.機械製造業 D.冶金業

  30.澳大利亞的人口主要分佈在

  A.東南沿海 B.中部內陸地區 C.東北沿海 D.西部高原地區

  初一下冊地理複習資料

  我們生活的大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

  概況: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地理位置:大部分位於東、北半球,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

  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臨地中海和黑海。

  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

  南部有三大半島,自東向西是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

  地形、地勢特點:亞洲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約佔全州面積的3/4。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著名的大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分佈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外圍***要能在地圖上填注以上地名***

  平原多分佈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

  亞洲地面起伏很大,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和世界陸地最低處死海的湖面。整個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和湖泊:亞洲的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河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恆河、印度河等。

  著名的湖泊有:裡海,是世介面積最大的湖泊;

  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上最鹹的鹹水湖河世界上最低的湖泊***要能在地圖上填注以上河湖***

  5. 氣候特點:氣候複雜多樣***原因:跨緯度廣,海陸差異大,地形複雜***、季風氣候顯著***原因:最大的大陸和最大的海洋交界處***、大陸性氣候分佈廣***原因:面積廣大,內陸遠離海洋***

  主要氣候型別及分佈: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中部和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北部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極地氣候、青藏高原和山地地區為高原山地氣候***見P7圖6.9要能填圖***

  亞洲有47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

  東亞指亞洲東部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和蒙古五個國家;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11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是: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和東帝汶;

  南亞是指從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島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共7個國家。北部有尼泊爾、不丹兩個內陸山國,中部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臨海國;南北印度洋上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兩個島國。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他地區隔開,是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所以也稱為南亞次大陸;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五國;

  西亞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小亞細亞半島,共20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是:伊朗、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塞普勒斯、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

  北亞是指亞洲北部的俄羅斯***見P3圖****** 第二節 人文環境

  1.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洲,36.8億人。集中分佈在東亞、東南亞、南亞地區。其中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中、印度、日、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6個國家

  亞洲人口過多,對資源環境產生了沉重壓力

  亞洲大小民族有1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有發源於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華夏文化;

  發源於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流域文化;

  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其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衝擊而成,故又稱“兩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

  3. .經濟發展的差距:發達國:日本 高收入

  發展中國家:新加坡 高收入>9655美元

  馬來西亞、韓、沙烏地阿拉伯 高收入 3125—9655美元

  中、泰 中下等收入***原因:日、新、韓、馬、泰發展加工工業,促經經濟發展;沙特出口石油***

  蒙、越、印、孟、尼 低收入國家<500美元

  初一地理複習策略

  一、抓好課堂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銜接,為考前複習做好鋪墊

  中學地理考試所包含的內容為七年級上、下冊和八年級上、下冊共四本書,要在大約一個月時間裡複習好兩年時間內學習的所有內容這幾乎是很難完成的,因此必須要提前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提高課堂效率

  由於學生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學習時間比較有限,缺乏課前必要的預習和課後鞏固複習,為了使學生的知識學得比較紮實牢固,一定要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課堂40分鐘。學生因為思想上的不重視,會覺得地理課不重要,上課不認真,屬於輕鬆時刻,作業也不認真,敷衍老師。對此,教師必須引起重視。面對這種狀況,我主要有以下對策:

  ***1***樹立教師的課堂威信。上課以前提前向大家提出課堂要求,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我的課堂規矩是怎樣的,讓學生對課堂規矩心中有數,在課堂教學中儘量配合老師,提高課堂效率。

  ***2***作業嚴格要求。學生僅靠課堂40分鐘是很難保證學習效率的,必須要有課後的鞏固複習,也就是要通過作業來鞏固。中學階段地理學科一般不會有大量的作業,但必要的練習還是需要的,現階段我主要讓學生完成中學地理教研室徵訂的地理填充圖冊和學習評價,地理學習的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讀地圖,分析地圖,因此我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完成填充圖冊,熟悉地圖。學習評價由於題量比較大,我要求學生根據個人能力有選擇的做。但是作業我都是親自檢查批改,對於不認真的同學進行鍼對性教育,用教師的重視引起學生的重視。

  ***3***激發課堂學習興趣。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圖文並茂,設計活動等方式,增設課堂情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注重知識銜接

  雖然中學地理教學內容有不同的模組,但是地理事物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為了避免學生出現前學後忘的現象,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銜接,通過新內容的學習也能回顧舊的知識。例如:七年級上冊我們學習了世界的氣候,要求學生掌握世界各區域氣候特徵,時間一長,很多同學就忘記了。但是在七年級下冊的世界區域地理中和八年級中國地理的學習中,一直貫穿著氣候這一部分內容,比如我們在對印度的學習過程中,其中一個重點內容為水旱災害頻繁,那麼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就要歸結到氣候特徵這個知識點上了,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圖片匯入世界氣候型別分佈圖,讓學生找到印度的氣候型別,熱帶季風氣候,通過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其氣候特徵,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回顧初一上學期學習的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思考印度的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有哪些?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新的知識就沒有難度,學生也能對舊知識進行鞏固複習。

  二、利用複習提綱,全面複習

  在新課結束以後,立足於教材,對於課本知識進行總結,給學生印發一份複習提綱。依照複習提綱進行一輪地毯式複習,目的是讓學生對考點內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瞭解,同時查漏補缺,把學生在初一、初二未掌握好的知識盲點消滅。中學地理考試內容覆蓋了初中地理四本書,知識點多而雜,記憶性內容所佔比例大,但是考試多考那些最基本、基礎的知識,怪題、偏題較少。因此複習提綱的制訂一定要詳略得當、主次分明,能夠為學生提供複習的方向,讓大多數學生熟悉考點,對考點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三、梳理知識結構,點面結合

  初中地理考試內容包括初中四本書,知識點較多,學生需要記憶的考點也比較多。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知識點雜亂無章,記憶困難,複習盲目而沒有效率。理清知識網路,學生的記憶就會清晰牢固。

  1.師生共建知識結構網路

  初中地理教材知識點雖多,但內容並不複雜,主要包括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三大部分。這三大部分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例如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都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地域性,但都需要通過地圖的分析來掌握區域地理特徵。這樣雜亂無章的知識點就變得比較簡單清晰。教師在複習過程中通過學生對複習提綱的熟悉,可以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網路,梳理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2.點面結合,博學活用

  在建立知識結構網路的過程中,基本內容構成了知識結構的基本框架,各知識點就成了 豐富知識網路的內容。通過學生對知識網路的熟悉,複習過程中既保證了複習面,又囊括了知識點的複習,為學生在考試中活用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絡實際。在“博”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做到“活”。

1.初中地理總複習題及答案

2.七年級下冊地理複習資料

3.初一下地理習題及答案

4.7年級下冊地理總複習題及答案

5.七年級地理最佳複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