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橋之美預習教案

  課文橋之美是八年級上冊的課文,那麼同學們應該怎樣進行預習呢?教師應該怎樣設計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橋是充滿魅力的一種建築,它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於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橋,而且橋本身的美以及它給人的豐富的聯想和感受,使橋歷來都是文人畫士筆下的寵兒。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畫家,吳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滿詩情畫意的筆為我們介紹橋之美,讓我們一同欣賞《橋之美》。***板書文題***

  設計***二***

  橋樑專家茅以升筆下的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在畫家眼裡,橋的魅力在哪裡?讓我們隨著畫家的構圖框,對“橋之美”進行一番新的審視與追尋吧!

  二、明確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齊讀課文,並思考:

  ***1***在作家看來,“橋”美在何處?請畫出揭示“橋之美”的文句。

  ***2***你對此有何感想,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發?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力求人人發言,個個參與,然後以小組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1***課文揭示“橋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幾句:“‘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於繪畫的形式美”“我之愛橋,並非著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著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樑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矛盾的發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絡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絡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這些文句揭示了“橋之美”的含義。

  ***2***學生從中得到的啟發是多方面的。有的領悟到:橋樑除了具有實用功能外,還具有審美功能。有的領悟到生活周圍本身就有飽含畫意的景緻,只是自己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的同學領悟到:文中講究對比、變化、和諧等,不光適用於發現、欣賞、品味“橋之美”,還可以把它們作為通用的原則對某一處自然風景及室內佈置進行一番美的品評。有的領悟到: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與周圍環境和諧交融才是美的極致。……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說明順序。

  ***1***教師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內容要點,再把內容相近的段併成部分,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若干部分,歸納出每部分的大意,將這些大意依次銜接起來,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說明順序。

  ***2***學生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3***同桌之間交流看法。

  ***4***教師選三位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明確:畫家眼中的橋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說,是橋在不同環境中,起著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為了能讓普通讀者理解和接受這個觀念,文章從大家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首先擺出一個看法:它“固然具有詩境之美,其實更具有繪畫的形式美”。接著以粗筆勾勒、大塊塗抹的方式迅速將小橋、流水、人家提煉成構圖所需要的塊、線、面,並把它們搭配、組合起來,構成畫面,強調橋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後又大而言之,指出橋在江南水鄉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樣在構成當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來作者強調不著眼於從橋自身的結構來欣賞“橋之美”,而是更著迷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為下文張本。

  課文隨後採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選用四個例子--石橋與葦叢的配合,石橋與細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長橋之美,險峰、急流映襯下的風雨橋--說明橋在外觀、材料與所處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然後,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絡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橋之美”的進一步補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圖》裡的“虹橋”及鄉間小橋為例,指出通過橋能構成豐富的畫面。此後作者宕開一筆,結合具體例項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的問題。

  最後收束全文,用一句話總結上文,迴應文章的標題。

  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形成板書。

  多媒體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