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不愛學的解決措施

  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不能很好地將學習與興趣、生活聯絡起來,自然很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此,家長應該怎麼做?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家長們不妨參考一下。

  一

  首先,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平衡興趣和學習的關係。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需要做不同的事情。作為學生,鑽研學校的課業始終是最重要的任務。在保證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以增加生活的色彩。如果想選擇某種興趣作為發展方向,也要專心致志地學習,並堅持下去。

  其次,家長要及時瞭解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有些孩子拿興趣當擋箭牌,以掩蓋他厭學的真實背景,例如在學校自尊心受挫、承受壓力能力差、缺乏學習動力等。這時,父母就要和孩子及時溝通,瞭解他們究竟為什麼厭學,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除心理困擾。

  最後,父母還要注意孩子有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如果他們幹什麼都沒興趣,只是一味地貪圖享受,家長就不能再像和風細雨似的循循善誘,而是應該強硬一些,適當“逼”著孩子去學習,讓他們逐漸形成“我就該學習”的心理定勢。必要的時候,父母還可以採取挫折教育的手段,激發孩子的鬥志。

  二

  “只要愛玩遊戲的孩子就會愛學習”,因為學會玩遊戲本身就是學習。但為什麼那麼多孩子痴迷於遊戲而厭惡學習課本知識呢?這是因為遊戲的設計者遵循了孩子的心理規律,而父母很多時候的教育是在違背孩子的心理規律。

  首先,遊戲帶給孩子的成就感是直觀和即時的,遊戲上的一顆子彈打倒了一個敵人,這種成就感立即就會呈現在孩子心中,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其次,遊戲給孩子的鼓勵是持續不間斷的,當你遊戲打了一千分時,電腦就會放禮花對你說太棒了,打了兩千分螢幕上就會有人送鮮花,說喜歡你;即使你闖關失敗,螢幕上也會有人安慰你,並鼓勵你再來一次。

  但在現實中,很多父母卻只是看到孩子的不足,喜歡拿自己孩子與別人比較,並藉此教訓自己的孩子。例如:“你看某某的字,寫得那麼漂亮,再看看你寫的這樣差勁,你要好好努力啊!”孩子可能因此產生挫敗感,反而喪失了練字的興趣。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轉變這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從尋找差距變為發現優點。父母可以換種說法:“你寫字的速度真快,很不錯,但如果能把字寫得再工整一些,就更棒了。”這樣,孩子得到了鼓勵,對練字就會有更大的興趣,從而會更加努力。

  對孩子來說,與學了多少知識和成績如何相比,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對學習本身是否產生了興趣和動力。如果父母能做到遊戲中那樣,對孩子的努力及時發現,持續鼓勵,孩子在做某件事時不斷地得到成功的體驗和價值的體現,就會對這件事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不斷地進取,這也是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所在。

  三

  一、1、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父母要使孩子熱愛學習不貪玩,自己必須勤於讀書,努力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果父母整天沉迷於娛樂活動中無可自拔,那麼要想孩子愛上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

  2、對孩子合理期望

  家長需要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尤其盲目跟周圍別的“學霸型”攀比讓自己變得焦慮而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壓抑。其實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已經很豐富了,如果能實現融會貫通在知識點上已足夠,建議家長不妨多給予孩子一定時間、空間消化所學知識。另外,過於頻繁的家教與輔導會使孩子失去對學習的新奇感,讓孩子厭倦學習。切忌,學習強度不可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

  3、輔導重在指導方法

  家長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以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根據不同的學科輔以不同的方法,語文重在平時積累,因此教會孩子使用工具書,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料。英語要注意多營造學習氛圍,體驗英語表達的樂趣。數學重在解題思路,輔以線段圖等數學符號幫助孩子理解等以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二、1、避免家教中的誤導

  父母在家教中多鼓勵少批評,尤其注意避免講話的消極導向給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指導孩子作業時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憤怒情緒上來前能預知並有一定自控,這時暫時離開現場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小學的知識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知識講授的方法卻具有獨特性,尤其跟成人的方法差異顯著。建議家長對小學知識輔導存有畏懼感,尤其是小學數學輔導,有時候承認自己確實搞不定比強迫孩子接受你的答案要好。

  2、為孩子找個愛學習同伴

  進入小學,對孩子影響大的除了老師就是同伴了。孩子天生仿效性極強,只要有一個好的榜樣在身邊,孩子就會產生希望變好的內在動力,逐漸喜歡學習起來,家長不妨幫助選擇一個愛學習的同伴,這種同伴的力量有時甚至比家長的說教、打罵更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