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調研報告範文
調研是調查研究的簡稱,那麼如果是專題調研你知道專題調研的報告要怎麼寫嗎?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僅供參考。
1:
實習單位專題調研報告反映了學生對實習單位專業問題的基本認識與判斷,調研報告應結合本專業知識,對畢業實習單位進行專題調研,如:成本核算、內部控制、內部審計、會計資訊系統、公司治理、投資與融資政策、納稅籌劃等某一具體領域進行專題調研。
調研報告內容必須符合科學性、邏輯性,倡導獨立思考,有自己的新見解;報告要求文字通順、書寫規範、表述準確,杜絕抄襲。為提高實習效果,為每位學生配備指導教師,解答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同時隨時掌握學生實習情況,檢查學生的實習效果。
考核形式:
實習單位專題調研報告為書面報告,文字要求4000字以上。 成績評定:
成績滿分100分***按初評成績、交叉評閱成績及答辯成績加權平均計算***。
實習單位專題調研報告結構安排
1.實習單位專題調研報告是對某一企事業單位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典型現象或採用的管理模式進行系統深入探討,其正文一般採用的結構如下:調研單位簡介、問題調查、原因剖析、啟示建議、主要結論。
正文內容分成5部分,安排如下:
***1***調研單位簡介。主要交代單位基本情況;內部組織結構及財務崗位介紹。
***2***問題調查。主要描述調研單位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典型現象、描述實踐中存在的財務專業問題或長處。
***3***原因剖析。主要是應用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等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和解釋。
***4***啟示建議。主要提出對其他企事業單位的實踐啟示與借鑑意義,同時也可以對相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
***5***主要結論。主要是整篇報告的總結,應該鮮明、精煉、完整、準確,同時也可指出研究的侷限性和未來研究的方向。
實習單位專題調研報告常見問題
***1*** 調研報告格式問題,學生撰寫的報告未按標準模板撰寫,很多同學未按照五部分結構撰寫文章,將第二部分“問題調查”與第三部分“原因剖析”合併一起。同時存在很多低階錯誤,如:格式錯誤,錯別字較多,標題過長,關鍵字不關鍵,摘要被寫成引言,用詞口語化等,說明部分同學未認真閱讀模板說明,態度不認真。
***2***專題調研報告不“專”,描述內容過於寬泛、膚淺,發現的問題及對策缺乏針對性,與調研單位並不相關,文章“假大空”,說明部分同學未深入調研,存在“走馬觀花”現象。
***3*** 選題視野窄,選擇“內部控制、應收賬款管理、存貨管理、貨幣資金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制度”視角較多,而圍繞“納稅管理、會計資訊系統、盈餘管理,工資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利潤分配製度、會計核算組織形式,憑證種類、格式及傳遞,賬簿種類及格式,報表種類, 投融資管理、內外部審計”等角度較少。
***4***內容主次不分,對調研報告的核心“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部分論述籠統、簡單,而圍繞調研單位簡介等花費大量筆墨。
***5***分析不準確,比如:經常抨擊企業過多依賴賒銷,導致企業現金流困難,但卻忽視了企業生命週期理論,對於很多中小型企業而言,正處於快速擴張階段,其戰略目標通常是佔有市場,因此應辯證看待企業賒銷政策利弊。
2:
根據市委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精神活動的有關安排,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近段深入蔗區和製糖企業,圍繞“走迴圈經濟之路,促進宜州蔗糖業又好又快發展”這一主題開展調研,下面談談這次調研活動的主要>收穫和體會。
一、我市蔗糖業基本情況
***一***甘蔗生產基本情況
我市是**“雙高”糖料基地縣***市***之一,多年來甘蔗生產規模一直躋身全區前十名。目前蔗區涵蓋全市**個鄉鎮,涉及**個建制村。**年全市種蔗面積**萬畝,因受年初凍災,*月澇災和*月風災的嚴重影響,**/**年榨季全市甘蔗總產和單產都明顯下降,其中:甘蔗總產**萬噸,同比減少**萬噸;進廠蔗**萬噸,同比減少**萬噸;甘蔗平均農業畝產和工業畝產分別為*噸和**噸,比正常年份減產**噸/畝左右。據初步統計,**年全市種蔗面積達48萬畝,如年景正常,**/**年榨季進廠原料蔗可望達到**萬噸,創歷史新高。
***二***製糖企業基本情況
我市現擁有**公司所屬的兩家制糖企業——**糖廠和**糖廠,總生產能力為日處理原料蔗**噸***其中**糖廠**噸/日,**糖廠**噸/日***,每年榨季可處理原料蔗**萬噸。**/**年榨季,我市制糖企業總產糖量**萬噸,工業總產值萬元,利稅總額億元;預計**/**年總產糖量達到26萬噸,工業總產值達到*億元,利稅總額達到**億元。
二、我市發展蔗糖業的必要性
實踐已經不斷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作為我市傳統支柱產業的的蔗糖業,其持續發展,對鞏固和增加農民收入,對鞏固和增加財政收入,對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是蔗糖業的發展,有利於鞏固和增加農民收入。目前,我市近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民的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確保廣大農民群眾安居樂業和農村社會穩定都要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近年來,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區排名雖然相對靠前,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是我們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們務必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促進象蔗糖企業這樣產業化程度比較高的優勢產業,以不斷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目前我市機榨蔗區涵蓋全市16個鄉鎮,涉蔗農業人口約35萬人,佔全市近70%的農業人口。20**/20**年榨季全市甘蔗總產值約5.1億元,全市涉蔗農業人口人均種蔗收入近1500元。甘蔗主產區的鄉鎮村,種蔗更是農民群眾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由
此可見,蔗糖業的發展壯大對鞏固和增加我市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蔗糖業的發展,有利於鞏固和增加財政收入。長期以來,蔗糖業一直是我市對財政貢獻最大的產業。近幾年來,我市制糖企業平均每年***榨季***繳納的稅金上億元。在當前形勢下,我市財政每年要實現雙位數增長率,任務異常艱鉅。因此,發展壯大蔗糖業、為財政提供更豐厚的財源,顯得尤為重要。
三是蔗糖業的發展,有利於推動我市相關行業持續發展。我市蔗糖業的發展,除了有利於鞏固和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鞏固和增加財政收入外,對其他行業的發展也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如,在長達半年的榨季裡,製糖企業需要數百部車輛為其運輸原料蔗和食糖,給>交通運輸業創造2000多萬元的收入,同時,石油、>保險、餐飲、勞務等行業也大受其益,還有數以十億計的糖款和蔗款流動,也為金融業增添了不可多得的活力,等等。
三、宜州蔗糖業發展目標及可行性
***一***發展目標
為使蔗糖業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未來三年,我市蔗糖業應努力實現以下總體發展目標:
一是實現“六個達到”:種蔗面積達到50萬畝,甘蔗工業畝產平均達到5噸,甘蔗總產量達到250萬噸,食糖總產量達到32萬噸,工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利稅總額達到3.5億元。
二是實現“兩個提升”:提升主產品質量,製糖企業的白砂糖質量跨入全區先進行列;提升副產品深加工能力,製糖企業的漂白蔗渣漿專案、食用酒精專案和復混肥專案建設目標全面實現。
三是實現“一個翻番”:即總體效益比20**年鄱一番。
四是實現“兩個確保”:確保總體生產規模跨入全區前八名,確保繼續躋身國家級糖料基地。
***二***發展的可行性
我市蔗糖業要在未來三年內實現上述總體發展目標,有許多有利條件:
1、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自治區糖業佈局調整部署,符合融入北部灣經濟區的客觀需要。從全國看,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走向,我國的食糖供應將長期立足於國產為主,同時已採取並將繼續採取巨集觀調控措施,促使糖業生產進一步向以廣西為主的最佳發展區域集中,把確保國家食糖供應的重任託付給廣西。從全區看,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自治區產業佈局的調整,全區蔗糖生產已進一步集中到桂中以及桂南和桂西地區。我市位於桂中與桂西結合部,蔗糖業生產能力早已躋身全區前十名,是全區22個國家“雙高”
糖料基地縣***市***之一。因此,發展壯大我市蔗糖業完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自治區糖業佈局調整的有關部署,符合主動融入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2、市決策層高度重視蔗糖業的發展壯大。我市四家領導班子一貫把蔗糖業擺在全市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千方百計促進蔗糖業快速健康發展。
3、製糖企業實力比較雄厚。我市現代蔗糖業起始於1966年建成投產的懷遠糖廠。經過數十年的開發建設,我市蔗糖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石別糖廠和懷遠糖廠先後進行中英合資經營,組建博慶公司以來,我市蔗糖業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目前,博慶公司所屬的兩家糖廠生產能力為日榨蔗15000噸,每年***榨季***可處理原料蔗250萬噸,這為我市整個蔗糖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甘蔗生產發展的總體前景較好。甘蔗生產的發展是整個蔗糖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目前我市甘蔗生產總體前景依然不錯。一是農民群眾的種蔗積極性仍然較高。近幾年來,自治區政府及相關部門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形勢,在政策上確保了原料蔗價格穩定在相對合理的水平線上,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種蔗積極性。目前儘管種蔗效益不如種桑養蠶,但由於甘蔗適應性廣,銷路有可靠保障,實際效益雖比上不足但比下仍明顯有餘。因此,我市農民群眾對通過發展甘蔗生產增加經濟收入仍寄予厚望。二是發展甘蔗生產仍有一定的土地潛力。據初步統計,今年全市種蔗面積已達48萬畝,約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40%。因此,未來三年內,上下各方共同努力,採取各種有效措施調整種植業結構,全市種蔗面積擴大到50萬畝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四、我市蔗糖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當前,我市蔗糖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