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婚俗禮儀有哪些

  雲南壯族的婚禮四部曲是接親、送親、成親和回門。他們的婚禮也像他們招待賓客的糖茶一樣,甜津津而耐人尋味。主要分為:接親、送親、成親、回門四個習俗。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壯族婚俗禮儀之婚姻形式

  父母包辦

  歷史上,壯族曾普遍實行早婚,根據有關地方誌書記載:“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實行自由戀愛和父母包辦的雙軌制。

  父母包辦必請媒人說婚。媒人說婚通常要進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則以便飯招待。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議定親事,並以“合八字”訂婚。訂婚禮銀很重,一般須送與女子全套銀製飾物。 父母包辦婚姻,在壯族中亦佔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歲、有的早在七八歲就被雙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終身。

  自由戀愛

  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雙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徵得父母同意後才能結婚。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過唱 山歌擇偶。此種方式當地謂之“唱流”或“趕風流”。長期以來,在壯族婚姻生活中已成為一種制度,直至解放前後,廣南一帶壯區仍然十分盛行。***參見 黃現璠等著《 壯族通史》***

  “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個大街日和二、三月舉行。

  “儂人”於每年栽秧前收割後舉行。屆期,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坐家”女子各攜帶 米花糖、花 糯米飯以及小手巾、小鏡子等物品,在固定場地對唱山歌。倘若某一小夥子愛上某一姑娘,集體對唱階段便可竭力向她投送秋波,若姑娘也有愛慕之意,雙方即以山歌一問一答自成一對。對唱完畢,可坐下互相宴請,互贈隨身攜帶的小件物品以示信物,以後逢街日或節日並可邀約訂期相會。通過唱山歌結交的情友,日後即便情投意合,男方也要聘請媒人作形式上的求。

  壯族婚俗禮儀之戀愛方式

  對歌

  壯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方式有對歌、拋繡球和打木槽等。 壯族人對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開放的態度,有山歌唱到:“老人也有十七八,父母也有風流時。”成年的壯族青年男女外出趕墟,在田野、村頭對唱山歌***有很多色色的歌詞啊!***,一般父母不會加以約束。而封建社會中 漢族對兒女***特別是女兒***的約束是有名的。所謂的“大門不邁,二門不出”是也。因此,對歌成了壯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壯族社會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歲起就須學會唱幾首山歌,到十七八歲時,必須能學會即情歌。唱山歌地點有著嚴格規定,無論在僻靜的山村,或於街日鬧市,都必須是大家所公認或任何人都能看見的地方。時間則根據當地農業生產季節而定。各地每年舉行次數不一。

  “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個大街日和二、三月舉行。

  拋繡球

  拋繡球是壯族趕歌圩時,姑娘們手提五彩繽紛的花繡球,整齊地排隊唱山歌,若見到中意的小夥子,便把繡球拋給他。小夥子接過繡球,如果對姑娘滿意,就把小件禮物纏在繡球上扔回女方,戀愛就這樣開始了。

  拋繡球是認識對方,是戀愛的開始,而不是一些文人所說的是愛的結局。

  打木槽

  打木槽一般在農曆年初舉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來打槽,擊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大家盡情地歡樂。然後由幾個女子擊木槽數棍後就唱山歌,接著就有許多青年男子拿著木棍,跑到木槽邊來共同敲擊,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慕。

  壯族婚俗禮儀之特別方式

  隔街相望

  在廣西 靖西一帶,有種“隔街相望”的戀愛風俗。每到趕場那一天,青年男女一早就來到街口,男的站一邊,女的站一邊,僅相隔幾步,相互對望。一直站到太陽落山。雙方眉目傳情,如果有意,就示意對方離開大家。在相望過程中,雙方陣營中的同伴有商有量,相互參謀,十分有有趣。

  碰雞蛋

  廣西 都安的壯族“三月三”中有一項特別有趣的“碰雞蛋”的戀愛習俗。三月三”的前一天晚上,青年們特意準備好十幾個染紅的熟蛋,忙得不亦樂乎。三月三”中的遊戲開始時,男女雙方各握一個蛋,相對而立,然後手握紅蛋相互對碰。如果雙方紅蛋同時破裂,則被認為兩人的命運相連,有緣分,便將紅蛋互贈吃掉。如果只是單方面的紅蛋破裂,則表示雙方沒有緣分,只好自己將紅蛋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