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中華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寶庫中的藝術珍品,是漢語經過千錘百煉形成的固定片語。它產生於古代語言、歷史事件、古代的詩文和當時的口語,雖然形式簡潔,卻形象生動和富於表現力,常常寥寥數字便能說明一個寓意深刻的道理。雖然它沒有繪本的故事那樣美麗的畫面,沒有那樣曲折的情節,但是那其中的韻味是令人回味無窮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半夜雞叫的故事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裡學雞叫,然後把剛剛入睡的長工們喊起來下地幹活。日子一長,長工們對雞叫得這樣早產生了懷疑。小長工小寶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裡,他獨自躲在大車後邊觀察院內動靜,不一會兒,只見周扒皮悄悄來到雞窩跟前,伸長脖子學雞叫,隨後又用棍子捅雞窩,直到公雞都叫了起來,他才離開。

  小寶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長工們,大家非常氣憤,都到地裡睡覺去了。天亮後,周扒皮到地裡一看,長工們都在睡覺,他舉起棍子又罵又打。長工們不甘心受壓迫,他們想了個對付周扒皮的辦法:當天夜裡,正當周扒皮在雞窩跟前學雞叫的時候,躲在暗處的小寶喊了聲:“捉賊!”早已準備好的長工們紛紛跑來,對著周扒皮一陣亂打。地主婆聞聲趕來,說明被打的是老東家,大家這才住手,並故意表現出驚訝的樣子。地主婆無可奈何地扶著狼狽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裡去,長工們見狀都高興得笑起來。

  篇二:一竅不通的故事

  殷紂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個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為,並不盡心朝政,沉湎於酒色,輕信寵紀擔己的讒言,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

  紂王有一個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紂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著急,多次苦口婆心勸諫紂王改邪歸正,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紂王聽信了妲己的話,下令殺害了無辜的梅伯,並要把梅伯剁成肉醬。比干知道此事後,又急忙勸諫紂王,希望他不要聽信妲己的讒言,錯殺無辜,並說這樣下去是要亡國的。比干一連幾天極力勸諫紂王,引起了紂王的極大不滿。

  紂王憤怒地嚷道: 我早就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我要把他殺了,取出心來看個究竟! 紂王果真殺了比干,並挖出了他的心。孔子說起這件事,感嘆道: 紂王心竅不通,如果通了一竅,那麼比干就不會被殺害了!

  篇三:痛心疾首的故事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有婚姻關係,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晉國***君位。但由於兩國國境相接,雙方都要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仍不免發生衝突。

  晉歷公即位後,因邊界糾紛,兩國君王在令狐訂立盟約。但秦桓公回國後,立刻背叛盟約,偷偷去和楚國結盟。同時強令晉國和秦國一起進攻秦國邊界的小國白狄,晉國答應後,秦國又派人偷偷告訴白狄說:“晉國要攻打你們。”白狄和楚國都看穿了秦國的用心,痛恨秦國背信棄義,於是將秦國的所作所為告訴了晉國。晉國於是聯合諸侯之兵迎戰秦國,同時派呂相去和秦國絕交,說:“各國諸侯如今都知道秦國惟利是圖,不守信用,所以都痛心疾首,都要和晉國親近友好。現在我們陳兵以待,如果秦國和我們盟誓,則可退諸侯之兵,否則,我們各諸侯國將共同對付秦國。”

  一個月以後,兩軍交戰,秦國大敗。
 


  看過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