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的詩句

1、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國之步存,身將焉託?——蔡鍔《討袁通電》

3、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4、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5、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戎昱《詠史》

6、四海翻騰雲水路,五洲震盪風雷激。——毛澤東

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8、六朝春草裡,萬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10、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

11、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李白《千里思》

12、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蘇曼殊

13、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高適《塞下曲》

14、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宋·陸游

15、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宋·陸游

16、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宋·陸游

17、天時地利與人和。——劉過《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18、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羅裙。——孔夷《南浦·旅懷》

19、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羅隱《西施》

20、天時地利與人和。——劉過《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21、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夜泊水村》

22、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屈原《國殤》

2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4、歸老寧無五畝田,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25、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6、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屈原《國殤》

27、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病牛》

28、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陸游《關山月》

29、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

30、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朱彝尊《賣花聲·雨花臺》

31、捧出一顆丹心,獻與億兆生靈。——陶行知《不投降歌》

32、鹹言上國繁華,豈謂帝城羈旅。——子蘭《秋日思舊山》

33、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李白《鞠歌行》

34、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徐錫麟《出塞》

35、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36、他鄉生白髮,舊國見青山。——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

37、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戚繼光《望闕臺》

3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39、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唐·陳陶《隴西行》

40、梅似雪,柳如絲。——辛棄疾《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4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2、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趙孟頫《嶽鄂王墓》

43、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鮑防《元日早朝行》

44、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45、皇情眷億兆,割念俯懷柔。——鄭愔《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46、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文及翁《賀新郎·西湖》

47、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48、宮中羯鼓催花柳,玉奴絃索花奴手。——蘇軾《虢國夫人夜遊圖》

49、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

50、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康有為《出都留別諸公》

51、天厭虜,臣離德。——史達祖《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52、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元好問《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

53、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樑任父同年》

54、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5、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岑參《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56、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

57、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58、夷甫諸人,神州沈陸,幾曾回首。——辛棄疾《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59、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60、昨宵風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猶自得,陰晴快。——晁衝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61、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夏完淳《即事·復楚情何極》

62、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嗟險阻,嘆飄零。——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63、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巴金

64、盛世垂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曾國藩

65、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