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
[拼音]:xueguanxing jiaxueyoubing
[英文]:vascular pseudohemophilia
一種以出血時間延長和因子Ⅷ( FⅧ)複合物缺乏為特徵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1926年由馮·維勒布蘭德首先描述,又名馮·維勒布蘭德氏病(VWD)。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迴圈中的FⅧ是一種複合物,分子量高達 100萬~2000萬的糖蛋白,由分子量低的亞單位(Ⅷ:C,具凝血活性)和分子量高的亞單位(VWF,具粘附蛋白功能並能使出血時間糾正)兩者以非共價鍵方式組成。VWF由內皮細胞和巨核細胞合成,在迴圈中以多聚體形式存在,分子量50萬~2000萬,是一種粘附蛋白,為血小板與血管內皮下組織及血小板與血小板之間相互粘附所必需的重要因子;也是在血漿中攜帶Ⅷ:C的蛋白載體,在迴圈中的Ⅷ:C必須和 VWF結合才能獲得穩定而不被降解。VWF的先天性合成缺陷僅限於VWF,低的促凝活性是繼VWF缺乏或結構異常而引起的。患者由於VWF減少,繼發血漿Ⅷ:C水平降低而引起出血傾向。輸注正常血漿、血友病血漿均可補給VWF,而使患者Ⅷ:C獲穩定,起到治療作用。VWF結合到瑞絲託黴素啟用的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需要有R:COF存在。患者的VWF缺乏R:COF活性,可採用瑞絲託黴素輔因子試驗來定量檢測血漿 VWF在存在瑞絲託黴素情況下促使血小板聚集的能力。該試驗用以定量測定VWF的R:COF活性,是診斷VWD的敏感試驗之一。
臨床表現
患者VWF的幾種功能缺陷(攜帶Ⅷ:C功能、粘附蛋白功能,糾正出血時間延長和R:COF功能)之間並不平行,使患者的臨床和實驗室檢查變異很大。一般不伴自發的出血傾向(嚴重型別除外)。出血素質相似於血小板病,以淺表摩擦處的青腫或鼻衄、粘膜、胃腸道、子宮出血為主,偶因伴有胃或口腔粘膜血管異常而引起嚴重出血。有些輕型或亞臨床型可因缺乏臨床症狀而不被發現。
診斷
依據臨床有變化不定的出血素質,常染色體遺傳,以及實驗室對FⅧ/VWF和血小板功能的研究,診斷要點為:
(1)血小板計數和形態正常。
(2)出血時間(IVY法)延長和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瀦留、瑞絲託黴素聚集試驗的缺陷在加入冷沉澱物或 VWF後都可以糾正。
(3)部分凝血激酶時間(APTT)延長,但輕型患者若未影響到FⅧ:C血漿水平則APTT也可正常。
(4)血漿Ⅷ:C水平和Ⅷ:VWF水平同時降低。
(5)若條件許可,可作交叉免疫電泳或SDS-瓊脂凝膠電泳以進一步分型。
分型
70%為I型VWD。I型患者的FⅧ:C和VWF活性,抗原性呈一致性平行的減少, VWF多聚體組成全部減少,因此有正常的交叉電泳影象,是典型的VWD。Ⅱ型VWD有VWF質和量的異常,在交叉免疫電泳上可以看到大分子量的VWF減少,患者的FⅧ複合物的減少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
在治療 VWD中的一個獨特現象是對輸注因子Ⅷ/VWF的反應。輸注初期,Ⅷ:C和VWF同時升高,繼之VWF水平下降(半壽期 8~12小時),但Ⅷ:C水平反而更高,24~48小時才逐漸下降,原因尚不清楚。患者與血友病甲患者比較具有較高的Ⅷ/VWF水平,輸注冷沉澱物或新鮮冰凍血漿很容易達到治療效果,劑量約1~1.5單位冷沉澱/10kg/day 。因子Ⅷ濃縮劑無使用指徵,因為在製備中VWF 活性已受破壞。手術中使用6-氨基己酸可使手術期出血減少,靜脈使用DDAVP(8-精氨酸血管加壓素),一種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使FⅧ:C,FⅧ:VWF增加3~6倍,預防手術後出血的併發症。 ⅡB型患者的異常VWF和血小板結合增加,輸注DDAVP後,由於突然從內皮細胞釋放出異常的VWF,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減少,因此DDAVP禁用於ⅡB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