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種殼

藥材名稱:圓葉鹿蹄草

名稱出處:《長白山植物藥志》

概況

基源:為鹿蹄草科鹿蹄草屬植物圓葉鹿蹄草的全株。

原植物:圓葉鹿蹄草Pyrola rotundifolia L.,又名鹿銜草(四川)。

形態:常綠草本狀小灌木,高15~30cm。葉4~7,基生,葉柄長4~12cm;葉片革質,圓形或卵形,長2~6cm,寬1.5~5.5cm,頂端圓鈍,基部圓至心形,邊緣全緣或具疏圓齒。花葶有1~2枚褐色、鱗片狀葉,長圓狀卵形,長8~12mm,基部略抱花葶;總狀花序長6~16cm;花白色,稍下垂,直徑1.5~2cm;花梗長約5mm,具膜質苞片;萼片狹披針形,長3.5~5.5mm;花瓣倒卵形,長6~10mm,寬2~6mm,頂端圓鈍;雄蕊10,花葯具小角;花柱長7~10mm,伸出花冠。蒴果扁球形,高4~5mm,直徑6~8mm。花期6~7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12頁.圖397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000~2000m的山地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下。分佈於中國東北及新疆。原蘇聯、蒙古及歐洲也有分佈。

生藥

栽培:宜寒冷、陰溼的環境。以有較多枯朽落葉而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為好。可在林下栽培。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區在9~10月,結合採收,連匍匐莖一齊扯起,分成單株,每株都要帶有部分匍匐莖和鬚根。在選好的林下,將灌木雜草除去,不要翻動土層,開1.3m寬的畦。按行距22~26cm開小溝,深約7cm,把幼苗放到溝裡,株距10cm左右,斜靠溝壁。先蓋腐殖質土約2cm,再蓋枯枝落葉,使與畦面齊平。栽好後,葉片要露出地面,最後澆水1次。田間管理,久旱要注意澆水,雜草宜隨時除去,以後每年冬季,要蓋腐殖質土拌草木灰約2cm厚。

採集:全年可採。將全草連根挖出,洗淨泥土,晒至葉片較軟略收縮時,堆壓發熱,使葉片兩面變成紫紅色或紫褐色,再晒乾。

化學性質

全草含鹿蹄草素、梅笠草靈(Chimaphilin)、烏索酸等[1,2]。葉含熊果甙、高熊果甙、異高熊果甙(Isohomoarbutin)、喜冬草素、烏索酸、紫杉鹼(Taxine)、槲皮素、山柰酚、對-香豆酸等[1]。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37。


[2] Chem Pharm Bull 1985;33(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