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核

藥材名稱:砂生槐

名稱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薊瓦、狼牙刺(藏名)。

基源:為豆科槐屬植物砂生槐的種子或果實。

原植物: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Wall.)Benth.ex Baker

歷史:本品為藏藥。《全國中草藥彙編》、《青藏高原藥物圖鑑》均列為少用中藥。

形態:矮灌木。小枝密被灰短柔毛,頂端成刺狀。托葉宿存,硬化成刺狀;單數羽狀複葉,長3~5cm,葉柄、葉軸密被長柔毛;小葉11~19,長圓形至倒卵形,長0.4~1cm,寬0.2~0.4cm,兩面密被白色或淡黃色開展的長柔毛,先端具小尖頭。總狀花序頂生,花多數;花萼鐘形,長0.5~0.6cm,被長柔毛,萼齒近三角形;花冠藍紫色;旗瓣長1.5~1.9cm,瓣片長圓形,先端凹,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稍短於旗瓣,子房密被白色長柔毛。莢果念珠狀,種子1~7。花期5~7月。(圖見《西藏植物誌》.第2冊.718頁.圖218∶1-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800~4400m山坡灌叢。分佈於西藏。

生藥

採集:8~10月採收成熟的果實,晒乾,打下種子。

化學性質

果實和根含苦蔘鹼、槐果鹼、氧化苦蔘鹼、氧化槐果鹼[2]。

附 根含山豆根黃烷酮甲(Euchrestaflavanone A)、菜豆裡定(Phaseollidin)、甘草異黃酮甲(LiCoi-soflavone A)、槐黃烷酮H(Sophoraflavanone H)(1)、槐黃烷酮I(Sophoraflavanone I)(2)、槐黃烷酮J(Sophoraflavanone J)(3)[1]。

參考文獻

[1] Chem Pharm Bull 1991;39(6):1568。


[2]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