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軸蕨

藥材名稱:倒掛牛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大牛昂、朝天子、牛王刺(《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豆科雲實屬植物多毛葉雲實的根及莖皮。

原植物:多毛葉雲實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 var.pubescens Tang & Wang(C.sepiaria Roxb.var.pubescens Tang & Wang)

形態:落葉攀緩狀藤本,有鉤刺,幼枝密被褐色短柔毛,老枝紅褐色。二回羽狀複葉,長20~30cm,羽片3~10對,對生,有柄,每1羽片有小葉6~9對,對生,膜質,長圓形,托葉小,早落。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花托凹陷,萼片5,離生,覆瓦狀排列,下方1枚較大,花瓣5,黃色,膜質,通常為圓形;雄蕊10,離生,排成2輪,花絲基部加粗且被綿毛。莢果長圓形,近木質,略彎,長6~10cm;種子長圓形,褐色,有花紋,長約1cm。花果期8~10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3870條)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300~800m的山坡灌叢或雜木林中。分佈於陝西。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根及莖皮。

藥性

性味:澀,熱。有小毒。

主治:根:解表發汗。治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及跌打損傷。莖皮:外用治酒齇鼻。

用法用量:內服:根:煎腸,9~15g;或浸酒。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陝西中草藥》:“治傷風感冒頭痛:倒掛牛根9~15g,煎湯服。” ②《陝西中草藥》:“治酒齇鼻:倒掛牛莖皮適量,浸酒,外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