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生問荊

藥材名稱:野升麻

名稱出處:浙江臨安

概況

基源:為毛茛科升麻屬植物單穗升麻的根狀莖。

原植物:單穗升麻Cimicifuga simplex Wormsk.

形態:根狀莖粗壯,橫走,外皮帶黑色。莖單一,高1~1.5m,無毛。下部莖生葉有長柄,寬披針形,長4.5~8.5cm,寬2~5.5cm,常3深裂或淺裂,邊緣有鋸齒,側生小葉狹斜卵形,背面沿脈疏生白色長柔毛;葉柄長達26cm;莖上部葉較小,一至二回羽狀三出。總狀花序長達35cm;苞片鑽形,花梗長5~8mm,和軸均密被灰色腺毛及柔毛;萼片寬橢圓形,長約4mm;退化雄蕊橢圓形,頂端膜質,2淺裂;花絲狹線形,中央有1脈,心皮2~7枚,密被灰色短絨毛,具柄。蓇葖長7~9mm,寬4~5mm,下面具長達5mm的柄;種子4~8粒,橢圓形,長約3.5mm,四周被膜質翼狀鱗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7卷.98頁.圖版20∶5~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300~2300m間的山地草坪,潮溼的灌叢、草叢或草甸的草墩中。分佈於中國東北、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四川。原蘇聯西伯利亞東部和遠東地區以及蒙古、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9~10月採挖根莖,去淨莖葉及鬚根,晒乾。藥材產於浙江、四川、黑龍江、吉林。本品在四川、黑龍江、吉林等地區作升麻使用。

鑑別:乾燥根莖呈不規則塊狀,稍彎曲,長約20cm,直徑5~10crn。表面棕黑色至黑色,有橫向紋理,上方殘留多個大形的莖基殘痕,下方及兩側有多數點狀鬚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橫斷面可見形成層,呈棕黑色,皮部有淺黑色縱走條紋,有的木部朽蝕成空洞,皮部有菱形紋理。氣微,味辛、微苦。

化學性質

含凱洛醇(Khellol)、阿米醇(Amminol)、升麻萜醇(Cimicifugenol)、北升麻醇、異北升麻醇、去氫北升麻醇、升麻素(Cimifugin)、阿魏酸[1]、異阿魏酸、咖啡酸[2]、咖啡酸二甲醚、升麻甙(Cimicifugoside)(1)、甲基升麻甙、乙醯基升麻環氧烯醇甙(Acetyl-cimifugoside)、升麻環氧醇甙(Cimigenoside)、25-O-甲升麻環氧醇甙、25-O-乙醯升麻環氧醇甙[3],木栓酮(Friedelin)、β-谷甾醇、胡蘿蔔甙,25-O-甲基升麻醇(25-O-Methylcimigenol)、升麻醇(Cimigenol)和升麻醇木糖甙(Cimigenyl xyloside)[4]。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17。


[2] CA 1977;87:193971v。


[3]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31。


[4] Chem Pharm Bull 1977;25(12):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