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範文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範文

  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就需要好好地展開調查,調查完畢後,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寫調查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1

  一、我縣民生問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關注並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要落實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每個城鄉居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學上、有醫就、平安生活。調研中各界反映,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我縣民生問題,積極落實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城鄉人居環境的建設投入。目前,城鄉居民收入穩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2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2016元,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90%以上的村居民點實現水、電、路、電話、閉路電視“五通”,無房戶和危房戶不到居民總戶數的5%;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設有衛生所,90.11%的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保險;2399名非農人口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城市困難居民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全面啟動了農村低保,城鄉弱勢群體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了4.5%以內;社會治安狀況逐漸好轉,關乎民生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 展。但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隨著社會保障的需求增長,我縣關乎民生的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民眾的心理預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響民生的矛盾問題正在日漸顯現。

  (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一是農村飲水設施老化,部分農村居民飲水問題亟待解決。

  我縣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大都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於受當時自然和經濟條件所限,設施建設規模較小,裝置承載能力低下,絕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鋼管或再生塑膠,造成群眾飲水隱患,同時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質下降。目前,全縣尚有農村飲用水質不達標、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水源保障率不達標等不安全飲水人口5.2萬人,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二是房價看漲,中低收入家庭無力改善住房條件。

  縣城多戶居民中,約有五十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內,近113戶城鄉常住居民沒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戶居民還住在危房裡。相當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條件,不少農戶也想進城購買住房,但面對日益看漲的房價都深表無奈,只能等待觀望。

  三是投入窘困,農村公益事業發展難以滿足農民需要。

  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體制影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時,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無力對公益事業進行投入,造成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反差大,城鄉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諸如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設施的現狀。目前農村公共設施總量少、質量低、農民集資建設負擔重等問題比較突出。

  四是管理滯後,農村公共設施作用不能有效發揮。

  據反映,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存在“重建輕管”的問題,建成的公共設施由於權責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機械破壞、被盜無人管理以及後續維護缺乏投入等問題,難以長期發揮作用,給原本不足的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增加了負擔。

  (二)就業方面。

  目前,全縣城鎮僅登記的失業人員近1300名,隱性失業、半失業人員變數較大。

  一是就業困難人員仍然是城鎮就業的難點。

  從再就業情況分析,已辦理城鎮登記失業的零就業家庭人員、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連續失業1年以上人員、女的40週歲和男的50週歲以上人員、殘疾人和完全失去土地未就業的六類失業人員就業比較困難。由於他們大多技能和文化水平偏低,年齡老化,工作基礎差,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導致就業比較困難。

  二是就業幫扶政策的落實不夠到位。

  這幾年,國家和省、市各級圍繞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幫扶政策,由於政策具體內容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利益,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牽頭單位勞動保障部門的協調與組織能力相對有限,使一些優惠政策在落實上打了折扣。據調查,目前我縣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復轉軍人安臵就業、刑滿釋放人員失業的就業,以及企業吸納失業人員定額減免稅等優惠政策,相關部門落實不夠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三是無業人員就業觀念陳舊。

  目前在我縣無業人員中,不同程度存在就業靠政府、吃飯依戀鐵飯碗、不願幹個體、小錢不願掙、大錢掙不來、寧可失業也不願從事苦、髒、累、險工種的陳舊觀念和惰性心理。還有一部分失業人員寧可“吃低保”也不願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有事沒人乾和有人沒事幹的現象並存,就業引導、指導和組織工作亟待改進和加強。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縣已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仍備受人們關注。

  一是高中教育質量不高。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加,群眾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考大學成為子女就業的集中選擇,由於擴招,造成師資短缺,師資力量薄弱,相當一部分具備條件的群眾對當地高中教育質量缺乏信心,學生擇校情況比較普遍。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滯後。我縣教師隊伍存在編制緊、優勢人力資源補充慢、部分教師素質偏低、教學經驗欠缺、責任心不夠強,年齡偏大教師退出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我縣教育教學提質增效。

  三是職業教育檔次偏低。技能型師資緊缺,專業設臵不盡合理,專業培訓能力相對較弱,難以培養出緊跟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四是素質教育推行緩慢。受教育導向的影響,教育考核機制偏重“升學率”,淡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普九”教育目標貫徹不夠到位。

  (四)社會保障方面。

  目前我縣群眾關注程度較高的社會保障總體上可以分為生活保障、養老保障、醫療保障、勞動保障四大類。

  一是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縣低保金城市發放標準為230元/月,農村發放標準為50元/月,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23875戶50328人。其中:城鎮3694戶4857人,約佔全縣城市人口的18.6 %;農村20181戶45525人,約佔全縣農村人口的11.2%。

  二是社會養老保險,城鎮擴面慢,農村待試點。目前我縣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共 1678名,佔全縣城市居民總數的6.21%。其中:企業職工690名,自由職業者988名,暫無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

  城鎮養老保險擴面工作進展緩慢。調研中瞭解到,養老保障已經受到了城鄉各類就業人員的普遍關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職業者,他們是城市務工隊伍的主力軍,因為不少民營企業不給工人繳納養老金,使其養老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這也導致了城鎮社會養老保險擴面進展比較緩慢。由於務工人員的養老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造成務工不安心、企業用人不穩定。

  農民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農民一直走的是“養兒防老”的路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家庭養老問題正逐步發生變化,一孩戶、雙女戶逐步進入老齡階段,父母和兒女分居越來越普遍,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不高,養老問題日漸突出已經影響了社會的和諧,他們的養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執行和監管缺陷。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20xx年在我縣全面執行,至目前已經覆蓋全縣90.11%的農村人口,成為被農民認可的較為理想的醫療保障措施。調查反映,該項制度在惠農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報銷起付線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點治療的門診少,不便於群眾就近就醫;三是對定點醫療門診的監管不到位。群眾反映,現行制度存在定點門診受益較大,參保群眾得實惠較小的問題,即入了合作醫療的群眾在定點門診看病收費高,不入的群眾在定點門診看病收費低。

  四是用工單位貫徹勞動保障法規不到位。

  一是勞動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資制的推行進展緩慢。由於勞動合同制和最低工資制約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為,所以雖經各級的督促落實,但仍然見效甚微。20xx年我縣合同用工率僅為 95%,20xx年以來我省最低工資標準是520元,用工單位以算伙食費、住宿費、獎金、勞保品、效益差、做工時間短、工作量輕等為由打折扣執行,致使務工人員收入很低,甚至出現務工不如“吃低保”的現象。

  二是拖欠務工人員工資的情況仍然嚴重。很多企業採用月工資“隔月發”、“季度發”,甚至是剋扣工資,套牢務工人員,保證企業工源。這些違法現象的長期存在,將工人臵於一種艱難的處境中。僅20xx年有關部門受理處理拖欠工資投訴案件38 起,涉及務工人員268 名,追討欠薪98萬元。

  三是勞動保護法規得不到有效落實。多數民營企業和個體戶普遍沒有給僱用人員繳納“三金”,僱工沒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沒有加班費,防暑、防塵、防潮、防毒、防輻射等《勞動法》規定的基本勞動保護設施短缺。例如個別企業廠房內粉塵超標,工人工作期間缺乏防護,多次受到有關方面的除塵建議,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醫療衛生方面。

  雖然我縣的醫療衛生事業有了重大發展,但是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貴、病痛解除難仍在影響民生。較為突出的是:

  一是藥品進入渠道不夠規範。

  調研中,群眾反映醫院和各種藥店均存在藥品進入渠道不夠公開透明,價格混亂,質量良莠混雜、藥效不佳的問題,影響了安全、有效、廉價藥品的正常供應和使用。

  二是公共醫療衛生事業執行市場化傾向,弱化了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保障功能。

  由於投入不足,公立醫療機構的執行經費和發展資金基本上依靠服務收費,“以藥養醫”創收執行,導致醫療機構偏重追求經濟效益,一些醫療機構推行“承包制”,醫務人員收入與服務收入掛鉤、“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致使其公益性質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負擔。“以藥養醫”是造成群眾看病貴、病痛解除難的重要原因。

  (六)社會安全方面。

  一是農資漲價過快嚴重影響了農民增收。

  農民群眾反映,農業稅減免所帶來的實惠被持續上漲的水費、農藥化肥、種子地膜等農資價格所抵消,農民種地的成本較免稅前增大,相當一部分農民種地靠貸款,導致生活困難。20xx、20xx兩年農資價格比較:20xx年種子上漲了20%,化肥上漲了18%,地膜上漲了6%,每畝生產成本較上年增加30元左右。

  二是物價過高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由於受溪洛渡水電站建設的拉動,我縣糧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活資料需求旺盛,不能自給,從縣外調進各種費用增大,導致生活資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與周邊縣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資料價格高出2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儘可能壓縮肉、菜、蛋的消費,部分生活困難的群眾撿菜販扔棄的蔬菜吃。物價過高帶來的負面效應已經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三是盜竊案件突出,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由於我縣流動人口和移民增加,相關部門對居民區的管理職責不清,存在扯皮現象,導致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縣城盜竊案件突出。據社群反映,縣城居民區有安全死角,部分樓房經常處於無門房、無物業、無管理制度的“三無”狀態,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盜竊摩托車、腳踏車、電動車等案件頻發,嚴重侵害了居民的財產安全,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二、幾點思考

  解決民生問題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多措並舉,全面覆蓋,把教育作為民生之基、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為民生之源、社會保障作為民生之安全網,實現基本就業、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綜治等各方面的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政府的綜合實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關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基本的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全面和諧穩定。對當前能夠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社會關注、群眾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要千方百計採取措施研究解決。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健全民生工程長效機制。

  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深入研究改善民生政策,繼續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組織實施的監督檢查,增強部門協調配合和上下聯動,繼續進行民生工程考核評比,健全領導機制、工作機制、監督機制和資金保障機制。

  二是完善制度狠抓落實,以專案為載體著力改善民生。

  建設類工程專案嚴格按規範操作,依法管理。生活補助類工程繼續積極向上爭取“擴面提標”,堅決實行陽光操作,完善並落實動態管理制度。醫療衛生類工程要立足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加快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機制,整合資源,明晰產權,改善服務。農村基礎設施類工程要強化規劃,統籌推進。專案爭取加大力度同時有效整合疊加,充分發揮專案實施效益。

  三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決好亟待改善的民生問題。

  縣委政研室和責任單位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斷髮現民生改善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研究和解決好。四是調整和最佳化支出結構,強化資金保障。預算超收收入向民生工程傾斜,同時壓縮一般性公用經費,最佳化支出結構。千方百計籌措配套資金,確保配套資金落實,按時序足額撥付資金,保障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加強督查考核,加強對民生工程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嚴防民生工程資金被擠佔、挪用、滯留。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2

  近期,根據學習的需要,我就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進行了廣泛調研,發現主要集中在教育、醫療、住房和社保四個方面。

  一、基本情況

  ㈠教育方面。

  全縣教育情況總體良好。

  一是嚴格落實國家“普九”和“兩免一補”政策。

  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

  三是透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教研、學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

  四是教學改革繼續深入,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

  ㈡醫療方面。

  醫療衛生基本滿足群眾需要。

  一是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初步形成了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方便群眾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

  二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效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三是行風建設加強。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加強醫德教育,完善內部監督,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不斷增強。

  ㈢住房方面。

  近年,從沿街經營用房開發開始向商品住宅開發轉變,新新建25處住宅小區,共計3200套、43平方米,住房環境得到一定改善。

  ㈣社保方面。

  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止到7月底,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分別達到實現了基本覆蓋。

  二、存在的問題

  ㈠教育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危房改造任務十分艱鉅。

  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裝備非常落後。

  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存在老齡化、知識更新慢等問題。

  四是公辦小學辦幼兒園現象突出,擠佔了小學教育資源。

  五是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亂辦班、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

  ㈡醫療方面。

  一是部分醫務工作人員對新農合報銷範圍不瞭解,使用目錄外藥物偏多,導致報銷金額偏低。

  二是目錄內藥品範圍小,藥品名稱不統一,許多藥已停止生產,影響用藥報銷。

  三是部分醫務人員缺乏責任感,亂開大處方、貴處方,患者用藥知情權、選擇權得不到保障。

  四是縣外轉診手續自繁瑣,患者感覺不方便。

  ㈢住房方面。

  一是住房價格逐年上漲,低收入者住房條件沒得到很好改善。我縣房價每年上漲20%左右,目前均價為每平方米2800元。下崗職工、單職工家庭和農民低收入者則無力購房。

  二是住房體制改革還不完善,社會保障性住房還未普遍推行。

  三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㈣社保方面。

  一是擴面難。絕大多數職工遊離於養老保險之外。

  二是徵繳難。企業參加意識差、部門配合力度弱,徵繳困難重重。

  三是逆差大。

  三、建議及措施

  ㈠教育方面。

  一是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項足額預算教育經費並執行到位,同時,探討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

  二是減少農村中小學教學點,逐步實現初中全部、小學部分進城,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

  三是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最佳化結構、加強培訓。

  四是採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決教師老齡化問題。

  五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精力用到該用的地方,保障小學教育資源不被擠佔。

  ㈡醫療方面。

  一是適當調整新農合報銷比例和範圍。同時要提高對殘疾人、五保戶、特困人口的費用補償。

  二是加強醫患溝通,讓患者在治療方法、治療方案過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三是加強醫德建設,讓醫務人員真正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為首選。

  四是簡化轉診手續,下放到鄉鎮合管辦,逐步實現省內聯網,讓農民能縣外就醫就地報銷。

  ㈢住房方面。

  一是調控房屋價格。建議公開房地產業成本與利潤,實行政府指導價等措施,努力使其適應小城鎮絕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二是承擔政府責任。積極推動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決收入較低、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三是推開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並全面推進實施住房公積金制度,提高職工解決自住住房的能力。

  ㈣社保方面。

  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切實消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社保認識上的不足與誤區,強化用人單位遵守社保法律法規的自覺,喚醒勞動者的維權意識。

  二是擴大社會保險面。採取教育加強制的手段,以民營企業為重點,擴大參保人數。

  三是依法加強徵繳力度,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強制性。實行部門聯動,整合勞動、工商、財政、稅務、審計等力量,使不繳納者寸步難行。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3

  前言:

  在這個寒假,我透過一個假期的實地走訪、上網調查,對家鄉的社會現狀進行了全面的瞭解,我能充分感受到,家鄉這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走訪了一些村戶和村幹部,從中我瞭解到人民生活總體上有所改善,但由於各種問題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沒有落實到位。就此,我做了一份調查,具體調查報告如下:

  一、 調查目的

  掌握家鄉的生活條件,如:人們的收入情況、住房情況和交通情況。從而瞭解我家鄉具體存在著哪些問題,並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二、 調查物件

  調查物件:從進行任意抽取幾戶人家進行訪問,再到村幹部那裡瞭解一些近幾年來我們村的各戶家庭的總收入、個人收入、以及其收入來源和我們村通往城鎮的交通情況,同時 ,親自去體驗一下。

  三、 調查方式

  在村委會幹部的幫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且親自詢問了一些同鄉的親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關於他們的經濟狀況和他自己村所存在有哪些問題以及他們的看法。

  四、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7日————20xx年2月10日

  五、 調查內容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幾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農忙到農閒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六、 調查結果

  在問及村民的家庭月收入時,在800元以下的佔有44%,800—1200元的佔有15%,1200元以上的佔有41%,而家庭醫療費的支出每年只在500元以下的佔有38%,500—1000元的佔有39.5%,每年醫藥費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佔有22.5%。近幾年,農民的收入的確有了明顯的增加,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收入增加的同時,農民的醫療費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我們收入增加的同時,支出也在增加。

  我家鄉在家務農的人們,他們的收入基本上來源於種地、種田和養豬,然後把地裡的農作物和田裡的水稻收回,再除掉家裡用的,剩下的賣掉,而那些賣農作物得來的錢還要除掉肥料費和農藥費才是純收入;養豬賣錢要除掉買幼豬的錢、糧食費和飼料費才是賺來的。透過務農掙來的錢還要用於買日常的生活用品,這樣算下來農民每年的是非常的少,因此,我家鄉的大多數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根據調查統計顯示,16歲—20歲沒有在校讀書的青少年有90%以上都外出打工去了,20歲—4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外出打工的佔有50%以上,40歲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的佔有20%左右。由調查可知這些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在800元以下的佔有2%—5%,800—1500元的佔有50%,1500—2500元的佔有35%,2500元以上的佔有10%左右。

  近幾年來,在我家鄉的人們的農閒時間比以前跟多了,因為人多了,剩餘的土地就多了,又因為有一些農作物種植複雜,收割又困難,因此就放棄種植了,而種植更多的其他農作物。以前的村路都是長滿草的小路,現在有了寬闊的公路;以前人們住的是土房甚至是茅草房,現在大多數是磚瓦房了。據調查有98%的.家庭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3%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

  從村委會幹部那裡我還知道了村幹部一般由本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組成,本村村委會成員一般高中學歷。村幹部有電子,有想法,有頭腦,但是由於資金短缺,所以很多專案像水利打井、拉電線或修路之類的都無法順利的實行。由於年輕一輩的人們許多都外出打工,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有知識的青年農民,這使得農業生產缺乏有技術、有文化的勞動者,生產水平難以較大提高。

  七、 調查總結

  從我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農村發展中存在著許多的困難,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傳統小農思想根深蒂固,願人窮不願人富的思想嚴重,很難統一思想進行農業產業機構調整和發展規模化生產,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小富即安的思想嚴重,存在這等、靠、要的思想,對現有的溫飽有餘、富裕不足的生活感到滿足,進取心不強烈;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打算。相當一部分農民將精力和時間大量消耗在爭奪“蠅頭”小利上,很少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看待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行動上,發展經濟的措施、方案不是積極配合支援,而是設定障礙,謀取小利。

  2、傳統農業生產經營制約這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具體表現在:現有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已發揮出應有效益,無法繼續深挖土地潛在力,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中,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相對脫節,導致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慢,優質優價難以很好體現,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增長緩慢;現有土地承包政策確保了農村社會穩定,但分散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使土地很難向“種田能手”和“種養大戶”集中,規模化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化效益難以實現。

  3、基層入不敷出,宏觀調控乏力,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表現在:一是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業科技推廣舉步維艱,脆弱的農業建設基礎設施導致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災害的功能不強,高產、穩產無保障,滯後的農業科技使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生產無法實現;二是由於財政支出矛盾突出和機構臃腫,政府窮於保吃飯、保穩定,分散了發展精力;三是上級達標升級活動使基層政府只能向農民收錢收物來完成,影響季幹群關係降低了政府威信。

  4、農業生產方式粗放,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業與農戶缺乏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5、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耕地糾紛、耕地與建築矛盾、林農矛盾等問題日益增多。

  6、農村技術含量不高,科技對農業的支撐力不強。

  a、是農業新技術普及率還不是很高,新技術到戶率不高,科技貢獻率較低,主要表現在農民掌握的新技術不多,缺少科技資訊,利用資訊化手段不強。

  b、是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培訓離實際、實用、實效的目標和農民的意願、需求還存在差距,農業科技人員的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跟不上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步伐。

  c、在農村依託科技致富的氛圍沒有完全形成,農民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識不強。

  d、大部分農戶產業單一,缺乏多元發展接受能力。

  在農業已經發揮出最大的生產潛力,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軌已成為必然,我認為發展農村經濟應結合當前農村工作的實際,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要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業經濟收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基礎。進一步改善現有脆弱的農業基礎設施,增強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的災害的能力,減少因自然災害而造成的損失。同時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現有科技服務體制,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具體有用現代工業部門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裝備農業,全面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徹底改變以人力為主的農業耕作方式。最佳化糧食生產結構,糧食生產要以增收為目的,要以生產質量高、增加值多的農產品為主。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畜牧業、林果業、水產業和蔬菜業等,最佳化農產品品質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2、農村經濟必須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體制下,突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大市場對接難的矛盾,才能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徹底扭轉農民增收緩慢的局面。必須盤活土地資源,鼓勵將耕地、山場的經營權透過轉包、拍賣、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戶、向能人集中,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必須實施規模經營,可以透過龍頭企業發展帶動產業規模經營,也可以透過示範樣本的輻射帶動形成規模化生產。

  3、必須探索減負系途徑,為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透過企業發展,一方面有效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農民變農工,增加非農收入;另一方面,壯大集體實力,變農民上交為集體上效,徹底減負。

  4、推進農村市場化,產業化。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民富裕化與現代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城鄉發展,攻克城鄉二元結構,增加農民致富資本,以制度創新為動力,建立優勢互補,協助統一的城鄉關係,推進城鄉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融合,推進農村經濟市場化、產業建設,才能形成以城帶鄉、以工帶民、以農穩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5、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發展區域特色經濟,以特色和優勢佔領市場,招商引資,發展經濟。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4

  勤服務中心根據工作實際,制定了調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員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範圍內,透過會議、訪談、座談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了調研活動,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後勤服務工作中有關民生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後勤服務中心現狀

  後勤服務中心下設辦公室、膳食科、學生宿舍管理科、水電科、綠化科、房管環衛科、醫院等,主要從事學生飲食服務、學生宿舍管理與服務;水電管理與服務、校園綠化管理與服務、校園公房管理、環衛管理與服務、車輛服務、郵政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等。中心現有在編職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後勤服務保障工作中有關民生的主要問題

  1、學校生活用水存在質量問題,影響師生身體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xx”規劃的總指向、總目標,民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時便提出,“xx”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來制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見,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是我國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發展為民”、“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現實體現。

  我校教學生活用水均屬自備井供應。目前我校自備井四口,其中:東區一口、西區兩口、同大學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經孝感市衛生防疫站檢測化驗,我校自備井水質中鐵錳離子超標,雜質較多,時有渾濁現象。鐵錳過多,易造成對人體肝、腎及大腦的損傷,雜質較多在人體內易形成各種結石,影響著師生身體健康。

  2、學生食堂使用煤及柴為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汙染。

  為積極構建節約型校園,降低能耗、節約開支,後勤服務中心於XX年對學校食堂鍋爐燃料進行了“煤改柴”,用廢木料和穀殼代替煤,每年節約開支約10萬元,炒菜灶臺繼續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過程中,無論煤或柴的排放均對周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汙染,而學生食堂與教職工宿舍、學生宿舍相鄰,排放的廢氣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導致部分教職工家庭、學生宿舍長年不能開窗,部分教職工特別是老幹部多次向後勤服務中心反映情況,希望得以解決。

  3、部分基礎設施(裝置)存在薄弱環節,影響後勤服務保障。

  近年來後勤基礎設施(裝置)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從整體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環節:

  (1)同大學生公寓二期、三期智慧供電系統需要完善配套,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無法控制,存在安全隱患;

  (2)東西區宿舍沒有安裝電扇,學生自行購置電扇,使用多用插座現象比較普遍;

  (3)食堂部分設施(裝置)需要維修、購置,如:東區鍋爐已過使用年限,存在著安全隱患,急需更換;教工餐廳操作間低矮狹窄;東苑餐廳一樓操作間漏雨,二樓操作間改造;同大食堂需購置空調、電扇等;

  (4)醫院裝置老化,需購置更換部分裝置;

  (5)校外垃圾站存在轉運不及時現象,應建立校內臨時垃圾存放點;

  (6)綠化設施、裝置不足,導致員工勞動強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學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影響學生學習生活。

  學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1)學生使用的飲水機存在質量問題,易引起飲水機自燃,已發生兩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員發現及時,避免更大的事故發生;

  (2)學生宿舍內偷盜現象時有發生;

  (3)同大學生園區新公寓已經開工,施工車輛與用工人員均從同大學生園區內行走;

  (4)東區部分學生宿舍電線路老化。

  5、職工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影響後勤管理服務水平。

  後勤員工素質決定後勤管理和服務質量,後勤服務中心從其人員構成來看,高學歷、高職稱的的管理人才較少,技術人員缺乏,現有技術人員普遍存在著文化素質較低、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在年齡結構層次上,人員老化現象比較明顯,缺乏後備力量;一線員工流動性大,穩定性差,工作積極性不高,主人翁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三、解決後勤服務保障存在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1、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加大學校有關民生工程基礎設施(裝置)資金投入。

  (1)為保障學校師生飲用水安全,建議對學校飲用水進行淨化處理。鑑於淨化水涉及二次轉水,每噸處理成本大約在0。70元左右,故建議有選擇性的實施此專案,即僅對涉及教職工生活(入口飲用)的水進行淨化供應,一是東區家屬區及學生食堂為一專線,在東區盆景園處建60噸/小時處理能力的裝置一套;二是西區二井須全部採用淨化供應,在西區建120噸/小時處理能力的裝置一套。預計資金投入80萬元。學生宿舍和教學樓仍用原水供應,同大園區大部分為學生宿舍沖洗用水,故不採用淨化處理水供應。

  (2)為加強校園環保建設,建議試點實施食堂“煤、柴改氣”工程。將東區食堂鍋爐、灶臺改造為以天然氣為燃料,由於食堂鍋爐需要更新,裝置購置及安裝費約需投入80萬元。

  (3)進一步完善設施(裝置),保障後勤服務需要。建議根據後勤工作實際,由資產與後勤管理處、審計處、後勤服務中心成立調研專班,對於基礎設施(裝置),進行統籌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強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強化聯動管理機制。

  學生宿舍進一步加強“四個三”的安全管理機制,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加強安全工作防範,一是加強學生自身安全保護知識的宣傳,做好用電安全、防火、防盜工作;二是加強安全工作管理,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設施,如:電線路改造、防護網安裝、飲水機更換、增設貴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強安全巡邏隊伍建設;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強化各部門聯動管理機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