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藍
藥材名稱:番薯藤
名稱出處:《嶺南採藥錄》
概況
異名:紅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藥志》)。
基源:為旋花科番薯屬植物番薯的莖葉。
原植物:番薯Ipomoea batatas(Linn.)Lam.(Ipomoea batatas var.edulis Makino.)
餘項參見“番薯”條。
藥性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涼,味甘、澀。”
主治:治吐瀉,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癰瘡。 ①《本草求原》:“敷蟲蚊傷,並癰腫毒痛,毒箭,同鹽搗汁塗蜂螫。” ②《嶺南採藥錄》:“治蛇虎咬,舌腫,霍亂抽筋。” ③《四川中藥志》:“治婦人乳汁不通、癰瘡久不潰膿,在便中帶血及紅崩,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4g。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嶺南草藥志》:“治面疔:番薯葉30g,金絲蜘蛛1只,黃糖少許。搗爛敷。” ②《嶺南草藥志》:“治對口瘡:番薯葉、蝦醬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單方應用:①《貴州省中醫驗方祕方》:“治熱天吐瀉:紅苕藤,水煎服。” ②《四川中藥志》:“治紅崩:紅苕藤兌甜酒服。” ③《貴州省中醫驗方祕方》:“治蛇咬:紅苕藤尖40g。搗敷區域性。” ④《貴州省中醫驗方祕方》:“治狂狗咬傷:番薯葉(生)、黃糖,搗爛,敷傷處,1日2次。” ⑤新醫學 1972;(11):“引產:番薯藤嫩莖,取軟、粗、肥的莖段,長約10~20cm,去枝葉,浸在75%酒精消毒後,用無菌紗布抹乾,按婦科操作常規,取消毒的番薯藤1~2條插入宮腔(宮口粗插2條,1條插宮腔,1條插至宮頸),然後在陰道塞入紗布球,防番薯藤過早脫出。插入2天未娩出,可插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