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潤楠

藥材名稱:孩兒草

名稱出處:《嶺南採藥錄》

概況

異名:由甲草、黃蜂草(《廣東中藥》),積藥草、土夏枯草(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疳積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爵床科孩兒草屬植物孩兒草的全草。孩兒草屬全世界約50種;中國有10種,其中藥用植物有3種。

原植物:孩兒草Rungia pectinata(L.)Nees(Rungia parviflora Nees),又名藍色草(《廣州植物誌》),明萼草(《種子植物名稱》)。

形態:細弱草本,莖下部匍匐,上部多分枝,高達50cm。葉橢圓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1.5~5cm。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2.5cm,粗約6mm,花偏生於一側;苞片2型,有花苞片倒卵狀橢圓形,長約3mm,背有短柔毛,有寬腹質邊緣和睫毛,無花苞片橢圓狀披針形,作篦齒狀排列;小苞片2;花萼裂片5,狹披針形,稍短於苞片;花萼白色帶淡紫色,長約4.5mm,2脣形,下脣3淺裂;雄蕊2,2藥室不等高,較低1室有小距。蒴果長約3mm,開裂時胎座自蒴底彈起,種子4粒,扁圓形,黑褐色。花期冬至春季。(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177頁.圖5767)

生境與分佈:生於路旁草地水溼處。分佈於中國臺灣、廣東、廣西、雲南。

生藥

採集:由夏季至冬季,均可採收全草。

鑑別:全草長約30cm。莖細,徑約2~3mm,暗綠褐色或黃白色,有縱皺紋,近基部數節著生細根,節部稍膨大;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髓部針孔狀,木部白色。葉對生,青綠色或灰綠色,常脫落。穗狀花序,花偏於一側,多數脫落,苞片綠色或黃綠色而有膜質邊緣。氣微,味淡。

貯藏:置乾燥處。

藥性

性味:甘、苦,涼。 ①《廣東中藥》:“甘、平,微涼。”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微苦,涼。”

功效:清肝明目,消積止痢。

主治:肝炎,急性結合膜炎,小兒食積,痢疾,頸淋巴結結核。 ①《嶺南採藥錄》:“消小兒食積,清肝火,與白芍功用相同。” ②《廣東中藥》第2冊:“明目,止痢。”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平肝清熱,消積導滯。治小兒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肝炎,急性結合膜炎,感冒,喉痛,頸淋巴結結核,癤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廣西本草選編》:“治癤腫、毒蛇咬傷:孩兒草9~15g,水煎服。並用鮮全草搗爛外敷,蛇傷敷傷口周圍。” ②《中藥大辭典》:“治肝炎、急性結合膜炎,痢疾,頸淋巴結結核:孩兒草9~15g。水煎服。”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腸炎、感冒、喉痛、癤腫:孩兒草15~30g,水煎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