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欖葉
藥材名稱:枳殼
名稱出處:《開寶本草》
概況
異名:川枳殼(四川),江枳殼(江西),湘枳殼(湖南),蘇枳殼(江蘇)。
基源:為芸香科柑屬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
原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變種(代代花C.aurantium L.cv.daidai-黃皮酸橙C.aurantium L cv.huangpi。朱欒C.aurantium L.cv.chuluan。塘橙C.aurantium L.cv.Tancheng)。代代花Citrus aurantium L.var.amara Engl.,又名代代(浙江、江蘇)。香圓Citrus wilsonii Tanaka〔C.grandis(L.)Osbeck var.shangyuan Hu〕。少部分地區如福建慣用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藥材名綠衣枳殼。
歷史:枳殼始載於宋《開寶本草》,列於木部中品。唐《本草拾遺》載:“舊雲江南為橘,江北為枳,今江南俱有枳橘,江北有枳無橘。對照《證類本草》附圖,汝州(今河南臨汝縣)枳殼和成州(今甘肅成縣)枳實均是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故現今植物書籍亦稱此種植物的中名為枳。根據古代本草的描述,除枸橘可作枳實枳殼外,尚有其他種柑橘類植物也作枳實、枳殼,正如蘇頌曰:“……今醫家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整而大者為枳殼,皆以‘翻肚似盆口狀’,陳久者為勝。”在觀察枸橘的成熟或未成熟的果實橫切者不是“翻肚似盆口狀”,而酸橙及香圓果實橫切者才有這種特徵,由此可知古代枳殼的原植物不止一種。明《綱目》對枳的記載不很明確,但從其附圖的葉形為單身複葉看為柑橘類植物,此外,另有枸橘(別名臭桔)的記載:“枸橘處處有之,樹、葉並與橘同,但幹多刺。三月開白花,青蕊不香,結實大如彈丸,形如枳而殼薄,不香,人家多收種為藩籬,亦或收小實,偽充枳實及青橘皮售之,不可不辨。”從這段描述並參照附圖(葉為三小葉的複葉)可知,其所謂的枸橘即為枸橘屬植物枸橘,由此可見,古代本草記載的枳雖為枸橘,但藥用枳殼、枳實為酸橙或香圓等的果實,與現今藥用習慣一致,以酸橙為正品。
形態:常綠小喬木,枝有刺。葉互生,葉柄有狹長形或狹長倒心形葉翼,長5~22mm,寬2~6mm;葉片倒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10cm,寬1.5~5cm,先端短而鈍,漸尖,或有微凹頭,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波狀鋸齒,無毛,有透明油點,背面葉脈明顯。花單性或數朵簇生於葉腋,白色;花萼杯狀,5裂,裂片闊三角形,有疏短毛;花瓣5,長橢圓形,質厚,長1.5~2.0cm,寬5~7mrn,略向外反捲;雄蕊20或更多,花絲基部部分合生,花葯細長;雌蕊1,比雄蕊略短,子房球形,9~13室,每室含胚珠多數。柑果圓形,略扁,橙黃色,果皮粗糙。花期4-5月,果實成熟期11月。(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7頁 彩圖7)
生境與分佈:栽培於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在中國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柑橘產區均有栽種。主要栽培於浙江、江西、湖南、和四川。
代代花與酸橙的主要區別為葉翼較寬,呈倒心形,長8~35cm,寬4~15mm;開花後花萼增長變厚。(圖見《中藥志》.第2版 第3冊.49頁.圖28)栽培於低山地或丘陵,蘇州地區盆栽。主要栽培於蘇州及浙江。
香圓與酸橙及代代花的主要區別為喬木,高達9~11m。葉片橢圓形,葉翼寬大呈心形;果實表面多粗糙,有的有疣狀凸起。花期4~5月,果實成熟期10~11月。(圖見《中藥志》.第2版.第3冊.63頁.圖35)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陝西、四川等地有栽培。
生藥
採集:7~8月採摘近成熟而皮尚綠的果實,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晒乾或低溫乾燥。枸橘(綠色枳殼)產於福建、陝西等。酸橙枳殼、香圓枳殼產幹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鑑別
性狀:①綠衣枳殼半圓球形,直徑2~3.5cm,外皮橙褐色或黃綠色,散有眾多小油點及網狀隆起的皺紋,密被細柔毛,果實頂端的一部有明顯的花柱殘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殘留短果柄。橫切面果皮厚4~6mm,黃白色,沿外緣有1~2列棕黃色油點,瓤囊6~8瓣,幹縮呈棕褐色,中心柱寬4~6mm。氣香,汁胞味微酸、苦。 ②酸橙枳殼半圓球形,直徑4.5~5.5cm;表面綠褐色或綠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數油點,頂端一面有花柱殘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橫切面果皮厚6~12mm,中果皮黃白色,邊緣有1~2列棕黃色油點,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種子數粒,中心柱寬7~11mm。氣香,汁胞味苦而後酸。 ③香圓枳殼外形與酸橙枳殼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殘基的周圍通常有一圈金錢環。橫切面果皮厚7~13mm,中果皮灰白色或白色,瓤瓣10~12瓣,中心柱寬4~7mm。氣香,汁胞味酸而後苦。
顯微 ①綠衣枳殼粉末:黃棕色。 1)中果皮薄壁細胞,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壁大多不均勻增厚,厚5~11μm,非木化,部分增厚壁呈連珠狀。 2)外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至29μm,壁頗厚,表皮凹凸不平,凸起部分氣孔易見。氣孔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4~32μm,副衛細胞7~9個。表皮層以下的幾列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 3)非腺毛單細胞,淡黃色或綠黃色。長30~290μm,直徑16~29μm,壁厚4~7μm,疣狀突起細密而明顯,胞腔具1~10橫膈。 4)草酸鈣方晶,長至19μm。 5)網紋導管直徑約直17μm。 6)種皮斷面觀表皮細胞徑向延長,彎曲,外側粘液層甚厚。此外,油室碎片偶可見,有揮發油滴。汁囊組織淡黃色或無色,細胞界限不明顯。(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469頁.圖228) ②酸橙枳殼粉末:棕色。 1)中果皮薄壁細胞。壁厚8~16μm。 2)外果皮表皮細胞多角形、方形或狹長,直徑至13μm。氣孔類圓形,直徑24~27μm,副衛細胞5~8個。 3)汁囊組織淡棕色,表皮細胞狹長,壁甚薄,微波狀彎曲,或細胞皺縮成線形,其下層薄壁組織中散有方晶,有的含晶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 4)草酸鈣方晶長至37μm。 5)螺紋、網紋導管,直徑至24μm。(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463頁.圖225) ③香圓枳殼粉末:淡棕黃色。 1)中果皮薄壁細胞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壁厚5~10μm,部分增厚壁連珠狀。 2)外果皮表皮細胞,直徑至11μm。氣孔扁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6~28μm,副衛細胞5~7個。 3)汁囊組織淡黃色。表皮細胞微波狀彎曲,其下層細胞較大,與表皮細胞呈垂直方向排列,或上下層細胞斜向重迭排列,細胞中含方晶。 4)草酸鈣方晶,長至26μm。 5)螺紋、網紋導管直徑至24μm。(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467頁.圖227)
理化:取樣品粉末1g,加甲醇5ml冷浸48小時以上,濾過,濾液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以辛弗林為對照,以氯仿-丙酮-乙醇-氨水(5·3·1.5∶0.5)為展開劑,展距20cm,先在紫外燈下觀察,然後噴茚三酮試劑,加熱顯色,辛弗林顯紅色。(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53頁.圖30)
加工炮製:①枳殼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後篩去碎落的瓤核。 ②麩炒枳殼 取麩皮撒入熱鍋內,用中火加熱,俟冒煙時,加入枳殼片,迅速拌炒至深黃色,麩皮呈焦黃色時,取出,篩去焦麩皮,放涼。每100kg枳殼片,用麩皮10k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枸橘果實含枸橘甙(Poncirin)、柚皮甙(Naringin)、枳實甙(Citrifolioside)[1]、枸橘素(Citrifoliol、I-Isosakuranetin)、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2]等黃酮類化合物,另含枸橘苦素(Poncimarirt)、異枸橘苦素(Isoponcimarin)[1]、大量枸櫞酸[2]。果皮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α-蒎烯、莰烯、β-月桂烯、水芹烯、α-薴烯、γ-松油烯、對-傘花素、辛醛、甲基庚酮、辛醇乙酯、辛烷、芳樟醇、壬醇、甲酸橙花醇酯、香茅醇乙酸酯(Citronellylacetate)、十二烷醛(Dcdecanal)、香葉醇乙酸酯、香葉醇甲酸酯、β-蒎烯等[3]。果肉含枸櫞酸及芳樟醇[2]。種子含檸檬苦素(Limonin)、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香檸檬內酯(Bergapten)、葡萄柚內酯(Aurapten、7-Geranyloxycoumarin)、6-甲氧基葡萄柚內酯(6-Methoxyaurapten)、去乙醯羅米林(Deacetylnomilin)、薴烯[2]、花椒毒酚(Xanthotoxol)、別歐前胡內酯(Allo-imperatorin)[1]、異茴芹內酯(Isopimpinelline)、普蘭甙元(Prangenin)和它的水合物(Prangenin hydrate)[4]。種子油含棕櫚酸、硬脂酸、亞油酸、油酸、亞麻酸及β-谷甾醇[3]。
酸橙果實含橙皮甙(Hesperidin)、新橙皮甙、川陳皮素(Nobiletin)、5-鄰-去甲基川陳皮素(5-O-Desmethyl-nobiletin)、喹諾啉(Quinoline)、那可汀(Narcotme)、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色胺(Tryptamine)、酪胺(Tryramine)、辛弗林(對羥福林,Synephrine)、N-甲基酪胺(N-Methyltryramine)[5]、柚皮甙、野漆樹甙(Rhoifolin)、忍冬甙(Lonicerin)[6],此外尚含檸檬酸、維生素C和P、果膠、色素、無機鹽等[7]。成熟果實外果皮含揮發油1.5%~2.5%,油中主含d-薴烯,約90%,並有少量癸醛、鄰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和萜品醇,此外含橙皮甙、柚皮甙、新橙皮甙、苦橙甙(Aurantiamarin)、苦橙酸(Aurantiamaric acid)及苦味樹脂,苦橙甙含量可達1.5%~2.5%[8]。
香圓外果皮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香葉醛、薴烯等[9],另含辛弗林、N-甲基酪胺[10],及10種胡蘿蔔烴類化合物,已知的有η-Carotene、Mutatochrome、β-Apo-8-carotenal、Auroxanthin、Luteoxanthin、Mutatoxanthin、Cryptoflavin和Phytofluene,並含有維生素原A[11]。
參考文獻
[1] 中藥志.第3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45。
[2] 中草藥學.中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538。
[3]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56。
[4] Phytochemistry 1977;16(8):1257。
[5] 中藥志.第3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50。
[6]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41。
[7] 中藥志.第3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42。
[8] 中草藥學.中冊.江蘇科技出版社,1976:516。
[9]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45。
[10] 中草藥 1981;12(8):345。
[11] CA 1983;99:3019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