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木

藥材名稱:娑羅子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娑羅果、天師慄(《綱目》),娑羅樹、七葉樹(《綱目拾遺》),莎婆子(《百草鏡》),蘇羅子(《藥材資料彙編》)。

基源:為七葉樹科七葉樹屬植物七葉樹、浙江七葉樹及天師慄的果實、種子。七葉樹屬全世界25種;中國有10種,其中2種為引種栽培。

原植物: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A.chekiangensis Hu et Fang)。天師粟Aesculus wilsonii Rehd.,又名猴板栗(《中國樹木分類學》)。

歷史:娑羅子原名天師慄,始載於《綱目》,李時珍轉引宋《祁益州方物記》雲:“天師慄,惟西蜀青城山中有之,他處無有也。雲張天師學道於此所遺,故名。似慄而味美,惟獨房若橡為異耳。今武當山所賣娑羅子,恐即此物也。”查青城山在今四川灌縣西南,武當山在今湖北均縣以南。根據上述產地可考證其原植物為天師慄。《綱目拾遺》記載:“娑羅樹出西番海中……每枝生葉七葉,有穗甚長而黃,如慄花,秋後結實如慄可食,正所謂七葉樹也。”以上所述均與七葉樹科七葉樹屬的特徵相符合。由此可知,本草記載的娑羅子,與現今所用的一致。但《植物名實圖考》中的天師慄項下記有:湖北園圃有種植者,亦呼娑羅果”,其附圖與今植物七葉樹或天師慄的形態均不同。上述七葉樹屬3種植物均收載於《中國藥典1990年版》的娑羅子項下。

形態:七葉樹為落葉喬木,高達25m。樹皮灰褐色。掌狀複葉對生,葉柄長10~12cm,具灰色柔毛;小葉5~7,小葉柄長5~18mm,被柔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稀長橢圓形,長8~15cm,寬3~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主脈及側脈基部有疏柔毛,側脈13~17對。圓錐花序頂生,尖塔形,長21~25cm,基部徑3~5cm,小花序常由5~10朵花組成,具疏柔毛,花梗長2~4mm;花雜性同株;花萼筒形,頂端具不整齊的5淺裂,外部有短柔毛,邊緣具短纖毛;花瓣4,白色,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8~12mm,上2瓣較下2瓣窄長,邊緣有纖毛;雄蕊6~8,花絲絲狀,長1~1.5cm;雌蕊在雄蕊中不發育,在兩性花中子房為卵圓形,有細柔毛。蒴果近球形或倒卵狀圓形,頂端短尖或鈍圓,直徑3~4cm,表面密生黃褐色斑點,3瓣裂。種子1粒,圓球形,棕褐色,種臍白色,約佔種子面積的1/2~1/3。花期4~5月,果期9~10月。(圖見《中藥志》.第3冊.556頁.圖354)

生境與分佈:多為栽培植物,少有野生。分佈於河北、山西南部、陝西南部及河南北部。

浙江七葉樹為七葉樹的變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小葉較薄,小葉柄較長,中間的小葉柄長1.5~2cm,側生小葉柄長0.5~1cm,通常無毛;小葉片下面綠色,微有白粉,側脈18~22對,圓錐花序狹窄,長30~36cm,基部直徑2.5~3cm,花萼無白色短柔毛。蒴果的果殼較薄,種臍較小,僅佔種子面積的1/3以下。花期6月,果熟期10月。生於低海拔的叢林中。分佈於江蘇南部、浙江北部,通常多栽培。

天師慄與上述2種的區別在於:葉兩面均被毛,聚傘圓錐花序較大,基部直徑10~12cm,生於花序基部的小花序長4~5cm(~7cm),花疏生。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46卷.280頁.圖版84)生於海拔1000~1800m的闊葉林中。分佈於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江西西部、廣東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東北部。

生藥

採集:9~10月採摘成熟果實,晒乾或剝去果皮後晒乾。帶果皮者用時須除去果皮。蘇羅子主產於陝西、河南,浙江、江蘇也產。

娑羅子主產於四川、湖北、貴州。

鑑別

性狀:蘇羅子(A.chinensis)果實近球形或倒卵形,直徑3~4.5cm,頂端微具突尖,基部廣楔形,有灰白色或黃棕色的果柄痕跡;表面灰黃色,粗糙,密佈黃棕色斑點,有縱向溝紋3條,自頂端延至果柄處,形成三瓣狀,果殼厚約1.5~2mm。種子1枚,近球形或不規則扁球形,直徑2.5~3.5cm,表面不甚平坦,上部種臍黃白色,約佔種子的1/3或更多,下部慄褐色,稍有光澤,凹凸不平,基部凹陷,有稍突起的種脊,質堅硬,斷面白色或淡黃色,子葉肥厚,粉質。氣微,子葉味極苦。

娑羅子(A.wilsonii)果實與蘇羅子極為相似,主要不同點為果實球形或卵圓形,表面斑點較稀,果殼厚約1mm,較蘇羅子為薄。

顯微 蘇羅子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黃棕色的薄壁細胞,表面成叢著生毛茸。中果皮主為薄壁組織,外側1/2薄壁組織中散有眾多石細胞、草酸鈣簇晶、方晶及少數維管束、分泌管;內側呈海綿組織狀,薄壁細胞多橫向延長,有分枝,間隙大。內果皮為1列近方形的薄壁細胞,嵌有斷續排列的石細胞。(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560、561頁.圖356、357)

理化:取樣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冷浸過夜,濾過,殘渣加適量乙醇浸泡,取上清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七葉皁甙為對照,以正丁醇(水飽和)-乙酸乙酯-醋酸-水(4∶1∶1∶0.5)為展開劑,展距16cm,噴5%磷鉬酸乙醇溶液,105℃烘烤後顯藍色斑點,用碘蒸氣薰後顯棕色斑點。(圖見.同上.562頁.圖358)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藥理

①降血脂 於飼料中加5%娑羅子醇提浸膏粉,喂飼11d,可使實驗性高血脂大鼠血膽固醇水平降低;對高血脂小鼠也有降膽固醇作用[1] ②抗炎 娑羅子總皁甙18.75mg/kg ip或1g/kg ig,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炎有抑制作用[2]。娑羅子(A.wilsonii Rehd)皁甙2,5,5mg/kgip,對大鼠蛋清性關節腫有抑制作用;3,5mg/kg ip,明顯抑制組胺引起的小鼠腹部皮內血管通透性的增加;1~2.5rng/kg iv,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但對大鼠巴豆油性肉芽腫影響不顯著[3]。 ③耐缺氧 娑力子總皁甙18675mg/kg ip或1g/kg ig,可增強小鼠對減壓缺氧的耐受力,也能增強注射腎上腺素小鼠的耐缺氧能力[2]。

參考文獻

[1] 中藥藥理與臨床 1985;(創刊號):146。


[2] 中成藥研究 1983;(9):24。


[3]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1987;7(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