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板
藥材名稱:臭梧桐根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芙蓉根(《綱目拾遺》)。
基源:為馬鞭草科大青屬植物海州常山的鮮或乾燥的根。
原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nchotomum Thunb.
餘項參見“臭梧桐”條。
生藥
採集:秋後採挖根,除去莖葉及泥土。
藥性
性味:①《浙江民間草藥》:“苦,寒。” ②《四川中藥志》:“平,苦。”
主治:瘧疾,風溼痺癰,高血壓,食積飽脹,小兒疳積,跌打損傷。 ①《本草圖經》:“治瘧。” ②《浙江民間草藥》:“消食,開胃利溼。治高血壓。” ③《四川中藥志》:“治食積飽脹,小便不利及小兒疳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搗汁衝酒,30~60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安徽中草藥》:“治大便下血:臭梧桐根皮、仙鶴草各15g。煎服。” ②《安徽中草藥》:“治瘧疾:臭梧桐根皮15g,烏梅9g。於發作前2小時煎服。” ③《安徽中草藥》:“治高血壓:臭梧桐根皮、枸杞根、桑椹子各30g。煎服。”
單方應用:①《浙江民間草藥》:“治風溼痛:臭梧桐根9~15g,水煎服。” ②《經驗廣集》:“治內外一切乳毒:臭梧桐,春、夏取頭3個,秋、冬取根,搗爛絞汁。對陳酒熱服,取汗為度。” ③《嶺南採藥錄》:“治跌打:臭梧桐根煎酒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