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龜》繪本教學設計模板

《犟龜》繪本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犟龜》繪本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審辯式思維訓練,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推理、質疑、提問、分析、比較。

  2.運用審辯式思維,學生能夠對童話中的人物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二、教學過程

  1.邊讀文章邊猜答案:

  (1)隨著時間發生了變化,樹上的鳥的數量也發生了變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是什麼讓淘淘不顧天氣的炎熱,一直往前爬?

  (3)陶陶在路上又遇到了蝸牛師師、壁虎茨茨和烏鴉阿嚏。她們為什麼不支援淘淘?

  (4)當遇到烏鴉時得知獅王二十八世已死,陶陶是該回家呢,還是該繼續前行?

  (5)你知道大家為什麼叫烏龜陶陶為“犟龜”嗎?她真的脾氣固執不聽人家的勸告嗎?

  2.請同學畫出《犟龜》的情節流程圖

  3.人物形象分析

  (1)你是如何看待犟龜這個人物的?你認為他真的很“犟”嗎?

  (2)你如何看待勸淘淘放棄的這些人?

  4.改寫和續寫

  爬著爬著,陶陶在路上又遇到了壁虎茨茨和烏鴉阿嚏。(出示壁虎和烏鴉的圖片。)她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你當回小作家,說說烏龜陶陶與壁虎和烏鴉相遇後發生的故事。

  師追問:

  (1)為什麼陶陶會選擇回去或繼續趕路?故事裡面是怎麼說的呢?讓我們繼續來聽故事。

  師:“……就這樣,陶又走了許多天,越過種種障礙,穿過了樹林和沙地,日夜不停地趕路。”同學們,你們覺得烏龜陶陶這樣日夜不停地趕路,最終會趕上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嗎?為什麼?

  (2)如果你是烏龜陶陶,最終趕到獅子洞時,並沒有趕上婚禮,你會怎麼想?

  5.質疑分析

  (1)當遇到烏鴉時得知獅王二十八世已死,陶陶是該回家呢,還是該繼續前行?

  (2)你是否支援淘淘的決定?

  (3)看看陶陶,與動身前往獅子洞的陶陶有了怎樣的變化呢?小結:觀賞了旅途的無限風景,一路風塵,我們的陶陶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能力,有了更好的生存的本領。

  (4)參加慶典的動物中,你們看到“蜘蛛發發”和“蝸牛師師”了嗎?為什麼看不到他們?小結:不上路,就不會看到旅途中美麗的風景,不上路,就一直過著重複而單調的生活,不上路,就永遠遇不到隆重的慶典。

  (5)仔細觀察最後兩幅圖畫,說說圖畫的特別之處?

  A.獅王和王后面前有一份禮物;B.這麼多動物中沒有蜘蛛、蝸牛、壁虎和烏鴉。)

  師:喜歡這個結局嗎?為什麼?(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6)為什麼叫烏龜陶陶為“犟龜”?她真的脾氣固執不聽人家的勸告嗎?(她聽了蝸牛師師的話,掉頭往回走。)這也就是說,犟龜的“犟”並不是固執己見,而且當自己犯了錯誤時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6.比較歸納

  對比歸納《犟龜》與《龜兔賽跑》中兩隻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小結與反思

  從本設計涵蓋的教學內容看,呈現的素材、故事等並無太多新意,主要是本設計從“方法”角度進行突破,重視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和批判性技能的培養。如在探究同伴不支援淘淘的原因時,有意識引導學生質疑教材,謹慎且全面地分析諸因素與淘淘赴宴的關聯。注重其全面、客觀、求真等批判性思維傾向和質疑、辯證、評估等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培養。這些素材及故事等內容所呈現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具備指向性、教學方法更具針對性、評價機制更具科學性。在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和技能的過程中,“犟龜”一課的教學設計獲得新發展,學生對本課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批判性思維得到進一步提升。透過“犟龜”教學設計的創新實踐,結合研究者的理論和實踐,現總結了幾點個人的想法:

  第一,在教學目標和內容設定時,精準、清晰、合乎邏輯地滲透批判性思維傾向。

  教師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瞄準目標方向、選取教學內容、兼顧學生心理確定目標維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定有層次、有條理、能用清楚準確地語言進行表述、清晰、可行的目標。在設定時,要尤為注意對學生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和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第二,在教學方法設計中,有機融入以質疑、求證、推理、判斷等批判性思維技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批判性思維傾向和技能的滲透。重視以自身言語表達展現自身批判性思維傾向的顯性示範活動和引導學生參與及逐步培養其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隱形教學環節的設定。在教學過程中,傳授方法,給學生體驗批判性思維魅力、鍛鍊批判性思維技能、增強批判性思維傾向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在課堂案例實施與反思中,透過教學實錄、測試習題分析等途徑理性觀察課堂教學效果和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為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學設計提供依據。

  教師在理性觀察課堂教學效果和檢測學生學習效果,不僅要參考自身的執教感受和評課教師的建議,更要採用科學的方式,透過教學實錄、教學效果檢測試題等途徑,透過真實客觀的資料,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的視角評判課堂教學效果,從中發現有待改進之處,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學設計。秉持發展觀動態地看待教學設計,根據教學物件、教學條件等主客觀因素的變化,在教學前因地制宜地作出相應調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