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石

藥材名稱:鉛粉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粉錫(《本經》),水粉(《範子計然》),胡粉(陶弘景),鉛華、官粉(《綱目》),宮粉(《藥材學》),定粉(《藥性論》),光粉(《日華子本草》)。

基源:鉛粉系用鉛加工製成鹼式碳酸鉛。

歷史:鉛粉原名粉錫,最早記載於《本經》。陶弘景謂:“即今所作胡粉也,而謂之粉錫,……。”李時珍曰:“古人名鉛為黑錫,故名粉錫。”馬志謂:“粉錫、黃丹二物,俱是化鉛為之。”按李含光音義雲:“黃丹、胡粉皆是化鉛,未聞用錫者。”參同契雲:“胡粉投炭中,色壞,還為鉛。”抱朴子內篇雲:“愚人不信黃丹、胡粉是化鉛所作,蘇恭以二物俱炒錫作,大誤矣。”李時珍謂:“錫炒則成黑灰,豈有白粉。”表明古代有人鉛錫不分,將粉錫認為由錫製成。馬志與李時珍用簡易的化學反應辨其誤。李時珍所言製法與今日通用的荷蘭法相近似。

產地 廣東佛山。

生藥

鑑別

性狀:鉛粉為白色粉末,或凝聚成不規則塊狀,手捻即散成粉,具細膩感,並被染成白色。質重,氣無,味酸。

理化:①鉛粉不溶於水及乙醇;溶於醋酸、稀硝酸或冷的稀氯化銨液。 ②鉛粉少許,加稀硝酸,即產生大量氣體;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試液中,即變成白色混濁液體。 ③取鉛粉稀硝酸溶液,滴加碘化鉀試液,即生成黃色沉澱,溶於熱水,冷後重新析出黃色結晶。 ④取鉛粉少許,置閉管中燃燒,管壁有水珠生成。置木炭上燃燒,則生成鉛粒。

加工炮製:①通用法 將盛醋與有孔鉛板的陶器置於馬糞或槲皮上,密閉於一室中,約經2個月,鉛板上先生成鹽基性醋酸鉛Pb2O(C2H3O2)2,再與所得二氧化碳和水氣作用而成鉛粉。 ②現代法 以醋酸鉛379份,溶於10倍量的蒸餾水中,過濾;次以結晶碳酸鈉286份,溶於10倍量的蒸餾水中,過濾;將醋酸鉛濾液注入碳酸鈉溶液中,生成鹼式碳酸鉛沉澱。待沉澱後,傾去上清液,置於濾紙上,用蒸餾水洗淨,乾燥。研細,過篩。

貯藏:置乾燥處,防潮。

化學性質

鉛粉主要成分為鹼式碳酸鉛2PbCO3·Pb(OH)2。因製法不同,其組成亦各異,如以xPbCO3·Pb(OH)2表示,x可以1.88~2.72。原料鉛常含雜質,故製成的鉛粉,亦含雜質,其中常見者,有Fe、Ag、Cu、As、Sb、Sn等[1,2]。

參考文獻

[1] Thorpes Dicitionary of Applied Chemistry.vol.4ed.1946∶245。


[2]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1。